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著名畫家張軍與他的山水畫

由 送你一條魚 發表于 旅遊2021-08-06
簡介毫無疑問,張軍先生屬於實力派畫家,已經進入到了中國當代的美術史,正走在登上藝術頂峰的路上,但他依然那麼內斂,謙和,他對筆墨、題材、傳統的理解和把握更趨精彩,表達的手段亦趨成熟老練,對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和把握更是恰到好處

什麼是山水畫

“道可道,非常道”。中國人奉道,在與自然相依存,即對自然的瞭解、認識、利用和改造的過程中,始終不渝地在追尋道的存在。莊子說:“唯蟲能蟲,唯蟲能天。”所謂昆蟲之微,天機所云,何況靈性自悟、騶役萬物的人類?藝術就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和追求的最高境界,自古以來,人們為了追尋理想中的精神家園,一直高擎著藝術創新之火。藝術家正是從這萬世不竭的自然規律中不斷汲取力量、靈感,來進行天人合一的智慧性創造。可以說,藝術家的創作發現之道,就是在尋求與自然的和諧之道、淨化提升之道。道之所以深不可測,是因為自然規律無窮無盡,人類對自然規律的理解、闡釋以及探尋才樂在其中。藝術家的天職就是在自然的色彩和形態中,發現至雅的藝術元素,並將這些元素有意義的昇華,創造出動人、和諧而又令人神怡的畫面來。

中國畫自宋代就漸趨完善,有其自身的“六法”和諸多皴法。傳統的中國畫與唐詩、宋詞、書法間的距離幾乎親密無間,“文至極,畫也”。不從這個基點上去看張軍先生的畫是有困難的。

著名畫家張軍先生就是在充分尊重傳統和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順道而為,他充分利用和撲捉一切自然元素來進行藝術組合、提煉、昇華。張軍先生生長在六朝煙雨的南京,自有江浙人穎悟的稟賦、沉潛的品格和儒雅的談吐、溫和的笑容以及大氣非凡,敦厚中和的藝術氣質。

著名畫家張軍與他的山水畫

張軍先生的畫,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底和嫻熟的筆墨技巧,皴擦點染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究其所自,除了六朝古都文化的薰染之外,天賦和靈性自不必說了,更得益於他少年的志向。少年時期,他就在這種濃郁的江南文化氛圍中,看書讀畫,常常上學或放學途中,留連於南京書畫老店十竹齋,耳濡目染,當一名畫家便是他兒時的夢。有時技癢,也便臨摹塗鴉,甚至臨摹傳世的歷代中國名畫,居然得到人們的誇讚,信心陡增。天長日久,漸成氣象。由此可見,一個成熟成功畫家的養成,除了天資與成長學習環境外,還需要持之以恆的訓練和實踐的堆積。無論主動還是被動,持續地勤苦勞作所達成的累積,就是一個優秀畫家首先應該具備的功力。有了這個功力以後,智慧和想象力等等才可能尋到較為開闊的施展空間。從而也為他的繪畫技藝的提高夯實了基礎。

中學畢業後,張軍先生先是被招工到第二汽車廠從事技術設計工作,由於專業特長,後調入湖北十堰市群藝館從事美術工作。幾年後,他又考入湖北美術學院,潛心山水。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境界大開。自此,對傳統山水、筆墨意趣多有探索,且頗有心得,深得中國畫之精髓。南京本就賡續傳統,文脈繁盛,而從繁華的六朝古都成長起來,又來到道教聖地武當山腳下的汽車城,兩種不同文化的兼收幷蓄,自然形成了他獨特的人格力量。他留給人強烈的人生印象就是大氣,厚重,內斂,謙和,包容,崇德。有意識地多方面的歷練,使他的畫也自有其宏大的氣勢和格局,有一種尊道的自然,強烈奔放,大氣磅礴,充滿陽剛之氣。在注重大手筆表現特徵的同時,又洋溢著一股穠嚴的莊嚴高貴、豪華壯觀的氣韻。作為畫家,正由於這可貴的人生閱歷和修養,使我們在他近年的藝術創作中,感受到一種明朗的抒情韻致和崇高之氣以及高古之態。漸漸地,名聲鵲起。期間,他創作的《除夕圖》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中獲得優秀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藝術大師黃永玉高度評價他的作品說:“張軍《除夕圖》中的高嶺與雪,那一派寒冷中的生活溫暖,是人的力量開闢了一個新的意境,而在空間縱深關係上,處理得那麼獨到……”

