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賈平凹《自在獨行》:學會獨處、收穫自在,是每位孤勇者的必修課

由 小話詩詞 發表于 旅遊2022-12-31
簡介賈平凹用旅途研磨孤獨的方式為廣大孤獨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舒緩途徑,讓廣大孤獨者能夠更好地在旅途當中感受大地的包容,它也由此吸引更多孤獨的人去感受世界的美

一朝圓夢的朝怎麼讀

《自在獨行》一書是賈平凹四十年散文精華的一次萃取。

《自在獨行》描述的雖然是賈平凹的獨行世界,但書中的內容與文字中所蘊含的內在價值則是寫給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自在獨行》:學會獨處、收穫自在,是每位孤勇者的必修課

在《自在獨行》中,賈平凹以一個獨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現了個人與世界的相處之道,從孤獨、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等角度,給內心孤獨焦慮者以心靈的撫慰。

他研磨孤獨、 收穫自在,向每個孤獨的行路人投去一片心靈的綠洲。

《自在獨行》雖然是賈平凹散文精選和合集,但卻不失系統結構,框架清晰,讓每一個文學愛好者都能在其中循序漸進地瞭解到賈平凹的經歷,真正學會在孤獨中收穫自在。

開啟這本書,總有什麼能在不經意間撥動讀者的心絃。這是一本處處都透露著作者特有的處世態度、人生哲學的著作。

書中的散文,不管從文字本身來說,感覺,還是從思想深度來說,都足以帶來令人驚喜的生活啟示和力量。

賈平凹《自在獨行》:學會獨處、收穫自在,是每位孤勇者的必修課

全書分五個篇章,內容廣泛,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對社會人生體察獨特,個人心緒變化也在其中,既有俗世的智慧,亦有生活的趣味。走進賈平凹的獨行世界,收穫一份心靈的自在與安寧。

在《自在獨行》第一章節當中,賈平凹講述了自己從小一直到成家立業這一段經歷,他對這一段經歷有了一次全新的感悟。

雖然這一章節由不同的散文構成,但圍繞成長這一條主線卻十分緊湊和完善,讓文學愛好者在讀罷之後,沉浸在滿滿的回憶當中。

比如在《笑口常開》中,賈平凹運用18則“不禁樂而開笑”來寫生活當中常見的一些值得笑的事件,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理解和對孤獨的獨特感受,其實也表達了一種樂觀向上的情感。

賈平凹《自在獨行》:學會獨處、收穫自在,是每位孤勇者的必修課

正如散文所講,即便是在孤獨之中,只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都能夠感受到樂觀的精神,從而更深層次地為生活增添光彩。

從賈平凹所要表現的主旨當中,讀者已經能夠深刻感受到他所詮釋的對生命的感悟,也感受到了他的那一份從容與自在,這正好證實了“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這句話的內在意義。

因此,賈平凹鼓勵人應當在短短數年的實踐當中去感受自在,學會灑脫與享受。

人的一生如此之短,正是因為抓住了這種灑脫的心理,賈平凹才能夠在獨孤中搜尋到一份自在,這也是賈平凹可以從容面對孤獨的關鍵所在。

賈平凹《自在獨行》:學會獨處、收穫自在,是每位孤勇者的必修課

《自在獨行》第二章節,實質上是對人、對事的一種總結,從人和事當中總結人世的悲心。

賈平凹對人的解讀,是從一種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的,他能夠從孤獨中看清這個世界。

賈平凹在《朋友》這篇散文中將朋友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生活關照型,另一類是精神交流型。

可見,賈平凹對朋友的概念有了明確而清醒的認識:

朋友是伴隨在漫長的孤獨歲月裡的一種全新的情感依託。

在全新的交往環境中,所交往的朋友都會有所區別,但每一個類別都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與自己形成交流,或是形成生活關照,或是瞭解內心,但在主體意識上還是存在些許差異。

賈平凹《自在獨行》:學會獨處、收穫自在,是每位孤勇者的必修課

正如賈平凹所言:

雖然朋友有很多型別,但還是在積極地交朋友,因為朋友多多益善,要生活就不能沒有朋友,沒有朋友則自己所體味的孤獨必將呈現又一種形態,這將無法研磨孤獨。

書中對於朋友的理解十分全面,但又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做好了具體的認知,何等豁達的體驗與個人理解,詮釋了作者的豁達心胸。

在《自在獨行》第三章中,賈平凹認為旅途實際上是一種治癒內心傷痛的靈藥:

