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哪來的自信說“都南京者國祚短”?看看同時期真實資料再下結論

由 多臻貴 發表于 旅遊2021-08-11
簡介定都南京的六個政權存在先天劣勢,長江流域開發晚於黃河流域,東吳被曹魏壓制甚至畏懼蜀漢,強徵山越部落補充勞力及兵員,稻米較穀物產量低且不易儲存,世族依附皇權亦遏制集權專制,東晉門閥政治下皇帝僅是代理,使南朝宋齊梁陳內部進行更迭,需奪取蜀地和襄

南朝陳國存在了多少年

《朱元璋定都南京與朱棣遷都北京,哪個更有利?》,引發讀者對“定都南京”的熱議,部分讀者偏激認定“江南無龍脈”,或“南京不利於大一統王朝治理”等,世人“都南京者國祚短”的觀點是否準確?本文參照同時期北朝國祚,剖析定都南京乃明智之舉。(創作者多臻貴,為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支援原創請勿搬運!)

哪來的自信說“都南京者國祚短”?看看同時期真實資料再下結論

明朝南京城

定都南京的六個政權VS三國與五胡十六國!

南京被稱作“六朝古都”,分別是三國時東吳、南北朝東晉、劉宋、蕭齊、蕭梁與陳朝,集中在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至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352年間僅“西晉滅吳”與“晉室南渡”間斷37年,統計稱帝皇權315年平均52。5年(排除孫權221年起稱吳王八年及朝代重疊期)。

東吳政權營造南京城始於公元198年,時孫策平定江東被朝廷冊封吳侯授討逆將軍,欲討伐袁術北上爭霸中原遂將金陵邑擴修增建,公元前208年“赤壁之戰”曹操受挫而劉備尚弱,孫權遂將都城遷至丹徒(江蘇鎮江)以金陵為屏障,荊州關羽軍事威脅下公元前229年孫權遷都建業(南京)。

曹魏從漢獻帝公元220年禪位稱帝,至魏元帝曹奐公元266年禪位司馬炎,忽略公元249年“高平陵之變”權勢被司馬氏架空,

曹魏都城洛陽國祚僅有46年;

蜀漢公元221年劉備在漢中稱帝,至蜀後主劉禪公元263年獻城歸降,

蜀漢都城成都國祚僅42年

西晉雖完成統一國祚也僅有50年,皆不及東吳51年長久且穩固!

哪來的自信說“都南京者國祚短”?看看同時期真實資料再下結論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

北魏史學家崔鴻所撰《十六國春秋》,實際有四十餘割據政權,較強稱帝並被認可僅十六國,分別是1。匈奴前趙(304~329年)25年;2。羯族後趙(319~350)31年;3。鮮卑前燕(337~370)33年;4。鮮卑後燕(384~409)25年;5。鮮卑南燕(398~410)12年;6。氐族前秦(350~394)44年;7。羌族後秦(384~417)34年;

8。鮮卑北燕(407~436)29年;9。漢族前涼(324~376)52年;10。氐族成漢(304~347)43年;11。匈奴北凉(412~439)27年;12。漢族西涼(400~421)21年;13。漢族後涼(386~403)17年;14。鮮卑南涼(397~414)17年;15。鮮卑西秦(385~431)37年;16。匈奴胡夏(407~431)24年;

東晉103年國祚是“十六國”最久的前涼52年國祚倍數。

北魏藉助劉裕北伐在公元439年統一北方,至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國祚95年;東魏公元550年被北齊取代僅16年,西魏在556年被北周取代僅22年;北齊國祚27年,北周國祚24年;南朝劉宋滅後秦與南燕抗北魏國祚59年,而蕭齊23年與蕭梁55系同宗合計78年,南朝陳國在北周和隋朝絕對壓制下延續32年,相較北朝政治穩定長久經濟文化更繁榮。

哪來的自信說“都南京者國祚短”?看看同時期真實資料再下結論

東晉與“五胡十六國”

明朝朱元璋完成統一VS元明清定都北京城!

