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文物從哪裡來?

由 攸聲旅遊 發表于 旅遊2021-07-11
簡介可那些遠在海外的猶太人他們怎麼知道,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存在,以及急需文物的補充

猶太難民紀念館怎麼去

之前寫了一篇關於上海猶太紀念館的文章,我原本的打算是寫“深度講解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既然是深度,那肯定不是三五千字能夠說完的,所以我想寫一個系列,從建館、文物、建築、人物等等多方面講解20世紀發生在上海的猶太難民的歷史,以及進入21世紀後中國人民以及猶太人之間交流、互助的故事。

為什麼要在中國境內建立一個猶太人的紀念館?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文物從哪裡來?

結果,有網友給我留言,問我為啥沒提“猶太人的好”,這不是還沒說到嘛。。。但既然有網友提及這個問題,那我就改變原先的計劃,先來說一說“猶太人的好”。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文物從哪裡來?

要說起猶太人民的好,其實挺簡單的,因為整座猶太紀念館裡館藏的文物,相當一部分都是猶太人捐贈的。要是沒有他們的慷慨捐贈,這座在上海的猶太難民紀念館,憑啥來證明這段歷史?來反應中國人民給予猶太難民的幫助?

所以,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說說,猶太紀念館裡的文物從哪裡來?

要知道2007年的時候,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裡,可是沒有實體文物的,只有看板(摩西會堂舊址不算哈,那是文物建築)。

而2020年新館重新開放之後,有了近1000件實體文物,這些文物從哪裡來?一部分是調撥,即從政府部門查詢相關檔案檔案,轉交給博物館,但更大的一部分是來自於民間的捐贈。

紀念館和博物館的文物來源有很大的區別,所徵集的文物即不能叫傳世品,也不能叫隨葬品。尤其是這類近代史的主題紀念館,因為這段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會給民眾一種誤會,以為那些隨處可見的生活用品沒有文物價值。

殊不知,我們現在所經歷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套用一句現代博物館的理念“為了未來而收集現在”。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文物從哪裡來?

也因此,我們對於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期間,猶太難民在上海的文物收集,是從21世紀才開始徵集。而其他的國家,出於對文物的保護,以及對現代博物館的建設,早在上世紀的50、60年代就開始進行全球性的文物收集。

當我們再去收集同一時期的文物時,很多經歷過此事的猶太難民,雖說對上海有萬分感恩,但卻只能說上一句“抱歉”,因為他們已經捐給其他博物館了。

所以從建館之初,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就是挑戰“最困難”模式。如何去尋找到這些文物?如何去說服這些文物的擁有者捐贈給本館?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一干就是十多年。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文物從哪裡來?

為了怕我這次說得不夠全面,我先提前申明,除了猶太人的捐贈,我們上海本地居民也貢獻了大量的文物,包括我上次所說的林道志家族捐贈的近2000冊圖書,以及金文珍女士的祖父金老先生家族,保留半個多世紀的手袋,只為找回一對猶太夫婦。

其實更多的捐贈者,他們是默默無聞的,為了還原上世紀30年代上海居民的生活場景,他們捐贈了家裡諸如煤氣灶、鍋碗瓢盆等等“老古董”。但最重要的,還是老人們的“口述歷史”,透過走訪健在的老人,記錄下那段真實的歷史。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文物從哪裡來?

因為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就建在虹口區的摩西會堂,當年猶太難民和上海居民主要生活的地方。上海人也更容易知曉,也願意捐贈這些文物。可那些遠在海外的猶太人他們怎麼知道,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存在,以及急需文物的補充?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文物從哪裡來?

