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由 高興旅遊吧 發表于 旅遊2021-08-02
簡介這本身確實是一件大好事,得到了大多數旅遊者的肯定和讚許,但對於當地一些老百姓或是有過地坑院、窯洞生活經歷的人來講,他們就感覺這早已不是當初承載人們諸多記憶的家了,已經被過度地包裝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嶄新如初的外牆面、整齊劃一的廣告字、無

地坑院怎麼下去

第一次旅友說出陝州這個地名時,還真鬧出了個大笑話,當時四、五個人幾乎異口同聲認為這個地方肯定是陝西的……哪知道,陝州原來是河南省三門峽市的一個區。之所以出現地理知識盲點,一個原因就是大家的知識儲備還是有限,另一個原因也說明陝州不甚有名啊!後來才知道,人家那裡可是有一處著名的旅遊區——陝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園!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陝州地坑院,特殊自然條件下的最好選擇

陝州地坑院就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北營村,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距離三門峽市區10多公里遠。地坑院是豫西山區一種“平地挖坑、四壁鑿窯”的獨特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這裡與甘陝地區地理環境等十分相像,都是黃土層較厚、雨水較少。當地居民就是利用這些天然條件鑿洞而居,創造了綠色窯洞建築。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每一座地坑院,都不是隨隨便便造成的

地坑院也叫 “天井院”、“地陰坑”、“地窯”等,是古代勞動人們穴居方式的遺留。一般來講,一座地坑院佔地一般為1—1。5 畝,較之現在農戶的宅基地要大上3—5 倍。它的營造技藝用當地人的話來說,可以概括為“向下挖坑、四壁鑿洞、穿靴戴帽、美化裝飾”; 用現在設計師的話說,就是“大膽的創作、洗練的手法、抽象的語言、嚴密的造型”。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地坑院一般就是選擇在長l2—15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7米深,然後再在坑的四壁挖窯洞。窯洞高3米左右,深8—12米,寬4米左右。窯洞2米以下的洞壁為垂直,2米以上至頂端為圓拱形。將其中一洞鑿成斜坡,形成階梯形弧形甬道通向地面,是地坑院居民進出的通道。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按當地風土民情來說,建造一處地坑院是一件關係到家族興衰、子孫繁衍的大事情。其建造過程還是十分講究的,動土之前要請懂得陰陽八卦的風水先生相宅——擇地形、定房向、量尺寸、打地樁、擇日動。依主窯所處東、西、南、北位置朝向不同,地坑院被分為“東震宅”、“西兌宅”、“南離宅”、“北坎宅”四種。窯洞的功能多種多樣,可分為主窯、側窯、角窯、廚窯、門洞窯、茅廁窯、牲口窯以及儲藏窯等。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沒有空調的日子,地坑院怎麼樣

地坑院地處黃土高原邊緣,土層厚且堅硬,地坑院具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等特點,千百年來一直受到黃河岸邊豫西山區人們的喜愛。我們知道,古代科技落後,沒有空調、暖氣等先進的取暖裝置,而它作為北方古民居,其本身就是天然的溫度調節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窯內的取暖、降溫問題——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這對昔日貧窮的山民來說,這樣的建築是再理想不過的了!所以,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恆溫住宅”。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地平線以下的院子,排水問題如何解決

首先,地坑院所處的豫西地區屬於半乾旱性氣候,年均降雨量只有500毫米左右,很少有大暴雨發生,一般不會殃及地坑院落。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其次,在前期總體功能設定上已有充分考慮——院子頂部四周築有一到兩米的矮牆,可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地坑院內;地坑院設有拐窯、自然蓄水區、地窨等,很早之前沒自來水的時候,就是使用用這樣收集下來的雨水的;有了自來水以後,這些沉積下來的雨水就被用來喂牲口、澆灌之用了。

旅遊區內的地坑院被過度“塗脂抹粉”,旅遊外的地坑院日漸頹廢

陝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園是將一、二十平方公里區域內的地坑院及附屬物進行了統一的規劃、包裝、利用……這本身確實是一件大好事,得到了大多數旅遊者的肯定和讚許,但對於當地一些老百姓或是有過地坑院、窯洞生活經歷的人來講,他們就感覺這早已不是當初承載人們諸多記憶的家了,已經被過度地包裝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嶄新如初的外牆面、整齊劃一的廣告字、無法互動的展陳物等等,已經被過度地“塗脂抹粉”了,讓地坑院原本就該具備的歷史滄桑感下子蕩為無有。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那次去文化園旅遊結束後,我們還特地找了當地媒體的朋友,讓她帶著我們又到了陝州另一個黃土塬,在一個叫席村寨的小村子才看到最原生態的地坑院。只可惜年輕人大部分搬出,只有少數的老人在居住,坍塌、頹廢嚴重!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站在地坑方院中間抬頭仰望——天似穹廬,是天地之合的縮影,體現了方圓結合之美,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折射。地坑院不僅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更讓中國多了一道獨具特色的靚麗風景。如果有機會到陝州,記得一定要到那裡去看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高興旅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