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黨家村,張谷英村,王家大院,這“兩村一院”何以長盛不衰?

由 阿煜說歷史 發表于 旅遊2021-07-20
簡介黨家村、張谷英村、王家大院分別位於陝西韓城、湖南嶽陽、山西晉中,建築上講是中國乃至世界民居之瑰寶,人文上說是家族興旺、氏族文化底蘊深厚

岳陽張谷英村好玩嗎?

大家好,我們的阿煜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黨家村、張谷英村、王家大院分別位於陝西韓城、湖南嶽陽、山西晉中,建築上講是中國乃至世界民居之瑰寶,人文上說是家族興旺、氏族文化底蘊深厚。這“兩村一院”長盛不衰的共同點是村規家訓作為紐帶,維繫和支撐氏族數百年興旺發達。

黨家村,張谷英村,王家大院,這“兩村一院”何以長盛不衰?

一、黨家村始建於元至順年,歷時近700年,主要是黨、賈兩族居住於此。全村現存120多座四合院和儲存完整的城堡、文星塔、哨樓、牌坊等建築,青磚灰瓦,鱗次櫛比,家家戶戶院落牆壁的磚上、大門門額上都刻有祖先留給子孫的處世格言警句。如“國則思忠,家則思存,民則思信,為人之根本也。”“無益之書勿讀,無益之話勿說”“志欲光前,惟以詩書為先務”等,家事國事天下事皆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心胸之開闊,精神必然同旭日東昇一樣明亮歡快。

在黨家村家訓中,勸導子弟讀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主題鮮明地要求後人多讀書、讀好書、明事理、有作為。黨家村家訓集書法、雕刻、建築於一體,讓整個村落都浸潤在傳統文化和倫理教化的氛圍之中,滋養著一代代人,走向人生的輝煌。鮮明的建築特色與深厚的文化內涵交相輝映、珠聯璧合。

黨家村,張谷英村,王家大院,這“兩村一院”何以長盛不衰?

二、張谷英村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全村古建築群佔地面積5萬餘平方米,為中國儲存最為完整的江南古民居建築群之一。始自張谷英從江西遷居張谷英村為起點,張氏族人在繁行生息中,編寫了《張氏家訓》25條、《族戒》5條,教育族人世代“耕讀繼世,孝友傳家”。正是“興門第不如興學第,振書聲而後振家聲”,這也是張谷英村能夠綿延600多年的奧秘。

張谷英村家訓的核心內涵,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孝當先,即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愛國愛家;二是和為貴,即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處事方圓;三是勤耕讀,即自強不息、愛崗敬業、知書明理;四是崇廉潔,即尊崇廉潔、修身養德廉儉持家。

黨家村,張谷英村,王家大院,這“兩村一院”何以長盛不衰?

三、王家大院由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建築規模宏大,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大院內建有“五巷”“五堡”“五祠堂”,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晉商文化的建築風格發展及建築技術藝術特色。最具魅力的是王氏家族家訓文化與建築融為一體。王廷璋借用北宋賢土張思叔的《座右銘》立下家訓:“凡語必忠信,凡行必篤敬。飲食必慎節,字畫必楷正。容貌必端莊,衣冠必肅整。步履必安詳,居處必正靜。做事必謀始,出言必顧行。常德必固持,然諾必重應。見善如己出,見惡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為深省。書此當坐隅,朝夕視為警。”對人的言、行等作了明確的要求。

王家大院的磚雕、木雕、石雕題材豐富、技法嫻熟,大量採用了世俗觀念認可的各種象徵、隱喻、諧音等藝術形式,在文人、畫家、雕刻藝人的共同參與下,將花鳥魚蟲、山石水舟、典故傳說、戲曲人物或雕於磚、或刻於石、或鏤於木,體現了清代建築裝飾的風格,融儒、道、佛思想與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於一體。同時把《王氏家訓》製成木匾懸於垂花門上,把《程子四箴》、朱柏廬的《治家格言》雕刻在一塊平面圓形青石上,嵌於大門內東西牆壁,讓王氏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誦讀溫習,處處檢點反省。

黨家村,張谷英村,王家大院,這“兩村一院”何以長盛不衰?

“兩村一院”都是傳統農耕文化的傑出代表,保持著“耕讀繼世,孝友傳家”的良好家訓家風。俗話說:“規嚴訓良,家運必久”。有人會說這都啥年代了,還提這老古董!此話差矣,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讓人向上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給人以精神的力量,這是前人的智慧,“兩村一院”長盛不衰的秘訣。看似普通,意義深遠,作用綿長有力,值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借鑑。(文/蔡駟 ) (圖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