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固收類佔比超八成 銀行私募理財產品體系亟待完善

由 人大重陽 發表于 旅遊2023-01-15
簡介對此,中信建投銀行團隊建議,銀行或理財子公司應開發創新保本理財發展模式,挽留低風險客戶,由於銀行私募理財行業,產品整體的風險係數偏低,投資群體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銀行理財子可以參照結構性存款的設計理念,設計出符合監管要求的低風險私募理財產品

拆分盤有人賺到錢嗎

王衍行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本文轉自10月27日中國經營報。

固收類佔比超八成 銀行私募理財產品體系亟待完善

近日,聯合智評釋出的私募理財月報(以下簡稱“月報”)顯示,截至9月末,23家銀行理財公司累計發行私募產品5024只,較上月末增加179只,理財公司私募產品發行總量環比增速處於近半年來較低水平。

在相關政策推動下,私募理財發展迅速,不過在全部理財產品規模佔比較小。普益標準指出,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私募產品仍以中低風險、中長期限的開放式固定收益類為主,但“固收+”、權益類、混合類、FOF型,以及科創、定增、私募股權和量化策略等主題的產品線不斷豐富,理財市場格局日臻完善。

隨著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如何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居民財富增值是銀行理財的發展方向。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政策環境向好,國民對於理財的需求上升;同時,私募投資渠道拓寬,行業合作進一步加深,這給私募理財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私募理財不等於“高風險”

月報顯示,2022年9月,銀行理財公司新發私募產品179只,發行數量較上月減少15只。具體在產品方面,新發私募產品以固定收益類為主,固定收益類產品佔比達93。85%;整體風險偏好仍較為保守,中低風險及以下產品佔比環比上升2。95個百分點,為71。51%,三級(中風險)及以上風險等級的產品數量佔比下降2。95個百分點至28。49%。

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冠苕諮詢創始人周毅欽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私募理財產品,並不等同於我們傳統認為的高風險產品,實際上,在風險等級上的分佈,和公募理財產品的整體結構差不多,主要還是以前三級產品為主,四、五級的私募理財產品佔比略高於同等級的公募理財產品。從資金的投向來看仍然和公募比較類似,但也有少數投向權益和非上市企業股權等高風險資產的試水產品。”

“據普益標準統計的資料,私募理財產品二級(中低)風險的產品數量最多,佔比達到了70%以上,其次是三級(中)風險的產品,但佔比只有一成左右,整體來看,私募產品的風險等級以中低風險為主;從產品型別上來看,固收類產品的數量佔比最高,達到了八成以上,整體來看,私募型別的銀行理財產品仍以債權為主要投向。”普益標準研究員崔盛悅如是說。

中信建投銀行團隊指出,相比於公募理財,私募理財的資金投向可選性更廣,目前以固收類產品為主流;投資靈活度更高;投資規模不受限;同時,不少理財子也積極探索非標準化債權類、權益類和商品及衍生品類的資產配置,參與私募股權行業的投資。私募理財銷售端受限較多,各家理財子主要藉助母行渠道銷售。

談及私募理財產品佔比低的原因,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銀行理財市場,公募為主力,私募為小眾市場,符合資管行業的規律,在現階段也是必然的。一是,銀行私募理財產品主要面向合格投資者,合格投資者是有門檻的;二是,滿足合格投資者門檻的客戶,因為資金實力、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分佈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另類投資、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等投資領域。銀行私募理財產品並未形成明顯的競爭優勢,投資偏好與現有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相匹配的,比例不是特別高。

完善產品體系

“近年來,由於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較大,各類金融風險集聚,私募理財產品看似門檻高,但並沒有給客戶帶來良好的回報,甚至有些還遠不如公募產品。所以,大環境下,私募產品並沒有給客戶帶來良好的體驗,這對於銀行或理財子公司想做大私募理財產品這塊蛋糕帶來了困難。另外,銷售端受限較多,各家理財子主要藉助母行渠道銷售。”周毅欽指出。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王衍行也坦言,高質量的私募理財難以脫穎而出,私募理財存在著多而不精的問題,在規模上遠遠落後於銀行理財、國內的公募和境外的私募;同時,私募理財的內部控制及合規水平亟待提高,私募理財行業本身良莠不齊,不斷出現違法違規被查處,行業整體的內部控制質量及合規意識、合規水平相比銀行理財仍然有一定差距。