定都南京的六個政權存在先天劣勢,長江流域開發晚於黃河流域,東吳被曹魏壓制甚至畏懼蜀漢,強徵山越部落補充勞力及兵員,稻米較穀物產量低且不易儲存,世族依附皇權亦遏制集權專制,東晉門閥政治下皇帝僅是代理,使南朝宋齊梁陳內部進行更迭,需奪取蜀地和襄樊才能威脅到都城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形勢逆轉,長江流域經唐朝和南宋開發,耕地增加數十倍可供給中原,中原民眾因戰亂南遷充實人口,紡織與製造繁榮商品行銷海內,元朝馬政使江南戰馬存欄百萬,朱元璋據南京逆流而上擊陳友諒,順勢而下滅張士誠與方國珍等,驅逐韃虜復中原直搗蒙古王庭,揮師雲貴抵嶺南明朝實現統一。

《元史》載:“蒙古軍取民田牧,久不歸;闊端赤牧養馬駝,歲有常法,分佈郡縣,各有常數。

南京距離邊疆有千里之遙,但

明朝實行封建集權制度,以糧餉遏制將領軍事反叛,輔以監軍制衡及軍功授爵,朝廷排程邊患未必就失控,若遭遇敵襲險關要隘攔截,各地城池駐守襲擾其補給,中央政府調動禁軍以馳援,蒸汽戰船未大規模應用前,東南千里海防沒可能突破,江浙富庶物資就地徵調免除運輸損耗成本。

哪來的自信說“都南京者國祚短”?看看同時期真實資料再下結論

明太祖朱元璋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有兩點原因:

其一、回師蒙古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北京便於調動中原與東北物資和兵員

,對阿里不哥與蒙古諸王戰略消耗,廢除蒙古王公“忽裡臺大會”選舉制度,忽必烈世系成為全蒙古帝國永久領袖;

其二、南宋有北伐之志避免兩線作戰,“端平入洛”證明南宋仍未忘卻收復中原

,南宋若與阿里不哥聯手形勢逆轉,可截斷物資並感召北方漢民族反叛,忽必烈以千里赤地緩衝南宋軍事壓力;

朱棣遷都北京只想擺脫建文帝陰影,以強勢的戰功證明皇位的正統性,但財政艱難且蒙古與女真軍事威脅,明仁宗朱高熾曾想將都城遷回南京,因

“靖難之役”北方將領掌握權勢阻撓作罷,明朝曾降北京為“行在”,卻從未廢南京“都城”之地位,南京六部與宮苑齊備。

清朝在1644年擊敗李自成定鼎中原,但人口劣勢沒把握擊敗南明政權,“剃髮令”掀起江南反清浪潮數年平息,清朝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大規模修

“柳條邊”,遼東疆域禁止漢族及蒙古族與朝鮮族開墾,在江南與中原地區難以統治後預留退路,清朝更不會遷往中原腹地防止被漢族包圍。

哪來的自信說“都南京者國祚短”?看看同時期真實資料再下結論

北京故宮

綜述:定都南京絕不比北方政權國祚短,而元明清定都北京符合各自利益!

透過對比,定都南京的六個朝代均系偏安政權,能夠在北方強勢政權壓制得以延續,依託南京城“天塹”“地勢”與“物資基礎,其國祚遠比同時期北方政權更加久遠。

遷都耗費難以想象,元世祖忽必烈爭奪汗位定都北京,明成祖朱棣鞏固皇權轉移輿論,清朝攝政王多爾袞謹慎應對挑戰,封建集權制度使國祚長久而非都城決定。

國祚是否長久與帝王密切相關,定都長安秦國、前趙、隋朝皆二世而亡;定都洛陽北魏、後唐、武周很快走向衰亡;定都開封后梁、後晉、北宋城破君王欺凌而亡;

朱元璋定都南京無可爭議,若後世帝王勤政愛民勢必國泰民安,若荒廢朝政壓榨民眾註定被推翻。

文獻參考:《三國志》、《明史》、《清史稿》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相關閱讀:

朱元璋定都南京與朱棣遷都北京,哪個更有利?姜果然是老的辣

明成祖朱棣創造七項紀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自嘆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