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中國“吸管大王”,參與全球標準制定

由 環球網 發表于 明星2023-01-28
簡介【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楊沙沙】也許你沒有看過前幾年大火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也不知道劇中商人陳江河原型部分源自義烏商人樓仲平,但你的生活可能和樓仲平創立的企業息息相關——你喝奶茶、飲料時使用的很有可能是雙童吸管

陳江河那個什麼電視劇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楊沙沙】也許你沒有看過前幾年大火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也不知道劇中商人陳江河原型部分源自義烏商人樓仲平,但你的生活可能和樓仲平創立的企業息息相關——你喝奶茶、飲料時使用的很有可能是雙童吸管。這家吸管行業的“隱形冠軍”,幾乎參與全球吸管產業所有的標準起草和制定。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樓仲平反覆強調,雙童只是中國製造業非常小的一粒塵埃。作為義烏最早的一批“貨郎擔”,從做不值錢的吸管起家,到現在經營集多種投資於一體的企業,樓仲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講述了背後的故事。

做吸管是時代產物

今年的“世界超市”義烏格外火。眼下,歐洲冬天指望義烏生產的“取暖八件套”,世界盃也大量進口義烏獎盃、獎品,更早之前,一艘艘貨輪滿載著聖誕季用品從義烏駛向歐美……面對《環球時報》記者的採訪,義烏商人樓仲平打開回憶。1978年年底,樓仲平開始挑“貨郎擔”謀生,跟著父親走南闖北,幹起“雞毛換糖”的生意,用紅糖等低廉物品,換取老百姓家中的雞毛等廢品。

中國“吸管大王”,參與全球標準制定

從1978年到1991年,樓仲平幹了二十幾個行當。1993年,在義烏擺攤賣吸管的樓仲平,意外得知有人要出手一套舊的吸管裝置,他就把這套裝置兌了下來。租下兩家民房,樓仲平的家庭式吸管小作坊開啟了“前店後廠”的模式。

在採訪中,樓仲平多次說,做吸管是時代的產物。和很多義烏人一樣,樓仲平順應時代大潮;但和很多商人也不一樣,樓仲平眼光更遠。1995年,樓仲平掏1萬塊“天價”買了電腦,他學會上網,開啟通向世界的小視窗。1998年,樓仲平的吸管工廠已經拿下“雙童”商標,透過網際網路尋找訂單,由此雙童吸管完成第一次轉型。

“我透過網際網路找到國外的顧客,國外的顧客反過來也影響我的一生。”樓仲平稱,自己是網際網路的“原著民”,在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為了讓企業活下去,他一本本地啃西方管理學、經濟學的書,想盡一切辦法跟上時代的變化。

果斷放棄大客戶

國外客戶多了,但樓仲平發現,高回報並沒有來,一個極端現象出現——整個工廠的產能被境外大客戶壟斷,利潤卻越來越薄。

中國“吸管大王”,參與全球標準制定

“做生意很容易貪大求全。”樓仲平回憶,當時奧地利一家企業一次性下單70個貨櫃,“什麼概念?我們工廠所有的機器運轉起來,要4個月才能完成這家企業的訂單。”大訂單卻沒有帶來大利潤,因為這些客戶每次下單都要壓價。幾年後,樓仲平發現成本可降的空間已到極致,“當時我們已被大客戶綁架”。

2003年11月,樓仲平終於痛下決心,放棄了最大客戶,基本轉向國內市場。樓仲平說,做出這個決定並不是意氣用事。雙童當時已搭載國內多個網際網路平臺,國內小客戶個性要求高且多,渠道創新帶動產品創新,淨利潤回升到20%左右。

2019年出版的《隱形冠軍——未來全球化的先鋒》,將雙童吸管收錄到“中國隱形冠軍樣本”。該書的作者德國人赫爾曼·西蒙與樓仲平在成書前後多次交流。赫爾曼·西蒙認為,在吸管這個高度同質化的市場,雙童不僅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市場份額,同時憑藉其持續的研發和創新,實現了比平均水平高几倍的利潤率。

向製造服務業延伸

該書還列舉了一個失敗案例:廣東省曾有一家從事指甲鉗生產的企業,曾佔據全球領頭羊位置,但受人工成本等影響,最終該企業止步於2014年前後。

雙童如何避免同樣的命運?樓仲平回憶,2014年,雙童銷售額增長達37%,此後3年,銷售額直線下滑。樓仲平告訴記者,隨著義烏生產要素成本提高,傳統經營模式經受巨大挑戰。

經過思索,樓仲平和團隊達成一致,以雙童吸管作為母體,向製造服務業延伸。樓仲平認為,雙童積累的客戶不僅買吸管,還要買吸管之外的產品。目前,雙童從銷售經營體孵化出的創業體,主要“挖掘顧客未被滿足的需求”,雙童旗下已有5家企業從事進出口貿易。

明年是雙童創立30年,樓仲平告訴記者,按照西方管理學的說法,現代企業的年限少於人的自然年限,人有百年,企業少有百年。面對年輕團隊持續增加的成長訴求和期望,這位靠“雞毛換糖”起家的義烏商人認為,作為時代的受益者,自己有責任讓更多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