我查了相關的資料,以及紀念館的介紹,主要的方式分為三類。

一是在接待與上海猶太難民相關的遊客時,紀念館的志願者會有心地記錄他們的故事。若遇到猶太難民本人來訪,志願者會立即安排現場採訪,請他們口述自己的逃亡經歷和上海記憶;對於猶太難民的後代,志願者也會請他們儘可能地談談自己的對那段歷史的所見所聞。採訪的全程都會做好錄影,結束後會整合所蒐集到的口述歷史,並進行資料備份。

這其中最感動我的,就是幾乎捐贈了整個圖書館的猶太老人科特·威克。

2019年2月21日,科特和太太卡里爾(Caryl)以及女兒阿曼達(Amanda),女婿哈維(Harvey)一家4口到亞洲旅行時特地來到上海。時隔71年後回到兒時生活和成長的地方,科特感慨萬千。

當看到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倖存者名單牆上當年自己一家四口的名字,他非常激動,指著自己的名字高興地說:“對,這就是我。我家原來的姓氏就是Wickelholz。”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文物從哪裡來?

陳儉館長知道如今還能見到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十分不易,希望老人能多聊聊當年的故事,於是邀請他們共進午餐。

老人被陳儉館長的誠懇打動,當聽說紀念館計劃擴建並建立一座圖書館時,讓陳儉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撼的是,老人竟然說自己家裡收藏了上萬本猶太曆史文化書籍,願意捐贈出來。

2020年9月,科特捐贈的8000餘冊書籍到達位於三樓的摩西會堂圖書館。進門就能看見威克先生的寄語:

這裡的書籍是由庫爾特·威克先生捐贈的,以紀念他深愛的父母Moritz和Josefine,永遠感謝上海在1939-1948年間拯救了他們全家。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文物從哪裡來?

二是透過在國外辦巡展的機會,從參展的觀眾中尋找線索。

一些攜帶史料來參觀的前難民們在觀展後表示願意將自己的收藏捐獻給紀念館。部分擁有珍貴史料的老人雖然生前不捨得將它們捐出,但是會留下遺囑,委託自己的子女或者朋友在自己死後將珍藏的上海記憶交給紀念館。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文物從哪裡來?

三是

各駐外使領館、駐外機構等在獲得線索後主動聯絡紀念館。

2015年,在悉尼有關方面的引薦之下,紀念館方面在一家人家的車庫裡搶救出了40多件史料。據史料主人的子女回憶,這些東西父親生前一直儲存在車庫裡,詢問史料的原委,父親不願意回答,但又捨不得扔掉。老先生去世後,這些史料終於在其子女的幫助下重見天日,其中包括當時在上海做生意所必須的檔案,非常有歷史價值。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文物從哪裡來?

一架玩具黃包車、一本護照、一件婚紗,這些文物看似平常,卻都是陪伴老人們一生的紀念品,承載了老人一生的回憶。把它們捐給博物館,雖有萬分不捨,但老人們知道,放在家裡只能自己擁有,但放進博物館卻能和世人分享這段“不能忘卻的記憶”,教育眾人。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文物從哪裡來?

回到開頭提到的網友,這篇文章是否能說明猶太人的好?

我覺得可以。

當你走進博物館後,你會發現博物館裡的故事,主要都是些“小人物”,原本平淡無奇的人生,因為這段在上海的經歷而精彩。但他們的分享和感恩,卻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要知道在那個內憂外患的年代,我們自己的同胞還處在戰亂之中,但依舊幫助無家可歸的猶太難民。在二戰之中,死亡的猶太人達600萬,幾乎是一半的猶太人口。而上海卻拯救了20000餘名猶太難民的性命。

這段歷史不應該被忘記,你說呢?

參考

^摩西會堂下旬起全面修繕 還原歷史遺蹟本來面目 http://news。sohu。com/20070319/n248826114。shtml

^牽繫著三代人心願的手袋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 https://www。sohu。com/a/437304798_99939338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每一件史料都是一則苦難與溫情的故事 http://www。whb。cn/zhuzhan/rd/20200903/369147。html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收到兩卡車的“大禮”!背後是80年前一段塵封往事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LJRJ917055040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