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遐遊大明寺 長記平山堂

由 芹夢軒 發表于 旅遊2021-09-09
簡介蘇東坡任揚州太守後,常來此憑弔,並在平山堂後進為歐陽修建造了“谷林堂”和“歐陽祠”

大明寺塔是哪裡

遐遊大明寺 長記平山堂

張桂琴

在揚師求學的那些年,潘寶明先生曾帶著全班同學暢遊大明寺。潘教授當時是江蘇省紅樓夢學會的會員,後曾任揚州大學某學院院長,任教我們的文選課。他講述了一個故事,在除夕夜為海外某刊撰寫介紹《紅樓夢》的文章,斟酌再三,以“寒塘渡鶴影 冷月葬花魂”切入。潘老師神采飛揚的講述,《紅樓夢》詩詞的優美,激發了我深入研讀《紅樓夢》的興趣。將自己的感悟寫出來,則是要感謝南師大沈新林教授的諄諄教誨。

站在大明寺門前,潘寶明先生鄭重地告訴我們,門上釘著的不是銅紐、銅釘,專業術語是“止敲”。那一天,潘老師興致勃勃地為同學們做了導遊。也是在那一天,我對揚州歷史文化、古建築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大明寺始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年間(大明是劉宋孝武帝的年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曾經幾次修建改名,是揚州現存的歷史悠久的古剎之一。既是佛教名剎,也是園林勝境,歷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許多典故、佳話。

一、典故、佳話

1、四相簪花

四相簪花,是北宋時期的典故。一種名叫金纏腰的花的花瓣,被時任揚州太守的韓琦剪下,插在自己和他宴請來的王珪、王安石、陳昇之的頭上,後來這四個人先後都做了宰相,沈括將這個故事記載在《夢溪筆談·補筆談》中。“四相簪花”的佳話後來被很多文藝大家提及,“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還曾以此為主題繪製了一幅《四相簪花圖》條軸和一幅《金帶圍圖》扇面。乾隆下江南後,將“四相簪花宴”帶入京城,成為滿漢全席的重要系列。

2、乾隆與法淨寺

乾隆三十年巡遊揚州時,看到“大明”二字很是不快,害怕老百姓思念大明王朝,親筆將“大明寺”改題為“法淨寺”。1980年春,為了迎接鑑真大師像從日本回揚州展出,揚州地方政府將“法淨寺”復號“大明寺”。乾隆題寫的“法淨寺”石刻變成了歷史文物。

遐遊大明寺 長記平山堂

3、淮東第一觀

大明寺門前東側的圍牆上,石刻“淮東第一觀”五個大字,這是北宋著名詩人秦少游的詩句。秦少游曾與蘇東坡的兄弟暢遊此地,作詩唱和,秦少游寫下了“遊人若問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淮東第一觀”這五個字的石刻,是清代書法家蔣衡節錄秦少游詩句時所書。

4、棲靈塔上唐詩多

大明寺內的棲靈塔,也是一個有著人文佳話的去處。隋朝仁壽元年,朝廷下詔在大明寺內建棲靈塔,塔九層,挺拔雲霄,非常壯麗。唐代詩人李白、劉禹錫、劉長卿、高適、白居易都曾經登臨此塔,並寫下了動人的詩篇。唐會昌三年,棲靈塔遭火焚燬。上個世紀末,揚州政府復建棲靈塔。

遐遊大明寺 長記平山堂

5、天下第五泉

平山堂的西苑內,有古井名“天下第五泉”。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道:“劉伯芻謂水之宜茶者有七等……揚州大明寺井水為第五。”西苑內有兩眼第五泉,乾隆御碑亭南,在假山旁的第五泉,有明代巡鹽御史徐九皋所書“第五泉”三字石刻,青石紅字。清初,汪應庚在園中鑿山池,於池中發現一古井,遂建亭其上,也稱“第五泉”。

汪應庚派人向當時的著名書法家王澍(字虛舟)索取題字。當時,王澍正生病,難於舉筆,便叫來人到無錫惠山歇馬亭拓自己少時所書“天下第二泉”石刻,將“二”改為“五”,這就是大明寺門前院牆上刻的“天下第五泉”。