厚積薄發,崇德尊道,使他一出手即不凡,可以說張軍先生在全國畫壇一鳴驚人。藝術大師周韶華興奮地說:這是湖北美術界的一顆種子。並欣然收他為入室弟子。從此,張軍先生跟著大師致力於傳統山水畫和周派山水的學習。在大師的指導下,張軍先生的運筆更加老辣沉暢,用墨濃烈純練,構圖疏密雅宜,深得國畫“三味”。他的作品中運用獨特的水墨技法創造的氤氳之氣,使整個畫面富有了靈性,山川有了精神,墨色也隨之靈動,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表達語言,真正做到了筆墨與自然之美的統一,筆墨與自己情懷的契合,這無疑也是對傳統技法的再創造。

從張軍先生的繪畫生涯可以看出,他的山水畫起點高,路子正。結構佈局,深具匠心;用墨方式,別開一面。作為工具,它們全部被畫家用來營造、表達自己的審美情愫所用。大自然中的萬千氣象,都在他的寫生中,成為他胸中的造化,最終成就了他精熟的筆墨,使我們得以在尺幅之間欣賞到畫家所營建出的蔥鬱景象。無疑地,張軍先生具有成為大畫家的潛質,難怪許多有實力的收藏家以能收藏到更多張軍先生的畫為榮耀。

張軍先生創作的《雲漫紫宵》、《歸巢圖》、《醉秋》、《雲山春曉》、《靜靜的山鄉》、《蒼山暮韻》、《山影千疊翠》、《俯看清流仰看山》、《雲嶺翠微圖》、《神龍安居圖》、《天清遠嶂山》等,以及他的畫冊《江漢八家張軍卷》、《張軍小品集》、《荊楚畫派張軍卷》中的三百多幅畫作,第一感覺就是其壯麗的真景似乎超越了具體時空的侷限,壯大美麗的景象與崇高的精神融為一體,在蒼茫與幽冥中蘊含著神秘。他的作品大多以大山、林泉、松云為主,層巒疊峰、雲湧泉流,偶爾在雲山深處見到人家,煥發著飽滿昂揚的文人精神;或稀疏的籬笆簇擁著數枝秋菊,有濃有淡,墨色橫斜,又不能不使人頓生“悠然見南山”之感。

著名畫家張軍與他的山水畫

藝術家的經歷是其個性化藝術形成的過程。八大如此,鄭燮如此,黃賓虹如此,齊白石如此,張軍先生亦尊此規律。他雖然生在繁華的都市,但他的心律卻早已與山外都市的生活節律同步,他的心靈始終惦記的是魂牽夢繫的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和“暮靄蒼茫楚天闊”的荊楚大地。他說:“其實,我十分迷戀春雨霏霏、山嵐迷濛、偶爾幾聲雞鳴狗叫的山鄉村落。每當這時,我會感到一種全身心投入的陶醉。”張軍先生還說過這樣的話:“我喜愛武當山的神秘,三峽的雄險,黃山的奇絕,峨眉山的秀逸……這其間的建築、植被、山路、舟楫、流雲、薄霧都曾令我心曠神怡,也就成為了我筆下描繪的物件。這種描繪有筆、墨、水、色的表達,甚至有西畫中光感的表現。”

在畫家張軍先生的觀念中,絲毫沒有西方畫家主客兩分法,有的是中國畫家的傳統精髓,“亦物亦我”和“天人和一”的融匯。他無論畫武當山、神農架,還是五嶽、三峽,還是茫茫蒼海、崢崢古樹、滔滔山河,都無不深情地注入了他對於整個民族的歷史記憶和現實的感慨,他把這種魂魄和充滿生機的民族精神都寄寓在高山巨川、大江大河的古老與壯麗之中。因此,其畫作生動感人,超越前賢今人。這與他對山水畫優良傳統的繼承、與他遊走遍名山勝水的感悟關係至切。

