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宋真宗簽了澶淵之盟後,為面子進行了封禪,一項文化就這樣被毀了

由 雨沐網路孟琬 發表于 旅遊2021-08-19
簡介由此可見,宋真宗的泰山封禪完全是一種心理安慰,連一場政治秀都算不上,證明的不是宋真宗有多大的豐功偉績,而是宋朝的文臣嘴巴有多麼的厲害,完全可以左右皇帝

澶淵之盟在哪兒

在歷史上實際舉行過泰山封禪的皇帝有秦始皇、漢武帝、東漢光武帝、唐高宗、玄宗以及宋真宗。為什麼並不是所有皇帝都去泰山封禪?這些封禪的皇帝又是為了什麼?

因何要封禪?

泰山的封禪文化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高山祭祀活動。傳說我國古代到泰山封禪的有七十二君,在司馬遷的《史記·封禪書》中記載,封禪始於伏羲氏以前的無懷氏。封禪實際是一種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和古代人們的宗教信仰有著重要的聯絡。

宋真宗簽了澶淵之盟後,為面子進行了封禪,一項文化就這樣被毀了

原始的宗教觀念主要是對自然界各種事物與現象的崇拜,如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按照古人的觀點,五嶽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之中,泰山為最高峰,上可通天,下可通地。所謂封禪就是,在泰山上築土成壇,在壇頂燒柴禾,用以祭天,報天之功,此為“封”。在泰山南梁父山上祭地,報地之功,此為禪,合稱為“封禪”。

封禪實際是對天地的一種信仰,是建立在帝王統治“受命於天”觀念的基礎之上。帝王突顯國家實力時,選擇泰山祭祀。這種封禪儀式意味著皇帝有豐功偉績,上要昭告天神自己的功德圓滿,意味著向天地之神報告天下太平,以致謝意,感謝他們讓國家風調雨順、民生安樂的功勞;下要昭告黎民百姓功德無量,以此向百姓證明自己的統治是受命於天的,讓民眾順從。

宋真宗簽了澶淵之盟後,為面子進行了封禪,一項文化就這樣被毀了

泰山作為祈天之所,並非所有君王都願意到泰山封禪。始皇帝無德,泰山封禪後病死途中;而漢武帝封禪後使泰山聲威大震,因此並不是所有君王都到泰山封禪,因為怕遭天遣。

宋真宗的“泰山封禪”

如果以我們今人的評估來看,歷史學家認為配得上泰山封禪的皇帝恐怕只有黃帝、堯與舜才有資格。秦皇漢武都不算有資格,那麼宋真宗何德何能要跑去泰山封禪呢?自然也是出於政治原因。

宋真宗簽了澶淵之盟後,為面子進行了封禪,一項文化就這樣被毀了

宋朝建立之後,面臨著完成統一全國,特別是收復幽雲十六州的重大挑戰。1004年,遼國大舉進攻北宋。在寇準的力促下,宋真宗親征。但是很多大臣對此戰沒有信心,甚至原來表示支援寇準的宰相畢士安也藉口有病在身,不願隨駕北征。

宋真宗沒走多遠,本來就是勉強出征,聽說遼國蕭太后親自上陣,於是便打起了退堂鼓。寇準一再勸解,更何況前有其父趙光義因士氣受挫而大敗的前車之鑑,只好繼續北行。

真宗抵達澶州時,三面已被遼軍圍住。他望著黃河滾滾煙塵,又心生膽怯,不願橫渡黃河前往澶州北城。在寇準和武將高瓊的一再要求下,無奈渡過黃河,到達澶州北城。

宋真宗簽了澶淵之盟後,為面子進行了封禪,一項文化就這樣被毀了

北宋將士們看到皇帝的龍旗出現在城樓上,歡聲雷動,士氣高漲。宋軍集結在澶州多達幾十萬人,更何況遼國主將蕭撻覽被宋兵射死,這樣的陣勢給遼國造成很大的壓力。

蕭太后覺得這次也很難佔到什麼便宜,於是提出議和。此提議遭到寇準的堅決反對,他認為此時的局勢對宋軍有利,如果乘勢出兵,必能收復失地。

但宋真宗可不這麼想,他一起想要議和,只要不割地,給百萬錢財也可。寇準雖主戰,但在強大的妥協派面前,他也不得不放棄。

宋真宗簽了澶淵之盟後,為面子進行了封禪,一項文化就這樣被毀了

最後,宋遼兩國達成了“澶淵之盟”,成為兄弟之國,宋真宗為兄,遼聖宗為弟。雙方劃定了國界後撤兵,宋方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在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澶淵之盟”的達成,對於北宋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面子和尊嚴的問題。但是宋真宗封禪卻是宋朝內部爭權奪利的產物。

