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聚勢發力“棗”富一方——晉中市太谷區小白鄉以“棗”為媒推動農旅融合發展紀實

由 山西經濟日報 發表于 明星2023-01-24
簡介小白鄉黨委書記段傳瑞對記者說:“‘中國紅棗第一園’旅遊專案對推動太谷區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和‘農業+文化+旅遊’的發展模式,加快建立農旅融合示範基地,實施農旅融合產業升級,打造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培育休閒農業旅遊品牌,打響‘

一方字是多少

聚勢發力“棗”富一方——晉中市太谷區小白鄉以“棗”為媒推動農旅融合發展紀實

太谷區小白鄉萬畝生態棗園一角。 高虹 攝

晉中市太谷區盛產的壺瓶棗,早已聞名遐邇。該區的小白鄉則是壺瓶棗的核心產區之一。

近年來,該鄉重點依託紅棗萬畝園區,以“農”興旅、以“文”促旅、以“景”助旅,深入挖掘體現時代特徵、地方特色、小白韻味的精品景點,全力打造“農旅十八景”典型樣板,走出一條農旅高品質融合發展的特色之路。

20世紀80年代,小白鄉土地貧瘠,水源奇缺,農戶畝均收入不足1000元。窮則思變,當時的小白鄉黨委政府經過仔細考察、研究,從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的優勢出發,選擇抗旱力強的壺瓶棗樹作為立身品種。為把壺瓶棗產業做大做強,該鄉先後創立興谷棗業有限公司、鑫鑫紅棗專業合作社,率先打造壺瓶棗產業核心區。

在該核心區的引領下,9個行政村3000餘戶農戶紛紛效仿,萬畝紅棗園區漸次形成。透過農事研學新技術造血,區、鄉、村三級聯動全力攻關,推廣密植矮化栽培和“雙調雙蓋”技術,實行統防統治。之後,隨著凍幹生產線、特色產品、電商平臺先後成熟,一產技術和二產技術的疊加效益日漸顯著。到2021年,小白鄉紅棗園區規模達到2。2萬畝,總產量1750萬公斤,人均收入25000元。農戶收入提高6倍,產業效益翻了兩番,真正形成了一個規模較大、設施齊全、產業配套完整、“棗”富一方的紅棗種植產業園區。

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壺瓶棗得名於它的形狀,形似一隻紅釉瓶,皮薄、肉厚、味甜,是生食的良種,製成幹棗和酒棗後口味更佳。

現今小白鄉境內的白燕村,還留存著千年棗園,當地百姓叫九宮棗園。其栽植形制按我國傳統文化五行九宮形式栽植,現存古棗樹36株。其中,有兩株最大的棗樹,人們叫“棗王”和“棗後”,其樹齡有2700年至3000年。其他棗樹的樹齡,也均有2000年。另外,千年棗園四周零散種植的上千株棗樹,樹齡也大都在300年以上。

在小白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紅棗博覽館,從悠悠紅棗發展歷史脈絡到歷年歷份“中央一號檔案”指示精神,從多媒體3D模型展示到國家棗種質資源圃,“播種棗念、催生棗芽、初成棗林、開創棗業、再拓棗路”系統展示了壺瓶棗文化的同時,也全面展現了“中國紅棗之鄉”的神奇文化魅力。

2022年4月,中國紅棗第一園旅遊專案落戶於小白鄉沙子地村,標誌著太谷區“農旅十八景”專案取得突破性、階段性進展。

以農文旅融合為契機,小白鄉積極推進以紅棗園區為核心的“紅棗樂園”專案建設。目前,停車場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按照規劃,景區建成後將達到4A級標準,成為一家集高階民宿、餐飲娛樂、田園購物、花海觀光、田園採摘等遊覽觀光綜合服務體。

小白鄉黨委書記段傳瑞對記者說:“‘中國紅棗第一園’旅遊專案對推動太谷區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和‘農業+文化+旅遊’的發展模式,加快建立農旅融合示範基地,實施農旅融合產業升級,打造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培育休閒農業旅遊品牌,打響‘鄉村旅遊’王牌具有重要意義。”

本報記者 郝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