觀張軍先生的作品,可看出他對寫生的理解、對藝術的深化過程。他作品的題材,多是山水,尤其是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具有鮮明的地理地貌特點和人文品味。他的畫,筆法十分自由瀟麗、運筆的方式在一氣呵成中將畫面表現得淋漓潤暢。他的大山大水,以拙厚繁密的筆墨,表現出了大山的方中有圓的力度。為達此效果,張軍先生別具匠心地處理了質與勢、遠與近、虛與實及以小見大的關係。就是在這種淋漓與運筆無疑的畫面中,表現出精良的筆墨技巧。在不經意中令畫面具有了包含著高深的美學意蘊。這就是張軍先生繪畫的基本特徵。唐代王維在其《山水論》中有“觀者先看氣象,後辨清濁”之說。如他的作品《林壑清幽》、《閒將花雨洗溪山》《山谷之音》等,在遠與近、虛與實的具體空間層次的營造中,他選擇高度簡練有力的筆觸來刻畫山、石、樹、水和雲氣,有油畫的凹凸感,給人以強烈的動感和力量。張軍先生作畫豪邁大膽,下筆直幹,多用點染,大塊影象不作細琢,著眼整幅佈局。構圖大局一經停當,只作細小畫龍點睛式調整。畫面中雖色系跳躍不大,但明亮的調子構成他山水系列畫作的主軸,成為表達其寧靜致遠和追求山水“高遠”氣質的重要承載。如果說純熟的墨法構成張軍先生繪畫中的血脈,那凌峻的筆法則構建了他繪畫的骨骼。

在張軍先生眼中,山川河流不僅僅是明山麗水,而是藝術的思索和啟示,他如同哲人一樣,去感受那有著沉甸甸歷史分量的天地山川。他時常垂立於巖峰下,靜坐在河灘上,貪婪地吮吸著山崖巖壁的陽剛之氣。似乎千仞之巖壁,中流之砥柱,斑駁之巖體才能表現生命之古老、人類之永恆、天地之蒼茫、宇宙之玄妙。其實,山水畫說到底就是民族生存的偉大空間和高昂精神的感情投射,是中國山水畫的寶貴傳統。對於深諳傳統的畫家而言,山水畫就是自由旺盛的創造,是精神與自然陰陽相偕的蓬勃生氣的統一,也是畫家所創造的充滿自豪與自信的精神家園。

對於生活,他十分重視感受,他喜麻將,每當他創作靈感阻滯之時,便會與三五好友搓幾圈,輸贏不論,關鍵在於意趣;或深入大山深處,去領略那巍巍高山的魂魄。但他從不滿足於寫生,不滿足於耳目一新,注重暢神悟道的東方哲學,用全副身心去感受那已與歷史文化合一的內在精神。對於傳統,他十分重視前人創造的藝術規律,思索前人表現在境象與精神、質與勢、筆墨與功夫與天然中的藝術思維方式。他有一種大美情懷和以退為進的人生態度,這很難得。正因為他這種與世無爭的至情至性,才成就了他的練達人生觀,成就了他獨有的藝術風格。

如前所述,張軍先生繪畫風格的形成,除與他的個性、氣度、天賦有關外,更多的是來源於他內斂謙和、不計得失的性格和悲天憫人的情懷,來源於他對社會文化、對自然、生命不同尋常的感情與理解,來源於他對中國傳統繪畫本、真、精神的理解與追求,而這一切,無不與他執著的求道心態和修養息息相連的。