在宋朝商人地位提升,人們開始講求實際,義利並重,甚至產生了利重於義的思想。宋朝出現了大商人與大地主大官僚相結合的局面,因此,以經濟代價換取兩國的和平,這種方式不僅大多數君臣接受,而且普通民眾也能接受。並且宋朝從榷場獲得的貿易利潤遠超過了他們為和平所付出的錢物。

宋真宗簽了澶淵之盟後,為面子進行了封禪,一項文化就這樣被毀了

澶淵之盟並沒有給宋朝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宋真宗原本也很滿意,畢竟他的底線是去到百萬,結果三十萬就搞定了,這當然是一件樂事。

澶淵之盟後,寇準本來很受宋真宗的信賴,但是自古以來,賢臣遭嫉妒的例子比比皆是,寇準也同樣受到排擠。宋真宗聽信王若欽及其記恨寇準大臣們的讒言,最終將寇準貶官外地,客死海南。

北宋亡於政事,統治集團因為錢多難免不思進取,苟且偷安;將士因為處於和平之下,難免疏於訓練,士氣低落,嚴重缺乏戰鬥力。而且宋朝這種花錢為別人做嫁衣的行為,助長了北方少數民族實力的增長,加重了宋朝的邊患。

宋真宗簽了澶淵之盟後,為面子進行了封禪,一項文化就這樣被毀了

但是,宋朝的大臣們可不這樣認為。王若欽正是利用澶淵之盟趕走了寇準,自己上位,開啟了溜鬚拍馬的模式。他對宋真宗說,澶淵之盟作為城下之盟完全是一種恥辱,而且宋真宗親征,完全是被寇準利用了。於是,宋真宗也覺得臉上無光。

皇帝覺得自己沒面子,這個難題如何解決,王若欽給出的答案便是封禪泰山。由於北方少數民族對天地懷有敬畏感,封禪意思就是在昭告遼國及大宋天下,我宋真宗才是上天選定的真命天子,以此從心理上對遼國產生震懾作用。

由此可見,宋真宗的泰山封禪完全是一種心理安慰,連一場政治秀都算不上,證明的不是宋真宗有多大的豐功偉績,而是宋朝的文臣嘴巴有多麼的厲害,完全可以左右皇帝。

宋真宗簽了澶淵之盟後,為面子進行了封禪,一項文化就這樣被毀了

宋真宗之後為何再無封禪?

歷史上的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太祖等都先後封禪過泰山,宋真宗是歷史上最後一位去泰山封禪的皇帝。

泰山的出名,多半是由於封禪,但封禪本無舊典可考,也沒有相傳的封禪制度,據汪曾祺說,秦始皇上山,上到一半,遇到暴風雨,嚇得退下來了。

漢武帝要封禪,召叢集臣討論封禪的制度,結果因無典可循,大家七嘴八舌亂說一氣。漢武帝生氣了,自己規定了一個儀式,就按照祭祀東皇太乙的儀式上山了,但是隻帶了一個人,這個人是霍去病的兒子。之後沒過多久,霍去病的兒子就得暴病死去,死因蹊蹺,究竟漢武帝在山頂幹了些什麼,無人知曉,只有一個無字碑清楚。

宋真宗簽了澶淵之盟後,為面子進行了封禪,一項文化就這樣被毀了

秦皇漢武作為一代天驕,封禪儀式都如此簡陋,而後世皇帝在功績上均不及此二帝,亦跑去封禪,卻大規模的修山築廟,準備儀仗隊,純屬勞民傷財,本身也受到一些大臣和百姓的非議。據說,宋真宗封禪花費了800萬貫,之後又是大肆築廟。

而且不論秦始皇還是漢武帝,再到宋真宗,封禪後都陷入過度信奉道教,為追求長生不老,煉丹修道,對朝政造成很大的困擾。

宋真宗簽了澶淵之盟後,為面子進行了封禪,一項文化就這樣被毀了

宋真宗的封禪活動將宋代的政治風氣墮落化,造成國庫的匱乏,同時也引起了宋代文風以及文人價值觀的嬗變。宋真宗、王旦、王欽若,雖貴為皇帝或宰相,但都因封禪而身敗名裂,真正受益的恐怕只有秦山。

在之後的歷史發展中,封禪這種政治秀意義已不大。到了明代,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號,並將原來的封禪改為了祭祀。因此,雖然帝王們不再到泰山封禪,但是祭祀活動還在進行,這些都使泰山文化更具人文色彩。

國家對封禪儀式取消後,反而促進了民間對泰山的祭祀和崇拜活動,宋真宗為封禪而修建的廟觀,在提升民間宗教熱情的同時,也方便了後世百姓對泰山的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