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最美十八景名稱溯源

由 豐漿大慄 發表于 旅遊2021-05-18
簡介《熱河志》載“澄湖之北,構亭凡四,面如意洲曰‘濠濮間想’,聖祖御題額也

無暑清涼是誰寫的

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最美十八景名稱溯源

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

“煙波致爽”

建於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地處宮殿區的後進,是清帝的寢宮,殿內陳設豪華富麗。1860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咸豐皇帝由北京逃到熱河避難,他曾在這裡發出諭旨,指使其弟奕訢等人在北京與英、法、俄等帝國主義分別簽訂了《北京條約》,並承認《中俄璦琿條約》有效,使我國喪失了大量領土和主權。咸豐死後,慈禧與奕訢在這裡勾結、策劃北京政變,從此她得以垂簾聽政,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熱河志》說:“澹泊敬誠”後第三重,為殿七楹,聖祖御題額曰“煙波致爽”,為三十六景之冠。

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景

“芝徑雲堤”

此景約建於1702至1708年(康熙四十一至四十七年),越湖為堤,連通三洲,既象一株半躺在水上的三葉靈芝,也象一線牽連平鋪在水上的三朵白雲。《熱河志》載“由萬壑松風之前北行,長堤蜿蜒,直渡方洲。洲大小凡三,聖祖御製詩所謂:若芝英,若雲朵,復若如意者也。堤左右皆湖,中架木為橋,橋南北樹寶坊。兩岸平沙似席,芳草如茵,夾道垂楊,湖波鏡影。這首歌曲在寫景的基礎上,意在刻畫一位環衛工人的身心之美。

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最美十八景名稱溯源

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三景

“無暑清涼”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是如意洲上的御座正門。《熱河志》載“芝徑雲堤之東北洲曰如意,建殿三重。第一重面南為門,五楹,聖祖御題額曰無暑清涼。洲四面皆水,門當其前。廣廈洞闢,不施遮蔽,平流滑笏,遠渚鋪奩,飛鳥掠波,游魚吹沫,往來紅蕖綠蓋間,真覺佛地清涼,人天勝境矣。”

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四景

“延薰山館”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是清帝接見大臣和少數民族王公、首領,舉行宴會和頒發賞賜的地方。《熱河志》載“如意洲正殿,七楹。左右配殿各五楹。在無暑清涼內第二重,南向,聖祖御題額曰延薰山館。”並作七言絕句“夏木陰陰蓋溽暑,炎風款款守峰銜。山中無物能解慍,獨有清涼免脫衫。”高宗於1752年(乾隆十七年)為“延薰山館”作五言律詩一首“洞達軒窗啟,炎朝最納涼。松聲風入靜,花氣露生香。竹素悅心永,珠林味道長。披薰今昔意,與物樂時康。”

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最美十八景名稱溯源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五景

“水芳巖秀”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是清帝誦讀、靜養之所。康熙時,每年七月七日,玄燁常在這裡舉辦乞巧活動(向織女星乞求智巧)。乾隆為祈禱其母皇太后長壽,曾將其改名為“樂壽堂”。《熱河志》載:“延薰山館後,殿十五楹,在如意洲最深處,鏡波繞岸,瑤石依欄。聖祖嘗以幾暇,讀書其中,額曰水芳巖秀。殿中高宗御書額曰“奉三無私”。(《禮記孔子閒居》:子夏問孔子什麼是“三王之德,參於天地”?子曰“奉三無私,以勞天下”,並解釋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殿之東閣額曰“隨安室”。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七景

“松鶴清越”

約建於1709至1711年(康熙四十八至五十年),是皇太后居住之所。《熱河志》載:“山莊內下玉鱗坡偏西為榛子峪,殿門五楹,南向,聖祖御題額曰松鶴清越。”並賦詩一首“壽比青松願,千齡葉不凋。銅龍鶴髮健,喜動四時調。”詩前引言“進榛子峪,香草遍地,異花綴崖,夾嶺虯松蒼蔚,鳴鶴飛翔。登蓬瀛,臨昆圃,神怡心曠,洵仙人所都,不老之庭也。”聖祖在山莊之日,早晚都要來此給皇太后請安。

