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由 獨樂說說 發表于 旅遊2023-01-21
簡介這枚樓閣人物金簪,簪頭長5釐米,桃形,正中為一座重簷屋頂樓閣,三開間,外有勾闌,下層明間內一貴婦居中而坐,兩側有侍女持扇,前面還有兩侍女奉物

佛底座方形好嗎

寫在前面

自古以來,傳統建築在國人的心目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和地位。

無論是殿宇樓閣,軒榭亭臺,還是寺觀廟壇,苑陵橋塔,每一種建築形式,都體現著中國建築藝術的美學思想。在漫長的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造出了無數璀璨的人類瑰寶。

現如今,無論是中國國內,還是世界各地,在各大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中,我們都可以見到大量刻有鮮明中國傳統建築烙印的古代藝術品、祭祀禮儀用品和生活用品,從玉器、陶瓷、琺琅、珠寶首飾、漆器、金銀銅器、竹木牙角,到刺繡、織品、繪畫、壁畫……,幾乎無所不包。

從今天起,我們就分成幾次,來聊一聊這個話題,欣賞一下那些有著千百年歷史的

藝術珍寶中的“中國古建築”。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金銀篇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上面這座用黃金製成的重簷廡殿頂兩層樓閣,是一件清代宮廷的金嵌珠松石樓閣式佛龕。

佛龕高65釐米,長51釐米,寬22釐米,重達35。75公斤。樓閣坐落在仰覆蓮鬚彌座上,四周有勾闌環繞。每層均為三開間(佛龕),每間正中端坐一佛像。二層平坐有勾闌環繞,正脊中間置一寶瓶式寶剎。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眼前的這座黃金寶塔,是清乾隆時期宮廷中的一座金髮塔,原存放在紫禁城壽康宮內,是乾隆皇帝用來供奉生母孝聖憲皇太后生前頭髮的,

也是現存金塔中最精緻、最大、最重的一座。

塔高達1。47米,底座呈正方形,邊長0。7米,重達107。5公斤。

塔為藏式喇嘛塔,坐在束腰須彌座上,下有三層圓形壇城,塔身為覆缽式,正面開龕,內供無量壽佛一尊,塔剎13層,上有日、月、寶珠。金塔從上到下,周身鏨刻梵文和花紋,嵌滿各類珠寶。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這座清代宮廷的金嵌珍珠寶石塔,高1。3米,正方形的底座邊長0。67米,原供奉於紫禁城重華宮崇敬殿佛堂內,耗用黃金85公斤,珍珠293顆,各類寶石500多顆。

塔的形式依就是覆缽體的藏式喇嘛塔,其造型、紋飾、工藝等,與金髮塔大同小異,極為精緻。

歷代清朝皇室對藏傳佛教都極為尊崇,

宮廷內供奉用的各類寶塔多為藏式喇嘛塔

,數量眾多,金質寶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清乾隆 金累絲嵌寶石塔 清乾隆 金累絲嵌珠寶塔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這座清代宮廷的金嵌寶石八角塔有別於前面的幾座,塔身、塔剎均呈八角形,高1。23米,底徑0。22米,重45。9公斤。

塔身八面開龕,內設佛像;塔剎9層,每層八面開龕,共多達72龕。塔頂有八邊形座,外設勾闌。塔下配紫檀雕須彌座。

此塔造型新穎別緻,工藝精湛,屬清代宮廷造佛塔之佳作。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這是清宮中的一對金嵌珠松石亭式龕,高0。49米,底邊長0。235米,共重13。06公斤。外形是一座兩層的亭子,下層平面為十字形,也可視為一正方形的四面各出一抱廈,面闊、進深各一間,四面開龕,簷八角;上層與下層同,六角攢尖頂。造型甚為新穎。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這是一座原供奉於紫禁城佛堂內的金累絲鏨花嵌松石壇城。

高0。35米,直徑0。17米,重18公斤。這件黃金壇城,圓形壇中的城臺呈方形,四面有臺階;城臺上的主體建築面闊、進深各三間,四面正中均開板門,兩側有槅扇窗。頂部是四層圓形寶剎頂,最高處為一座重簷兩層樓閣。

壇城,梵語為“曼荼羅”,原指國家的領土和祭祀的祭壇,在佛教中成為供奉密教諸佛、菩薩,修密法,做禮儀的法器。

用黃金或銅鎏金製成的同類壇城,在國內著名寺院、博物館內也時有所見,像下面這座清代銅鎏金大威德金剛壇城。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清 銅鎏金大威德金剛壇城 H:126。5cm 五當召博物館藏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這件銀鎏金的六角亭是一件香器,高23釐米,底座是一個六邊形的束腰須彌座,下面有六個角支撐,中間的束腰部分六面開孔。亭子由六根立柱支撐,四周圍有仰蓮花瓣,六角攢尖頂,每個角為一仰天銜鐸的龍首,三層寶剎式寶頂。

1972年,在江蘇省江陰市長涇鎮九房巷,人們發現了一座明代合葬古墓,墓主人為曾做過泰寧知縣的夏彝及夫人,共出土了50多件金銀首飾,其中有4件樓閣人物金簪,均收藏在江陰市博物館。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在古代,宮室樓閣象徵著富貴榮華的無憂之境,是皇室貴族和有錢人享有的標配,也是底層人們的嚮往和追求。此種題材,在漢代博山爐、唐代壁畫以及明清各類藝術品中常可見到。

上圖

這枚明代夏彝夫婦墓出土的金簪,形態呈山峰形,長11。1釐米,寬10。2釐米。正面以建築、人物為主,正中的建築前有踏道,外圍有欄杆。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這枚樓閣人物金簪,簪頭長5釐米,桃形,正中為一座重簷屋頂樓閣,三開間,外有勾闌,下層明間內一貴婦居中而坐,兩側有侍女持扇,前面還有兩侍女奉物。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這枚金簪通長18。4釐米,簪首為橄欖形,正面為樓閣人物,樓閣前有臺階,依級而上,分三進。二層閣前有圍欄,內立兩人。下層閣內有多人。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在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洪門鎮的洪門嶺,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座古墓群,經過發掘考證,確認是明代益王的家族墓。

在益莊王朱厚燁及元妃王氏和繼妃萬氏的合葬墓中,發現了十多件金簪,均為兩位王妃所使用的頭飾,採用樓閣人物形式,製作精美,工藝精湛,極為罕見。其中大部分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這枚金簪上並排著兩座建築,高的一座為重簷樓閣,歇山十字脊頂,上有覆缽式寶剎,四面出抱廈;矮的一座為重簷六角亭,攢尖頂,上有日月火焰寶剎。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這枚金簪長18。2釐米,寬6。7釐米,上部為一座重簷歇山頂建築,下層為三開間,明間內有人物,四周有勾闌;下部為若干座牌樓,每座下有人物。

與其相似的還有下面的一對金簪。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數不清的藝術珍寶,說不盡的傳統建築(一)

這枚金簪呈弧形,高5。1釐米,寬9。8釐米,重91克,由三棟聯排的歇山頂樓閣及牌樓組成。中間重簷的那座稍高,兩側單簷的則略低。三座樓閣均為三開間,每座前面均有若干座牌樓和踏道,外側有勾闌。

這些金簪上的宮殿樓閣,均為明代益莊王府中的建築。

由於是皇族所用金飾,製作工藝更加細膩考究,在表現建築物的形態和細節的處理上,均優於江陰夏彝墓出土的那幾件民間工匠所造,是今天研究明代古建築形式極好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