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羅馬基督教會,大分裂的根源,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分道揚鑣

由 朝經娛暮史 發表于 旅遊2021-09-04
簡介後來在5世紀西方教會把它修改為“聖靈出自聖父和聖子”,這樣就體現了西方教會強調基督神性的神學,堅持了“三位一體”的信條

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什麼區別

1054年,以羅馬為中心的西部教會和以拜佔廷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部教會,在經過了將近六百多年的長期鬥爭之後,正式宣告決裂,從此西部教會稱“羅馬天主教”,東部教會稱“東正教”。東西方教會信仰的都是耶穌基督,都屬於基督教信仰體系,他們之所以會產生差異和分歧,除了背後的世俗政權鬥爭之外,歸根到底還是源於教義之爭,教義上的分歧,最終成為不可彌合的鴻溝。

羅馬基督教會,大分裂的根源,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分道揚鑣

基督教的一個重要信條是“三位一體”說,即聖父、聖子、聖靈三者是一體的,同等重要,不可分割,但是東西方教會對“三位一體”的解釋卻有所不同。

西部教會當然一直秉承公元前後基督教剛創立時就信奉的這一“三位一體”信條。4世紀初,東部教會亞歷山大里亞主教阿利烏斯認為:耶穌基督是人,不是神,系由上帝所造,其品級應該低於上帝。這種主張,其實有違於當時的主流思想,其結果是反對“三位一體”的信條,所以,在君士坦丁皇帝時代,阿利烏斯被定為異端教派。

羅馬基督教會,大分裂的根源,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分道揚鑣

但是,東方教會在羅馬帝國分裂後,越來越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希臘和近東古文明的影響。東部教會逐漸擺脫羅馬的牽制,且吸收東方的哲學思想,更加強調耶穌基督人性的傳統。阿利烏斯教派雖然在君士坦丁皇帝這個“東西共主”時代被排斥,其信徒也被迫流落境外,但395年,東部帝國分離後,東方教會的特色也愈加獨立和保留,這種強調耶穌基督人性的傳統在東方省份逐漸有更加廣泛的影響。

羅馬基督教會,大分裂的根源,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分道揚鑣

在“三位一體”的信條中,最難解釋的是“聖靈”從何而來。325年的《尼西亞信條》規定,聖靈“出自聖父”。後來在5世紀西方教會把它修改為“聖靈出自聖父和聖子”,這樣就體現了西方教會強調基督神性的神學,堅持了“三位一體”的信條。

關於耶穌基督屬性之爭,在東西方教會之間長期不得解決,彼此互相指責對方為異端。有趣的是,在舉行聖餐儀式方面東西方教會也有所不同:東方教會使用發酵的餅;西方教會則用未經發酵的餅。在宗教教義和儀式上的分歧預示著東西方教會遲早是分道揚鑣。

羅馬基督教會,大分裂的根源,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分道揚鑣

總之,由於生活在東歐和西歐不同的社會環境中,使宗教語言、儀式、教義等諸方面都產生了愈來愈大的分歧,東部教會儲存了較多的猶太教的傳統;西部教會則更多地接受羅馬哲學的影響。因而東西方教會對《聖經》和教義的理解和解釋也各有不同。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東方教會希臘化,西方教會拉丁化的趨勢非常明顯。此後,經過長期的發展過程,東方教會具有注重神學理論和神秘主義化的特點;而西方教會則具有倫理化、法律化和講求實際的特點。在政權與教權關係方面,拜佔廷帝國繼承了古羅馬的傳統,世俗皇權控制教會,皇帝被神化,成為基督教信仰的最高權威、教會的首腦;西方的教會則出現了一個教皇,統治一個教皇國,並利用分佈在各國教會的勢力與各國君主爭權奪利,互有勝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