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民國名家隨筆散文:牯嶺,避暑乎!趨炎乎

由 閒讀與苦讀 發表于 旅遊2021-07-24
簡介可是天時人事的變遷,現在的牯嶺,與其說來避暑,還是說“趨炎”倒是正確些

牯嶺怎麼讀

本文原載《論語》第48期(1934年9月1日出版),作者黃炎培。

澹盪的鄱陽湖水,反映出一輪朝旭,萬道金光,射入淨白的玻璃窗裡,喚回了黑甜鄉里自由自在的靈魂,把眼揉了幾揉,“咦!怎麼我上牯嶺來了呢?”

我來牯嶺的動機,本不是為避暑,結果竟變成很純正的科學化的避暑。為什麼呢?因為遷延又遷延,恰恰到了立秋那天下山,不是避暑,還是什麼?

可是天時人事的變遷,現在的牯嶺,與其說來避暑,還是說“趨炎”倒是正確些。

我在牯嶺正街,足足站了二十五分鐘,用冷眼來分析眼簾前一閃一閃經過的大人物、中人物、小人物,(指那小孩子,並沒有敢譏笑人。)至少可分三類:一、賣力氣的;二、趨炎的;三、避暑的。統計的結果,第一類不算,第二類在二三類總和裡,至少要佔百分之五十以上。

最可愛的是牯嶺的警察。他們盡他們的職務,十二分的認真。服裝的整潔,已夠人可愛了。還有那副滿堆笑容的面孔,恭而有禮的動作,和溫和婉轉的語調。

我自問要算老廬山了。山南、山北、山東、山西,被人呼為名勝的,差不多完全玩過,而且寫過文章,印過畫冊。這次卻得到一處簇簇新的勝景,就是黃家坡瀑布。

黃家坡瀑布,並不能算大,也沒有什麼奇妙。不過山澗裡大量的水,傾筐倒篋而下,匯成一個大潭,氾濫而下,又匯成第二個大潭,又氾濫而下,匯成第三個小潭。這三個潭,是天生的就深就淺的游泳池。

我生平總算沒有和游泳池裡的水親過嘴的。這一回玩黃家坡,看看天然的游泳池,實在愛好不過,可是沒有準備,臨時,一個朋友借給一條褲,一個女朋友借給一個救命圈,還靠著一個朋友的指導,居然在水面玩過一回。

什麼玩法呢?伏在水面,兩個腿,一個腰伸得筆直,把頭仰起。還有一個法子,仰臥在水面,腰腳和頭,同樣的挺直仰起,這樣玩法,聽憑你什麼樣外行,總可以得到非常的趣味。至少比杜威博士所講陸地上學游泳有趣得多。可是有一個重要條件,旁邊要有內家幫助。否則萬一送命,是不得了的。

一天早起,門外來了一位白髮老婆婆,拿了籃要飯。問她幾歲?答七十四歲了。兒子長到三十九歲那年死了。沒辦法,和媳婦種田活命。今年田乾死了。沒辦法,出來要飯。說到這裡,兩行乾涸的老淚直流下來。一時打動了鄰居太太奶奶們的慈悲心,你一碗飯,我幾毛錢,送給她。可是耕而不得食的,終不免向不耕而食的道了千恩萬謝,而不耕而食的還覺得今天干了一樁大好事,臉上頓時堆起無限的德色。

民國名家隨筆散文:牯嶺,避暑乎!趨炎乎

在那濃綠的樹陰裡,八十多個男女青年,幾個完全盡義務的教師,在那裡教,那裡學。半天做工,煮飯,洗衣,男耕女織,砍柴,築路,凡是生活所需,就可能範圍,完全要自己做的。半天是讀書。原來每天兩頓飯,還有豆漿,現在到處鬧饑荒,豆漿不忍吃,除掉了吧!想到山下人家飯都沒得吃,還吃豆漿麼?原來自己種的菜,剝去黃葉然後煮的。想到山下人家,連黃葉都沒得吃,哪忍剝掉丟掉它?連黃葉吃了吧!他們用這種方法培養他們的同情心。

前年冬天,含鄱口火燒林木茅草,三天三夜,幾乎延燒到太乙村,村中只有老叟兩三人,沒法救護,也沒有旁人來救護,還是靠那群青年,挑選十個年齡較長的,盡一夜的氣力,把火撲滅了。天明,十個青年還家,個個渾身是血,他們是不求人知的。他們認為這是人類應盡的天職,否則還成人類麼?他們讀書做工,是學做人。並沒有稱學校,也不願人家稱做學校。

有一天,我過含鄱口,見亭子旁邊,兩個木架,好像古文“其”字,“丌”字,又好像日本的“鳥居”,是管理局新想法,上寫“歇木架”三字,看了半天,不懂,等到出含鄱口下山,見許多山民,扛了很長很大的木,從幾百級的岩石上,一步一步走將上來。哇!我懂得了。原來這架,就是給他們擱木休息的。因為這樣長而且大的木,放平了,不容易上肩,這個架子,給他們擱一下。好呀!廬山管理局,虧他們想出這樣好辦法。如果政府人員,都這樣用心,替勞動者多方造福,至少可以減去些全國愁雲慘霧。

我到了山上,看了無數富商闊老的排場,常常不免起無窮的感觸。把前年所作詩一首,寫在末尾:

山頭瓜果會嘉賓,山半筠籃血汗身。

誰識朱門華燭夜,壓肩猶有未歸人。

推廣全民閱讀新時代!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我們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玄幻言情、豪門總裁、穿越架空、仙俠奇緣、科幻網遊、都市異能、校園寵妃、職場娛樂、同人靈異等網路爽文小說!

我們也拒絕聽書,聽書不利於思考,更容易被朗讀者、講解者帶動情緒。讀書的時候,喜歡哪一段,可以反覆咀嚼、品味。有感觸了,可以停下來慢慢思想,而聽書適合浮光掠影地瞭解。另外,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哪能聽得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