談及背後原因,楊海平認為,目前看銀行及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難點主要有: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目標客群定位不清晰,推出的產品吸引力不足,目前發行的銀行私募理財產品仍以固收類為主,風險等級以中級和中低等級為主,這與銀行的傳統優勢有關,也反映出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目標客群定位的困境;運營團隊和運營體系建設的困境,就目標客群、投資資產、投研要求等方面看,銀行私募理財產品和公募理財產品的打法有很大差別,由此也導致銀行或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在運營團隊和運營體系建設方面出現困境,單獨建設團隊或運營體系,成本收益較難匹配,不單獨建團隊或運營體系又很難做到統籌兼顧。

普益標準研究員孫聖欽也提到,當前的私募理財多為封閉式產品,且投資期限較長,但其業績基準和資產配置又相對公募理財差距較小,因此很難得到投資者的青睞;大多數銀行理財子公司對權益市場,尤其是私募股權業務仍處於瞭解和探索的初期階段,不具備足夠的投資研究能力,這導致私募理財產品整體創新性不足。

隨著中國目前政策環境向好,國民對於理財的需求上升,私募理財產品機遇和挑戰並存。

孫聖欽向記者分析,從投資端看,由於政策對私募理財的投資限制較少,私募理財可以借道權益市場,尤其同創投和私募股權機構深度合作,充分享受國內產業升級和直接融資市場快速發展帶來的紅利,並同保險、券商和基金資管等產品為國內資本市場發展注入長線資金;從需求端看,隨著我國居民的財富水平和分散化需求的不斷上升,未來高淨值客群對權益類理財產品的配置也將相應增長,這有助於私募理財產品的發展。

不過,孫聖欽也坦言,在業務轉型方面,當前銀行理財子公司對權益市場的認知普遍較低,其私募理財的持倉較為保守,更多以固收類資產為主,同公募類理財同質化的問題明顯,這不利於私募理財的差異化競爭;銷售方面,私募理財的業績比較基準相對公募理財差距不大,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足,此外,理財子更多依靠其母行的渠道銷售私募理財,市場空間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中信建投銀行團隊表示,資管新規釋出以來,我國高淨值人群呈現持續增長趨勢,為滿足不同客戶群體多元化的理財需求,銀行理財子的私募理財產品也在快速發展中。

一方面,與公募產品相比,私募理財產品規模小,可操作空間大,能夠及時依據市場動向對投資策略進行調整。雖然較高的投資門檻以及只面向特定合格投資者的規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募理財,但私募理財市場能夠為客戶提供定製化服務,滿足客戶的特殊投資需求,有較大的創新潛力。此外,私募理財相比公募理財,更注重風險的監管,其行業運作更加規範,產品安全性、私密性都更強。

另一方面,隨著房地產投資屬性的下降以及資本市場的不斷髮展,我國的高淨值客群的投資策略也在發生變化,投資的需求日益強烈,私募理財將成為他們的重要選擇之一,未來預計會持續走強,市場佔有份額逐漸提升,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對此,中信建投銀行團隊建議,銀行或理財子公司應開發創新保本理財發展模式,挽留低風險客戶,由於銀行私募理財行業,產品整體的風險係數偏低,投資群體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銀行理財子可以參照結構性存款的設計理念,設計出符合監管要求的低風險私募理財產品,挽留風險敏感度較高的客戶;完善產品體系,滿足不同型別客戶的多元需求;抓住機遇大力拓展理財產品銷售渠道,加強與各部門以及各行業的溝通協調,理財子可以進一步佈局非金融機構銷售渠道。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微信公眾號: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