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最美十八景名稱溯源

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九景

“四面雲山”

約建於1709至1711年(康熙四十八至五十年)。位於西北部山區最高處,清帝每年九月九日重陽節,常登此亭遠眺山莊內外佳景,並召集蒙古王公大臣,賜野宴,吃狍子肉,然後啟程返京。《熱河志》載“山莊西北隅最高處,一峰拔地,構亭其上,聖祖御題額曰四面雲山,聯曰:山高先得月,嶺峻自來風。是亭切漢凌霄,群山拱揖,各開生面。東眺天橋,雲垂簷際;南則玉冠諸峰,望如屏列;北則金山、黑山屹峙;廣仁嶺迤西諸峰,盤礴案衍,絡繹奔赴。憑虛縱覽,萬景天全。”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二景

“錘峰落照”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是清帝登高遠眺之所。《熱河志》載:“山莊東五里許,為磬錘峰,孤石雲舉,臨崖危峻,高百餘仞,挺在層巒之上。聖祖賜名錘峰。就山莊西嶺構亭,與四面雲山亭相望。東界諸峰,悉在指顧。每紅輪西下,返照在東,眾山蒼然暮色,而是峰迥出孤高,揚暉天末,煙嵐變幻,金碧陸離。”聖祖御題額曰:錘峰落照。並作七言絕句一首“縱目湖山千載留,白雲枕澗報深秋。巉巖自有爭佳處,未若此峰景最幽。”

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最美十八景名稱溯源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四景

“梨花伴月”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是清帝書齋,也是清帝在樹下觀花賞月之地。《熱河志》載:山莊西北曰梨樹峪,平岡逶迤,不覺近遠,惟聞幽澗潺鳴,迸落石罅。行裡許,靜深繚曲,漸入瓊邃,奧如窈如,不知此中壺天勝界也。”康熙在“梨花伴月”詩序中寫有“入梨樹峪,過三岔口,尋澗西行可裡許,依巖架屋。曲廊上下,層閣參差。翠嶺做屏,梨花萬樹。微雲淡月時,清景尤絕。”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七景

“濠濮間想”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熱河志》載“澄湖之北,構亭凡四,面如意洲曰‘濠濮間想’,聖祖御題額也。東曰‘甫田叢樾’,西曰‘鶯囀喬木’,又西曰‘水流雲在’,迴環列布,倒影波間。茲亭居其中,前臨芳洲,後翳密蔭,水木明瑟,魚鳥因依。茂對殷懷,用徵鹹若,濠梁之樂亦寓焉而已。”“濠濮間想”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篇》“晉簡文帝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最美十八景名稱溯源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九景

“暖溜暄波”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是惠迪吉門南側宮牆上的重層樓閣。閣下有可行船的水閘。熱河(武烈河)引流從水閘進入山莊,沿北山山麓、文津閣東側、水流雲在亭旁邊匯入澄湖。《熱河志》載:“熱河以水得名。近東北門(既惠迪吉門)之隅有閘焉。水自宮牆折入,蓋湯泉餘潤也。建閣其上,聖祖御題額曰‘暖溜暄波’。並作七言絕句一首:“水源暖溜輒蠲痾,湧出陰陽滌盪多。懷保分流無近遠,窮簷盡頌自然歌。”

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最美十八景名稱溯源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一景

“青楓綠嶼”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八年),在“南山積雪”和“北枕雙峰”之間,山坡上遍植楓樹,彷彿是一個綠色小島。《熱河志》載:“越泉源石壁而北,跨山巔面南三楹,額曰“青楓綠嶼”,聯曰:“笙簧響入疏鬆裡,錦繡雲從翠壁來。”中殿五楹額曰“風泉滿清聽”。門外殿三楹面西,額曰:霞標,聯曰:“疏幕幾重當晝卷,遙山三面送青來。”皆聖祖御筆。殿東向四楹,高宗御筆額曰:“吟紅榭”。1711年(康熙五十年),聖祖作五言律詩一首,詩前小序說“北嶺多楓,葉茂而美蔭,其色油然,不減梧桐芭蕉也。疏窗掩映,虛涼自生。蘿鶯交枝,垂掛崖畔。水似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奇景在戶牖間矣。”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二景