旅途既能夠讓人感受到自由的價值,也能夠在旅途當中收穫不同的風景。

賈平凹《自在獨行》:學會獨處、收穫自在,是每位孤勇者的必修課

對於孤獨的人而言,旅途實際上是一種研磨孤獨的方式,也是在旅遊中收穫自在的基本途徑。

研磨孤獨是一種內心情懷,賈平凹研磨孤獨的方式主要是以走一走為主,正如《自在獨行》中的散文一樣,所涉及的各項內容都關乎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

賈平凹從《秦腔》《商州又錄》《黃土高原》《五味巷》《白浪街》《在米脂》《清澗的石板》《走三邊》《龍年說龍》《玩物銘》等多箇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當中去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些內容不單單是作者對自己走過的地方的一個總結,更是對每一個地方的孤獨感悟的一種凝練,進而透過散文完成情感的傳遞。

賈平凹《自在獨行》:學會獨處、收穫自在,是每位孤勇者的必修課

在《五味巷》與《白浪街》中,作者主要是對不同地區的民族特色進行詮釋,展現地域特色。

可以說,大地所代表的是包容,在包容中有助於孤獨的緩解與融入。

又如《黃土高原》所言:“溝是不深的,也不會有著水流;緩緩地湧上來了,緩緩地又伏下去;群山像無數偌大的蒙古包,呆呆地在排列。”

整個行文用優美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黃土高原的所見所感,作者也用深情的語言描述著這片寬廣的中華大地。

賈平凹用旅途研磨孤獨的方式為廣大孤獨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舒緩途徑,讓廣大孤獨者能夠更好地在旅途當中感受大地的包容,它也由此吸引更多孤獨的人去感受世界的美。

賈平凹《自在獨行》:學會獨處、收穫自在,是每位孤勇者的必修課

萬物有靈,這一點在第四章節中被賈平凹表現得淋漓盡致,萬物有靈詮釋的是一種全新的對萬物所持有的情懷

。落葉、石頭都成為賈平凹傳遞情感的介質,他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探索與感受這些事物。賈平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獨行世界當中,感受獨行的魅力與價值。

在《動物安詳》當中,賈平凹從自己的收藏愛好入手,從收藏的奇石、怪木、陶罐與畫框等基礎元素中,描述自己去接觸收藏,並將所收藏的物品擺放在客廳、臥室和書房當中,在自己的家中形成一個動物世界,以想象與收藏之間的相互關係,來展現萬物的靈性。

從這一段描述當中我們可以發現,賈平凹不僅能夠從 獨處之中學會收藏,還能夠從收藏中感受動物的靈性,將自己的生活環境佈置成一幅畫,在內心充滿對自然的嚮往。

也正是這一份純真與獨到的眼光,使得賈平凹在獨處之中收穫了更多的自由與自在,即便足不出戶也能夠體味萬物靈性。

賈平凹《自在獨行》:學會獨處、收穫自在,是每位孤勇者的必修課

賈平凹的生活態度十分樂觀與豁達,他能夠在痛苦中找到一絲光明。在《落葉》中,賈平凹又一次從一個全新的哲學命題出發,去尋找法桐的生長承載著的不同內容,詮釋不同的價值感受:

歡樂來也、去也,無非都是世間萬物,正是遵循著這個內容,各自完成著它的存在。

《自在獨行》旨在構建一個獨行的世界,在第五章節,賈平凹所想要表達的則是一種自在的禪意,即來自天空的禪意。賈平凹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向我們詮釋他對世界的理解。

比如在《桌面》這篇散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從那以後,每每當我被勝利得意的時候,一面對著這桌面,我就冷靜了。”

賈平凹從桌面入手去詮釋自己一天天的成熟,桌面所賦予自己的是一種對於生活和工作所表現出的樂觀的態度、豁達的精神與飽滿的熱情,也正是這種熱情的存在,使得作者可以笑對人生。

從《桌面》這篇散文中,我們既看到了作者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也看到了你我生活的影子。

賈平凹《自在獨行》:學會獨處、收穫自在,是每位孤勇者的必修課

縱觀《自在獨行》一書,賈平凹為廣大孤獨者構建了一個獨行的世界,能夠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去學會研磨孤獨,提高自身對於孤獨的理解,形成一個泛化的標準。

五個章節構成《自在獨行》整體架構,賈平凹分別從生命、人世、大地、萬物、天空五個層面入手,從一個大的角度去驗證作者應對孤獨的態度。而且每一個章節的關聯性都很強,能夠從整體上感受、詮釋內在價值。

這樣的文學作品,雖傳遞的是一種對負面因素的理解,但實際上是想要文學愛好者們好好研磨孤獨,感受自己創造的獨行世界。

總而言之,研磨孤獨與感受自在是《自在獨行》所想要詮釋的主旨,該書為所有的獨孤者提供了一個獨行的世界,在孤獨中尋找一份真摯的情感與自在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