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世間景物萬千,王維為何喜愛寓情於“門”?

由 竹昂 發表于 旅遊2021-09-19
簡介雖然很多詩人的作品中都帶著“門”,但是都不及王維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

柴門意境代表什麼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世間景物萬千,王維為何喜愛寓情於“門”?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蘇軾評價王維的作品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在作詩和作畫方面都頗有造詣。同時,王維精通佛法,所以還被人稱之為

“詩佛”

。他開創的田園詩派彌補了盛唐詩歌很大的空白。在唐玄宗年間,曾擔任給事中。安史之亂以後,在肅宗朝中擔任右丞相,所以也被稱之為“王右丞”。

一、託物言志,寓情於景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做文章講究,話說三分而後留下七分讓讀者參悟。王維琴詩書畫,五經六藝樣樣精通而以詩作聞名於世。尤其擅長山水詩作,多以五言詩為主。而在他的作品中,卻頻頻出現一個意向—門。

1. 追根溯源話“門”

《易經》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在上古茹毛飲血的時代,大抵就產生了門的雛形。當時,野獸橫行時不時的就會闖入民居。所以,山頂洞人將石頭把洞口壘起來,以防止動物入侵,這也就是最早的門。

而且《韓非子》中也提到

“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

。當時人類剛進化成形,他們從樹上走下來。有巢氏用枝丫做成簡易的房屋,躲避侵害。而在那時,簡易的門已經出現了。可以擋避牲畜襲擊,也可以遮風避雨。

《三國志》

“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門在民俗中也代表著門第,也就是一家人。所以有個成語叫做“滅門之災”,就是一家人全部死於非命。此外,它還象徵著門派。比如《論語》中的

“孔門七十二弟子”。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世間景物萬千,王維為何喜愛寓情於“門”?

這七十二人代表了孔子學派,同時也被稱之為

“關門弟子”

。門是隔絕內外空間的屏障,也是登堂入室的第一步。只有這些人才能進入廳堂,聆聽孔夫子訓誡。同時,門在古代還象徵著一家人的臉面。

“門可羅雀”

,意味著庭院內長時間無人居住,香火不旺以至於鳥雀都能在上邊居住。

“門庭若市”

,就是說家裡來往的賓朋很多,就像集市一樣。而且直到現在還有許多地區喜歡張貼門神,以保家庭平安。對於普羅大眾而言,門是非常重要的。

2. 王維筆下的門

“卿之伯氏,天寶中詩名冠代,朕嘗於諸王座聞其樂章”。

這是唐代宗李豫對於王維的評價,可見其深受皇帝喜愛。王維現存詩作三百餘首,其中以邊塞詩和山水詩最為著名。在那個“李杜詩篇萬口傳”的年代,王維清新脫俗的詩歌可謂是別開生面。

在王摩詰現存的詩歌中,大抵有一百二十餘首直接或間接的提到了門。其中既有真實意義上的門又有表達階級層次的門。如

朱門、宮門、軍門

這些是代表著權貴階級還有

柴門、木門、寒門

這些代表著窮苦百姓的同時還有代表著宗教的道門、佛門等等。

《從軍詞三首》

“旄頭夜落捷書飛 來奏軍門著賜衣,白馬將軍頻破敵,黃龍戍卒幾時歸”。

還有《從軍行七首》中的“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這些都屬於王維在隨軍出征時的有感而發。

這裡的門比較簡單,單純的是指軍營生活。在王維的邊塞詩中,還有很多關於門的含義。比如說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在這裡是說玉門山上關隘重疊,拱衛著西北地區的邊防,還有許多烽火在上邊燃燒。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世間景物萬千,王維為何喜愛寓情於“門”?

“家人皆佇立,相候柴門裡”。

門在古代象徵著門第,代表著行業。在許多唐宋詩歌中都出現了這個字眼。像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所作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直截了當的說出了貧富階級的差別。現在所說的

“寒門難出貴子”

,是指布衣百姓家中的孩子因為眼界原因等很難再飛黃騰達。

二、門可開,亦可閉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這是王維賦閒在家,為友人裴迪所作之詩。雖然很多詩人的作品中都帶著“門”,但是都不及王維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門這一意象,已經成為了王維山水田園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田園詩,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 開啟心扉,坦然相對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這段話出自王維的《山中送別》,通篇沒有一句寫對友人的不捨卻通透著詩人難以隱藏的悲傷。點睛之筆就在於“日暮掩柴扉”,就是說夕陽西下照在殘破的柴門上。

其實這就是詩作的意境之所在,離愁在字裡行間躍然紙上。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的體會,王維的悲傷落寞之情。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這句話出自於王維的《渭川田家》。“倚柴扉”,是此句的畫龍點睛之筆。

倚,可以是倚靠在牆上,悠然自得,等待著家人歸來。還有一種就是

“不偏不倚”

,也就是騎在柴門之上。這給了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耐人尋味可以反覆咀嚼。唐詩的精髓之處,就是將意境產生一種朦朧感,就像電影中的希區柯克或者各種蒙太奇的運用。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世間景物萬千,王維為何喜愛寓情於“門”?