北宋歐陽修守揚州時,曾品嚐該泉水,並在井上建“美泉亭”,還曾撰《大明寺泉水記》,稱讚泉水之美。蘇東坡守揚州時曾記道:“大明寺塔院西廊井與下院蜀井的水,以塔院為勝。”

二、人文景觀

大明寺內,比較為人熟知的景點有:平山堂、鑑真紀念堂、西苑等。

1、平山堂

北宋慶曆八年,歐陽修在揚州任太守時營建了平山堂。平山堂峻工時,歐陽修親手在堂前的平臺上種植了一棵柳樹,後人都稱此柳為“歐公柳”。平山堂的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靜,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恰與視線相平,“遠山來與此堂平”,故稱“平山堂”。堂前有聯曰:“過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賓歡”,是歐陽修當年瀟灑流運的生動寫照。

遐遊大明寺 長記平山堂

歐陽修非常喜歡平山堂,常與一班文人在這裡遊玩觀景、嘯吟飲酒。歐陽修調離揚州,他的好友劉原甫接任揚州太守。歐陽修在平山堂備下酒菜為劉原甫接風,席間特意以“平山堂”為題,寫下了一首《朝中措》贈送給他。這首《朝中措》一經問世,立即引起了轟動,不僅使歐陽修名聲大振,也使平山堂名揚天下。

朝中措·平山堂

[ 宋 ] 歐陽修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山色有無中”曾引起一段公案,蘇東坡在《水調歌頭》中的解釋沒能令人信服,大明寺高僧道出這是一個奇特的景象:“……宴會開始是萬里無雲的大晴天,可是不待宴會結束,天邊飄來一片雨雲,接著便會下起濛濛的細雨來……”

宋神宗元豐二年,蘇東坡路過揚州,慕名遊玩平山堂。此時,歐陽修已經去世好幾年了,但平山堂的粉牆上仍然清晰地留有他那筆走龍蛇的墨跡。蘇東坡感念歐陽修的教誨、鼓勵、提拔,思緒萬千,在平山堂的粉牆上寫下了《西江月·平山堂》:

西江月·平山堂

蘇軾 〔宋代〕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王安石也曾專門寫過一首《平山堂》表達對歐陽修的仰慕和稱頌:

城北橫岡走翠虯,一堂高視兩三州。

淮岑日對朱欄出,江岫雲齊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愷悌,杯觴談笑客風流。

不知峴首登臨處,壯觀當時有此不。

蘇東坡任揚州太守後,常來此憑弔,並在平山堂後進為歐陽修建造了“谷林堂”和“歐陽祠”。谷林堂取自蘇東彼“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詩句。歐陽祠內有歐陽修石刻畫像,供人憑弔。

太守任上,蘇東坡為揚州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寫下的與揚州相關的詩文作品有百篇之多。至今,揚州流傳的與蘇東坡有關的故事還有很多。

歐陽修與蘇東坡是北宋詩文好友,都出生在今四川,都曾在揚州任太守。他們之間是“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蘇軾在京城會考時,歐陽修是主審官。在詩文革新運動中,歐陽修和蘇軾分別團結了一群才華橫溢的作家,攜手鑄造了北宋文學的輝煌。

乾隆時期,趙之壁任兩淮都轉鹽運使,駐揚州。工作之餘,與好古之士共同瀏覽山川,網羅載籍,著《平山堂圖志》。嘉慶年間,紹興人俞蛟在《平山堂記》中表達了自己對平山堂的嚮往和對歐陽修的緬懷。

遐遊大明寺 長記平山堂

趙之壁著《平山圖志》

平山堂建成後,由於歲月的侵蝕,戰火的洗禮,經過多次維修。

南宋紹熙年間,鄭興裔知揚州時,平山堂已經凋殘零落。他懷著對歐陽修的景仰之情,組織人力財力,整修平山堂,並寫下了《平山堂記》來記載這件事。《平山堂記》現收錄於《鄭忠肅奏議遺集》。

1915年初,兩淮鹽運使姚煜從法淨寺僧人之請,募銀千餘,費時三月,重修平山堂,惠及梵剎、禪寮,皆“修潔華好,一新耳目”。汪時鴻作《重修平山堂記》,揚州近代楷書大家王景琦書寫了《重修平山堂記》。