可以說,張軍先生很好地繼承了傳統,並沿著傳統文化這一路徑完成了他的藝術理想。書畫界的許多同行在看了他不同時期的畫作後,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藝術大家周韶華不但親自為弟子張軍畫集撰寫《胸中藏宇宙,筆下走風雷》賞析文章。欣慰的評價道:“張軍與我同行四十年,言忠行篤,慎獨自強;俯仰無愧大地,褒貶自有春秋。在他知天命之年顯現出的他的藝術本色與為人本色的一致性,是很可貴的。在我諸弟子中他是佼佼者……”著名美術評論家邵大箴評論張軍的畫說:“神山聖水孕育了張軍的藝術生命,形成了他的藝術特色,他把客觀的山和他心中的山,主觀感受和筆墨語言結合起來,畫出了山的蒼茫與聖潔,渾厚與雋永。在傳承古法的同時表現現代氣息,以筆墨表現結構,以筆墨抒情達意。他給我們構建了一個個鮮明的武當山水。”書畫評論家康巴漢子說:“張軍先生深得國畫精髓,不愧大家手筆,未來有極大地期待空間。用筆老辣沉暢,色彩濃烈純練,構圖疏密雅宜,深得國畫‘三味’。在此,我寄望他不斷超越自己與古人,遵循自然之道,成為藝術的探索者和智慧者。”

著名畫家張軍與他的山水畫

哲學家斯賓諾莎說“一切規定都是否定!”藝術的前行就在於不斷的否定。畫家不可能一成不變地守著一種風格和圖式,即使像我認為是老成持重的張軍先生以寫實為主要基調且成就不菲的著名畫家也不例外。張軍先生既有紮實的基礎技術,熟練地掌握了繪畫語言,又敢於大膽創新。

近些年來,張軍先生專項重大題材的創作。他與李文信、秦劍銘、陸一飛、施江城等九位畫家合作的《三峽史詩》,一經問世,便好評如潮。他和畫家施江城應國家有關部門邀請,創作三幅宏篇巨幅《高峽平湖圖》,這是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的美術工程,畫作以史詩般的藝術記錄著時代的變化,聳峙的山嶽與澎湃的江流,宏偉的時代工程與壯麗的江山圖景,在滄桑渾然的氣息中洋溢著一種時代精神氣概,是幾年來巨幅畫作中少有之精品。作品分別被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收藏。

如今,張軍已是湖北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館長、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武漢市文史館館員,其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並數次獲獎。多次出訪美國、荷蘭、日本等國進行文化交流,並獲得美國舊金山文化貢獻獎和荷蘭哥羅寧根國際文化交流大獎。其數百件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和個人、團體收藏。

翰墨人生真雅士,自在雲山是儔友。毫無疑問,張軍先生屬於實力派畫家,已經進入到了中國當代的美術史,正走在登上藝術頂峰的路上,但他依然那麼內斂,謙和,他對筆墨、題材、傳統的理解和把握更趨精彩,表達的手段亦趨成熟老練,對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和把握更是恰到好處。所以,我們有理由將張軍先生作為一個典型個案來研究,認真地探討一下他是如何生成中國山水畫之境界的。這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文/楊府)

張軍簡介:

張軍,又名末子,當代著名山水畫家,一九五零年生於南京,就讀湖北美術學院。師從周韶華先生。現為中國畫學會理事,湖北省中國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武漢市文史館館員,曾為十堰美協主席,武當畫院院長,其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並有部分作品獲獎。

參加過武漢國際水墨畫節,二、三、四屆山水畫展,獲兩次銅獎,中國山水畫名家邀請展,第十一屆新人新作展,跨世紀暨建國五十週年山水畫大展,《三峽史詩》巨幅通景畫九位創作者之一,中國扇面畫展,畫說世界遺產28巨幅作品並被國家博物館收藏。第二屆全國畫院雙年展,參加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工程《高峽出平湖》——大壩合攏的創作任務。

97年隨湖北省美術家代表團訪問美國,作品獲舊金山文化貢獻獎。荷蘭哥羅寧根國際文化交流大獎,首屆歐洲中國藝術大展,附日本中國畫展等,2000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遼寧美術出版《張軍畫展》,湖北省名家作品集,臺灣出版《國畫名家百幅集》,《神龍故居》入選品集,被廣東美術館收藏。湖北電視臺做專題(魂系武當——畫家張軍)。

多年來作品常被海外多家藝術機構及名人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