可進可退,使人回味無窮。可以使詩人在出世和入世之間,自由轉圜。酈道元曾說

“門何必有闕者?

”。家家戶戶都應該有門,而且這也不應該以此作為區別階層的判斷準則。正是秉承著這樣的觀點,王維透過門將自己的心境展現的淋漓盡致。

2. 關閉心門,有何所謂

作詩講究既寫實,又寫虛。正所謂是虛實結合,才能創造出不朽的名篇。所以,王維的作品中還有許多字眼中沒有門,但是又在若隱若現中體現出來。

“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

這句話與上文的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形成互文見義的效果。

既然有開,就應該有閉。

“閉門二室下,隱居十年餘”、“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疏”。

為什麼要關門呢?這就要結合王維的晚年經歷來說,在叛軍入城後他曾經任職於安祿山帳下。所以恢復李唐後,有一段時間受到了許多不公平待遇。

雖然其後為他平反,但在王維心中卻留下了心理陰影。此後,他便開始遊山玩水,過上了隱居生活。

“雖與人境接,閉門成隱居”

,所以他用閉門,來告訴世人自己已經厭倦了朝堂上的紛爭,只想自己在家中做學問。正是因為有這種空靈的感情在其中,後人才評價

“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三、心懷禪理,期盼歸家

對於王維來說,門早已經成為他在作品中表達思想感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引發人思考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佳作。如果只是如流水般創作,即使因為其朗朗上口名噪一時也會因為食之無味而被拋棄在歷史長河之中。作為樣樣精通的王維,不論是詩還是畫都大有深意。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世間景物萬千,王維為何喜愛寓情於“門”?

1. 門中包含的宗教因素

“一生浮沉幾許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在他的生命中,經歷過大起大落。所以他將情感寄託於空門,也就是佛門。王維出生於武周時期,當時因為女皇的依據是從佛教經典中尋出,所以她大力推行佛教。

所以,王維自幼也耳濡目染的喜歡上了佛法。

“遁入空門”

,指的就是削髮為僧,剃度為尼。空門,也就是沙門,代表著佛教。此外,王維還有些詩並沒有直接寫空門,而是將其衍伸開來。

《辛夷塢》“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這些詩句清冷深邃,超然於塵世間的美學。彷彿使人置身於靜謐的佛學世界。

正所謂是

“不用禪語,滿是禪理”

。王維因為幾度不如意,幾度歸隱山林,而能夠救贖他的只有佛法。所以,他把自己最摯愛的門也用在了畢生所追求的佛教事業當中去。這裡邊雖然沒有門,但卻有它的意向。

2. 門的衍生意向

“君心尚棲隱,久欲傍歸路”。

門,最基本的含義就是家門。它象徵著家園,只要跨進去就入了溫暖的巢穴。作為在外的遊宦,這位多愁善感的詩人也常常念及故園之情。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出現了“歸”,也就是門的衍生物。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世間景物萬千,王維為何喜愛寓情於“門”?

“解印歸田裡,賢哉此丈夫”

“行當封侯歸,肯訪南山翁”

。在王維的眼中,自己本來就是個普通百姓。在朝廷為官不順,歸家返鄉自然也天經地義。每個人在外受傷以後,都希望能夠得到家庭的庇佑,當然王維也不例外。

“出門千萬條路,回家的路只有一條。”

所以作者習慣用“歸”,來表示自己的內心情感。而為何說歸是門的衍生呢?門代表著家門,所以總的來說在這裡門是家的延伸含義而歸又是門的延伸含義。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右丞通於禪理,故語無背觸,甜澈中邊”。

王維以他獨特的思考方式,並且將佛學注入到創作中去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他與孟浩然一道都是山水田園派的代表人物,後人將其稱之為

“王孟”。

參考文獻:

《舊唐書》

《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