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身處同一時代,亦敵亦友的北宋文圈

由 史論縱橫 發表于 旅遊2023-01-22
簡介當然,蘇軾仕途不暢和司馬光也有著巨大的關係,歐陽修歲數大了,在王安石主持變法不久就掛了,但是反對激進變法這杆大旗不能倒,最後就落到了著名保守派司馬光的頭上,真正與王安石針尖對麥芒的乾的其實就是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

歐陽修的學生有誰

受益於宋代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北宋開國初期呈現出文化人才大爆炸的現象,但是文學方面,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唐朝只佔有韓愈和柳宗元兩位,而宋代佔六位,歐陽修、王安石、三蘇、曾鞏,基本都處於宋代初期,這不得不說是一件讓人欣慰的事情。

作為同一時期的四個人,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這四個人還是有一定交集的,簡單來說,歐陽修是比王安石、司馬光要大一輩的,歐陽修為官主要時期在宋仁宗時期,王安石與司馬光主要是在宋神宗時期。

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身處同一時代,亦敵亦友的北宋文圈

蘇軾是雖然與他們都同朝為官過,但是還是比王安石和司馬光要年輕一點,在官場上地位也低一點。

詳細來說就比較複雜了,那真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文人之間的那點事,更難理清。

歐陽修作為四人中最早當官的人,不僅因為年齡長,更主要是有才華。

大家都知道宋代科舉相對容易點,其實也不是很容易,只不過是相對來說,不管哪朝哪代能考中進士,那都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

儘管很多人從歐陽修多次科舉考試才中進士,認為他科舉之路十分坎坷,其實這是扯淡,歐陽修是在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中的進士,當時他才二十三歲。

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身處同一時代,亦敵亦友的北宋文圈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意思是說五十歲的時候考上進士都是年輕的,儘管這是形容唐代科舉之難,但是宋代也好不到哪去,二十三歲中進士,都是很難得的。

而且,歐陽修在殿試中位列二甲進士及第,雖然不是狀元、榜眼、探花這種,那也是排名靠前的。

據說歐陽修之所以考這樣的成績,還是因為遭受主考官的“打壓”,主考官晏殊也是在歷史上較為有名的人物,他後來回憶說,歐陽修未能中狀元,主要原因竟然是因為才華太盛,鋒芒畢露,眾考官決定挫挫他的銳氣,以便其更好的成長。

其實與歐陽修同時期的名人也不少,比如晏殊、范仲淹等人,儘管在文學和官場都有造詣,但是能有歐陽修這樣全面發展的人,是不多的。

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身處同一時代,亦敵亦友的北宋文圈

歐陽修不僅在官場上是慶曆新政的主要干將,在文學上也是宋代八大家之列,相比於司馬光在史學上的成就,歐陽修編纂的《新唐書》在歷史領域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後人在編纂歷史的時候,喜歡把他們幾個人放在一起,講述他們之間的故事,其實並不盡然,有時候可能同處一個時代,但是不一定會有過多的交集。

比如有人曾說王安石和蘇軾都是歐陽修的學生,其實並不盡然,王安石並非歐陽修的學生,而蘇軾確實是。

王安石與歐陽修不過是正常的官場交情,雖然王安石年輕一點,歐陽修年老一點,但是王安石後勁很強,有後來者居上的感覺。

在王安石考中進士的時候,歐陽修還曾給王安石寫了一封信,讚揚王安石的文才,但是也僅限於此。

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身處同一時代,亦敵亦友的北宋文圈

兩個人最大的標籤其實都是北宋初年的改革派,只不過王安石更激進的改革派,而歐陽修是老的改革派,改革派一老,那必然就是新的守舊派啊!

在王安石主持變法期間,歐陽修已經在地方為官,針對歐陽修的“青苗法”,歐陽修並不感冒,反而鬧了一個大紅臉。

相比於王安石與歐陽修的關係,蘇軾與歐陽修那是鐵打的關係,歐陽修擔任主考官期間,錄取了蘇軾、蘇轍和曾鞏等文壇俊傑。

尤其是對蘇軾很抱有好感,蘇軾考中狀元后,給歐陽修寫了一封感謝信,歐陽修讀來後,“不覺出汗”,認為蘇軾是後生可畏,兩個人好的時候幾乎是穿一條褲子,可以說歐陽修對蘇軾的影響很大。

這也間接影響力了王安石和蘇軾的關係,比如在針對王安石的新法時,蘇軾的態度和歐陽修是一致的,那就是變法過於激進,不容易實現。

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身處同一時代,亦敵亦友的北宋文圈

結果在王安石掌權的時候,就把蘇軾給下放地方了,蘇軾一輩子做官坎坷,跟王安石政見不和有一定的關係。

當然,蘇軾仕途不暢和司馬光也有著巨大的關係,歐陽修歲數大了,在王安石主持變法不久就掛了,但是反對激進變法這杆大旗不能倒,最後就落到了著名保守派司馬光的頭上,真正與王安石針尖對麥芒的乾的其實就是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一直是教科書中重頭戲,當初選定教材的教委一定認為司馬光童年的這個故事,一定會教會我們做事情要學會變通。

長大後學了王安石變法,我才知道,原來最不會變通的人其實就是司馬光,司馬光年輕的時候知道砸缸後把水放出,落缸小孩能夠得救的道理,卻不知道一個國家想要富強也是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不能從書本中找答案。

偏偏司馬光一生最喜歡著史,希望把人世間一切的真理都融匯到《資治通鑑》中,結果編纂了四百萬字後,司馬光張口閉口要守“祖宗之法”。

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身處同一時代,亦敵亦友的北宋文圈

王安石有一篇文章叫《傷仲永》,也是大家讀書時候都學過的,我感覺王安石就是借諷刺方仲永的機會來對映司馬光。

王安石變法雖然激進,但是整體上來說是為了富國強兵,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不激進一點,也許不會有效果,變法的方向沒有錯,問題就出在具體的方式上。

但是王安石變法遭到了司馬光的瘋狂反對,已經到了為了反對而反對,所有的變法都要遭受抨擊。

由於宋代是文人政治,既得利益者太猖獗,最後的結果竟然是保守派佔據上風,王安石被排擠出中樞權力之外。

按理來說,蘇軾並不贊同王安石的變法,在司馬光上臺後,應該是鹹魚翻身,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候,恰恰這個時候,蘇軾竟然提變法的內容說話。

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身處同一時代,亦敵亦友的北宋文圈

蘇軾意識到了變法的必要性,但是反對變法激進的措施,並不贊同保守派對新法的清算,不久之後就遭受司馬光的瘋狂打壓。

相對來說,王安石掌權的時候,只不過是把反對派下放到中央,司馬光是砸缸出身,下手又黑又狠,一石頭下去,蘇軾後來就沒機會再翻身了。

相對來說,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都是文壇巨匠,都有一些理想主義的影子,雖然有爭論,也都是君子之爭。

唯有司馬光是一個車頭撤退的頑固保守派,大概很多搞歷史的人都受了司馬光的影響,為了歷史可以放棄發展,豈不是典型的顧屁股不顧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