“鶯囀喬木”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景名出自《詩·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熱河志》載:“亭當萬樹園之陽,翠幹凌雲,濃蔭密佈,聖祖御題額曰‘鶯囀喬木’。於時春也,倉庚于飛,睍睆下上。斯亭近俯清波,遠連叢樾,和風澹沲,載好其音。響時之鳥,蔭託上林,嚶鳴共樂。蓋萬物各得其天,不獨山光悅鳥性也。”

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最美十八景名稱溯源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三景

“香遠益清”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景名出自周敦頤《愛蓮說》。《熱河志》載:“萬樹園東南,金山之陰,構殿數重。曲沼漣漪,涼軒明淨,綠房紫菂芳菲襲人。當雨過風來,生香遠挹,對之覺心境雙清。前殿五楹,聖祖御題額曰‘香遠益清’,聯曰‘遠見波光來玉澗,近鄰山翠入書窗’。後三楹額曰‘紫浮’,稍西置八楹,額曰‘依綠齋’,聯曰‘喬木拂窗連嶺翠,澄波映檻接天光’。”北面有橋,橫跨熱河泉水面,直達澄湖北岸的“蘋香沜”。遺憾的是此處建築早已當然無存,尚有遺址。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四景

“金蓮映日”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熱河志》載:“延薰山館之右,有殿五楹,西向。是花環蒔,葉亞枝交,含風悒露。每晨光起牖,旭影臨鋪,金彩鮮新,爛然匝地。聖祖御題額曰‘金蓮映日’。金蓮花本出五臺,移植山莊。體物肖形,載庚天藻,曼陀優缽,無以逾茲。”

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最美十八景名稱溯源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六景

“雲帆月舫”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熱河志》載:“仿舟形作室,上為樓,面北,聖祖御題額曰‘雲帆月舫’。在如意洲延薰山館之西,窗欞洞達,綺觳疏通,前挹湖波,後銜沙渚,波平風軟,宛然水際虛舟也。聯凡三,一曰‘似疑畫楫浮天上,欲掛輕帆入境中’;一曰‘秋心宛在水精域,晴色遙呈罨畫天’;後楹聯曰‘照澗波縈青雀舫,輕橈香趁木蘭堂’”。現樓閣已無存。聖祖有《調太平時》曲一首:“閣影凌波不動濤,接靈鰲。蓬萊別殿掛雲霄,粲揮毫。四季風光總無竭,臥聞簫。後樂先憂薰弦意,蘊羲爻。”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八景

“雲容水態”

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景名出自杜牧《齊安郡晚秋》詩“雲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熱河志》載:“松雲峽之東,懸岸列嶂,靈澤龍王廟建焉。山麓砥平,架屋臨衢,壘石為堞。其南有殿五楹,東向,聖祖御題額曰‘雲容水態‘。橫峰側嶺,獻秀爭奇。有時片雲觸石,則繚白縈青與遙波相際。當寫照澄潭,空明澹盪,涵影流光,狀難究擬。蓋雲無定容,水非一態也。面西樓三楹,切漢倚霄,疑在天半,登臨縱覽,氣象萬千,高宗御題額曰‘曠觀’。”

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最美十八景名稱溯源

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之最後一景

“水流雲在”

景名出自杜甫《江亭》詩:“水流心不竟,雲在意俱遲。”約建於1703至1708年(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熱河志》載:“澄湖北岸最西亭曰‘水流雲在’,聖祖御題三十六景以茲為殿(最後)。其地漸進長堤,湖水澄虛,空明上下,水連天而澄碧,雲映日以浮光,曰‘流’曰‘在’,水有本而云無心,即一亭之取義。動靜交呈,淵深妙旨,悠然與造化同符矣”。此亭構築奇特壯觀,外形是在方亭的基礎上,四面又加有突出的附間。聖祖於1711年為此亭作五言絕句一首“雨後雲峰澄,水流遠自凝。岸花催短鬢,高年寸寸增”。(文:劉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