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寫詩如同作畫,都是神似優於形似

由 詩詞論古今 發表于 明星2023-01-07
簡介因為站在鸛雀樓上能看到的山是中條山,而中條山並不在鸛雀樓的西邊,而是在鸛雀樓的東南方向,也就是說,夕陽西下的時候,王之渙是看不到“白日依山盡”的

拍電影結束喊什麼

有人問我:寫詩,是寫自己看見的東西好,還是寫想象出來的東西好?

怎麼說呢,應該是二者的結合最好吧,所謂“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我手寫我心……”說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這兩句詩一共十個字,寫出了這樣一個意思:太陽漸漸地靠近連綿起伏的大山,又一點點地沉沒到大山的背後。一條黃河咆哮而來,又向著遠方的大海滾滾奔流。

你就看吧,上邊有日,下邊有河,遠處有海,近處有山,從天到地,從東到西,都被寫進來了,這是一個何等壯闊的畫面啊!

寫詩如同作畫,都是神似優於形似

可能你會說,這不是全仗著鸛雀樓位置好嗎?王之渙登樓一看,信手拈來,就寫下這麼一聯詩。

才不是呢,我說這幅畫卷肯定不是看出來的,他肯定是想出來的。

因為站在山西,你眼睛再好,也是不可能看見大海的。而且,在古代鸛雀樓的位置上,別說看不到海,就連黃河東流也是看不到的,因為黃河是一個“幾”字形,而永濟在“幾”字形大拐彎右邊,站在鸛雀樓看到的黃河是從北往南流的。

其實,何止是看不到“黃河入海流”,站在黃鶴樓上,他連“白日依山盡”也看不到。

因為站在鸛雀樓上能看到的山是中條山,而中條山並不在鸛雀樓的西邊,而是在鸛雀樓的東南方向,也就是說,夕陽西下的時候,王之渙是看不到“白日依山盡”的。

寫詩如同作畫,都是神似優於形似

你是不是突然覺得王之渙這首詩是胡謅出來的?那麼,為什麼他能謅出這麼好的詩,而你就不能呢?

因為王之渙是個慷慨有大略的人,他的內心非常豪邁。我們可以想象:

當他登上鸛雀樓,極目遠眺,眼睛裡看到的是高山聳立,大河奔流,而心裡升騰起來的是一幅比這更大的畫面。

這個畫面鋪天蓋地,把從東到西、從山到海的千里江山全都容納了進去,這就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寫詩如同作畫,都是神似優於形似

這既是實寫,也是虛構,而且雖然有虛構的成分,但是給人的感覺又是那麼真實,這就是中國文字和中華文化的獨特韻味了。

其實,無論是詩詞,還是繪畫,都是神似比形似很重要,只要神韻到了,氣勢到了,我們就相信它是真的,這就是創作的藝術,藝術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