2、鑑真紀念堂

鑑真紀念堂於1973年建成,為紀念六次東渡日本終於成功的唐鑑真大和尚而建,主體包括正殿、碑亭、門廳、陳列室等部分。門廳中開古式大門,旁立石鼓,上懸匾額,篆書“鑑真紀念堂”五個大字。碑亭東西側長廊相屬,左右延伸,與正廳接抱,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庭院,表現了唐代揚州寺院的風格。正殿古樸典雅,是我國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參照日本唐招提寺的金堂主持設計的。

碑亭內立著的鑑真紀念碑採用橫式,周圍邊框突出,中間陰文鐫字,是梁思成先生一夜之間設計完成的,正面“唐鑑真大和尚紀念碑”是郭沫若先生所題,背面刻著趙樸初先生在紀念堂奠基典禮上寫的文章。殿堂內正中為鑑真楠木雕像,仿鑑真圓寂前塑造的乾漆夾紵像製作而成。東西兩側壁上是鑑真東渡事蹟的飾布畫,分別是西安大雁塔、肇慶七星巖、日本九洲秋妻屋浦和奈良唐招提寺金堂,展示了鑑真生活和經歷過的地方。

遐遊大明寺 長記平山堂

3、西苑芳圃

西園亦稱“御苑”、芳圃,坐落於大明寺平山堂的西側,是揚州鉅富汪應庚在清雍正年間建造,是乾隆皇帝多次臨幸之地。

(1)西園四周丘陵起伏、山路環繞、竹木蒼翠、綠樹成蔭。營造手法是東部平曠、西部深邃,以水為主。西園內有楠木廳、柏木廳、船廳、天下帝王泉、梅亭、康熙碑亭、乾隆碑亭、石濤墓塔等。無論水體的處理、山體的形態、廳房的佈局、疊石的安排,西園均注意因地制宜,是一處極為精緻的人文景觀,體現了“藏建築於茂盛的山林之中”的意境。這種處理手法在中國園林中是罕見的。

《平山堂圖志》對西園作了這樣的描述:“園在蜀崗高處,而池水淪漣,廣逾數十畝。池四面皆崗阜,遍植松、杉、榆、柳、海桐、鴨腳之屬。蔓以,帶以梅竹。夭桃文杏,相間映發。池之北為北樓,樓左為御碑亭。樓前為瀑突泉,高五丈餘,如驚濤飛雪。東有屋如畫舫浮池上。臨池為曲室數楹,修廊小閣,別具幽邃之致。園中瀑突泉二,以擬濟南稍泉林之勝。……”

(2)園內有兩座御碑亭,一碑是摹刻清康熙帝題刻杭州靈隱寺詩;另一碑刻乾隆的遊平山堂詩。康熙御碑亭是四角方亭,單簷,歇山屋頂,架空花脊,灰色小瓦覆蓋,四面廊,廊內磚砌到頂,位於第五泉南側。廊牆內外均塗白色,外設紅色亭柱12根和坐欄,坐欄下有透空磚砌基礎,地面鋪設水磨青磚。

(3)清光緒十九年,兩淮副轉運使徐星槎,修葺平山堂以後,放了兩隻鶴在鶴池中。後來。雌鶴因患足疾斃命,雄鶴巡繞哀鳴,竟絕食以殉。主僧星悟和尚深為感動,將雙鶴瘞埋於平山堂西側的第五泉東圍牆邊,謂“鶴冢”。有長方形石碑立其中,上嵌草書“鶴冢”二字,白色底,綠色字。陰刻介紹鶴冢的碑文:清光緒十九年(公元一八 九 三年)住持星悟和尚,在平山堂前鶴池內,放養白鶴一對。後雌鶴因足疾死亡,雄鶴見狀,晝夜哀鳴,絕粒而死。星悟感其情,葬鶴於此,並立碑雲:世之不義,愧斯禽。

星悟和尚求都察院河南道監察御史李鬱華為鶴冢作序撰銘,現該石碑嵌於大明寺大雄寶殿的東廊內牆壁上,計175字,勒石50釐米、碑長160釐米。每字上下高6釐米左右、左右寬5釐米左右。

(4)大明寺西苑梅林的南邊有一個小池,稱“上池”。池邊有一座六角尖頂的風亭,名“待月亭”。待月亭在第五泉北側,簷間面南懸黑底、白字“待月亭”匾額,為揚州著名書法家魏之禎所書。

遐遊大明寺,最愛是平山堂,尤喜歐公“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