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老殘”劉鶚曾為醫

由 青醫說 發表于 旅遊2021-10-10
簡介劉鶚年輕時曾師從過多位名醫,曾拜“精於醫”的哲學大家李龍川為師,並與名醫何金陽“互相研習,受益很多”,以後終生致力於中醫藥研究,去世前還“溫習醫理”,亦有《溫病條辨歌訣》《要藥分劑補正》《人壽安和集》《老殘醫記》等多本醫學著作存世

劉鶚讀音是什麼

《老殘遊記》被列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整部書以郎中老殘遊歷所見所聞為線索,反映了晚清社會現實。作者劉鶚(1857—1908),江蘇丹徒人,在《老殘遊記》中,劉鶚讓老殘“搖個串鈴”以郎中身份浪跡江湖,這與他本人精於醫學有直接關係——事實上,書中老殘的經歷也是作者本人經歷的再現。

19世紀中後期,劉鶚生活的丹徒及附近的淮安、鎮江一帶,中醫比較發達,有許多名醫大家,“已形成了以溫病學家吳鞠通為宗師、以溫熱病學為研究中心的‘山陽醫學’流派”。劉鶚年輕時曾師從過多位名醫,曾拜“精於醫”的哲學大家李龍川為師,並與名醫何金陽“互相研習,受益很多”,以後終生致力於中醫藥研究,去世前還“溫習醫理”,亦有《溫病條辨歌訣》《要藥分劑補正》《人壽安和集》《老殘醫記》等多本醫學著作存世。學於名醫,熟讀經典,勤於實踐,劉鶚自然就成了受人尊敬的郎中。那麼,作者的化身“老殘”醫術到底如何呢?

在第三回《金線東來尋黑虎,布帆西去訪蒼鷹》一回中,老殘被“一個瘦長臉的人”(紹殷)請到高公家為高公小妾“看喉嚨”。“老殘西面杌凳上坐下……診了一隻手,又換一隻。”切脈之後,老殘提出來要看看病人的喉嚨,“對著窗戶的亮光,低頭一看,兩邊腫得已將要合縫了,顏色淡紅。”透過切與望,老殘判斷“這病本不甚重,原起只是一點火氣,被醫家用苦寒藥一逼,火不得發,兼之平常肝氣易動,抑鬱而成。目下只須吃兩劑辛涼發散藥就好了。”老殘先是“在自己藥囊內取出一個藥瓶、一支喉槍,替他吹了些藥上去”,然後開了一個名叫“加味甘桔湯”的方子。效果如何呢?“不過三四天,病勢漸退,已經同常人一樣。”這個醫案表明,老殘的醫術是相當高的,老殘自配的藥是有療效的。

老殘不僅醫術令人放心,而且注重醫德,他為人診病開藥後很少提出藥資診費的事情。這次老殘為高公的小妾診病後,同樣並未提出收取診金藥資一事,而是高公主動詢問:“藥金請教幾何?”老殘回答,“鄙人行道,沒有一定的藥金。果然醫好了姨太大病,等我肚子飢時,賞碗飯吃;走不動時,給幾個盤川,儘夠的了。”這既說明了老殘對自己醫術的自信,又表明他不看重錢財,而是將治病救人、將醫德放在了首位。後來,高公小妾的病好了,高公“喜歡得無可如何,送了八兩銀子謝儀,還在北柱樓辦了一席酒,邀請文案上同事作陪,也是個揄揚的意思。”老殘的名聲“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官幕兩途,拿轎子來接的,漸漸有日不暇給之勢。”書中還記載了老殘另外多個類似醫案,都可以說明老殘醫德醫技是受眾人認可的,並沒有藉助醫技經略財物。

劉鶚對甲骨文的研究與傳播也有較大貢獻。1899年夏天,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在家人為他新抓來的兩服中藥中發現了甲骨文,“一包中草藥打開了一個失傳久矣的曠世之謎,證實了中國早期商王朝的存在。”1900年夏天,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王懿榮深感“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於止知其所止,此為近之”,投井殉國。當時,王懿榮的好友劉鶚亦在北京,王懿榮去世後,其生前委託範壽軒在河南安陽小商屯村收集的1000多片帶有字元的甲骨被劉鶚所得。

3年後,劉鶚將整理出的1058片甲骨編輯成《鐵雲藏龜》一書並刻印出版,成為世界上最早著錄研究甲骨文的書籍。現在人們已經知道,甲骨文上主要記載的是關於卜筮、戰爭、祭祀與巫醫等相關內容,確與中醫藥有一定關聯,這是劉鶚對中醫藥的另一種貢獻。

作者/韋欽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