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一塊屏的“尋夢之旅”

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旅遊2023-01-23
簡介基於這樣的想法,支教結束後,楊雪芹回到母校,與南開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王建鵬老師的知行任道工作室聯合起來,共同發起了“途夢”公益專案——致力於打造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網際網路教育平臺

黑板報大樹怎麼畫

一塊屏的“尋夢之旅”

在孔子學院工作的途夢志願者教學生泰國流行的小遊戲。資料圖片

掃一掃看H5

掃一掃看影片

執筆: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胡春豔 通訊員 馬超

影片編導:胡春豔 楊莉楠

H5製作:中青融媒工作室

文稿編輯:蔣韡薇

——————————-

有一天,俞敏洪坐在北京的辦公室裡,講了一個故事。這位如今中國最大的民辦教育集團的掌舵人,把自己的奮鬥人生比作一棵大樹,努力地向下紮根,向上生長,永不言棄。

第二天,遠在千里之外的雲南省保山市瓦窯鎮老營中學的教室裡“長”出了許多姿態各異的大樹。孩子們在教室後面的黑板報上紛紛畫下自己心中的大樹,有的垂柳依依,有的果實累累。

和俞敏洪同樣出身農村的學生王樂,為終於甩掉“寒門難出貴子”的陰霾而高興,她認為自己必須為夢想再努力一點,“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斷奮鬥,而夢想就像是迷茫人生中的指南針。”

和王樂一樣,來自全國24個省份100所鄉村學校的近3萬名中學師生同時聆聽了這堂關於大樹的故事。透過直播鏡頭,內蒙古錦山實驗中學的劉姝“站”在俞敏洪面前,問出了一直埋在心裡的困惑:周圍的人都比自己優秀,如何不讓自己自卑,並樹立良好的心態持續努力?

俞敏洪告訴她,“前兩次高考失敗後,我決定第三次參加高考。當時全村人都笑話我,有人說我‘神經病’。”

當他真的考上北京大學後,大家又開始羨慕他。他提醒學生們,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人們可能在你失敗的時候貶低你,在你有成就時又恭維你。”人的自卑來自和別人的比較,但這種比較通常是沒有意義的,“關鍵是你自己是否願意努力,願意進步,為自己點贊。”

讓這場跨越千里的對話得以實現的,是一個叫“途夢”的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網際網路公益平臺。“途夢”邀請各行各業的傑出代表,透過線上直播、實時互動的方式,和廣大學生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貧困學子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奮鬥故事和人生感悟,用榜樣的力量給孩子們前進的動力。

成立3年多來,“途夢”已為中國26個省市、300餘所學校的學生帶來700多種職業分享,影響學生超過10萬人次。在第四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以下簡稱“教博會”)上,“途夢”專案從1658項創新成果中脫穎而出榮獲SERVE獎。

專案創始人、85後女孩楊雪芹相信夢想有力量,她期待用一個個擁有夢想併為之奮鬥的美麗人生,打動和點亮更多孩子的心。

楊雪芹經歷過找不到人生方向的迷惘,“選擇支教,更像是一場冒險和探索。”2012年,楊雪芹從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畢業後,隻身來到雲南省臨滄市成為一名鄉村支教老師,“其實也是為自己找一個答案,究竟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瀾滄江邊的一個小鎮,沿著一條公路走到盡頭,便是楊雪芹支教的中學。初來乍到,楊雪芹便接手了整個初中二年級3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這讓她挺激動。很快,她發現,這是全縣排名倒數第一的學校,學生的地理成績平均只有38分。這個安排是學校對一個新老師善意的照顧,“因為你不可能教得更差了。”

誰也沒想到,情況發生了驚人逆轉:任教一年後,在期末考試中,楊雪芹所教班級學習成績成了全縣第一名;第二年,楊雪芹所帶的班中,有兩個班的地理平均成績達到84分。

縣裡其他學校趕來旁聽的老師擠滿了楊雪芹的課堂,這讓楊雪芹心裡挺驕傲的,“說實在的,我當時真覺得,作為一名支教老師,自己很了不起。”

可出乎她的意料,初三還沒開學,她的教室裡卻越來越空,學生少了一半,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匆匆結婚生子。其中一個班,她接手的時候是68名學生,後來只剩下30名學生。有的學生直接反問:“老師,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您現在掙的錢還不如我打工掙來的零花錢多。”

本以為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提高後,他們會更熱愛學習,可現實卻事與願違。這讓楊雪芹陷入思考,為什麼孩子們對讀書失去興趣,為什麼他們寧願幹農活兒也不願意讀書,為什麼有些孩子並非上不起學卻選擇輟學?

她和孩子們交流後發現,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哪一種生活,也不清楚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只幫他們提高了一門課的成績,其實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這樣的問題,不僅發生在一些資訊閉塞的偏遠地區。楊雪芹注意到,在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部分“佛系”青少年也在困惑,生活條件已經很好了,為什麼還要努力讀書?

她的觀察在一項調查結果中得到印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聯合日本、美國、韓國發起對4國高中生的畢業去向和職業生涯教育為主題的比較研究,其研究結果表明:中國高中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全面落後於其他3個國家。該報告課題組負責人之一、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分析,對職業的陌生感以及對職業生涯的困惑感,在年輕人群體中非常普遍,這給他們的職業發展和成長帶來很大的困擾。

一位雲南保山的老師直言,理想和信念的缺失,已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最大的障礙。

學習的內動力、內驅力到底能不能培養,該怎麼培養?楊雪芹設想,能不能做一個平臺,在這裡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未來可以做什麼”的夢想。簡單地說,就是讓他們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而學。

基於這樣的想法,支教結束後,楊雪芹回到母校,與南開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王建鵬老師的知行任道工作室聯合起來,共同發起了“途夢”公益專案——致力於打造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網際網路教育平臺。

取名“途夢”,意喻“在追夢的路上”。網際網路是楊雪芹找到解決青少年職業認知問題最佳的路徑,“別的方式可能成本會更高。”

技術讓教室不再有邊界,這一端,“老師”是來自各行各業的職業人;另一端,可以是來自天南海北任何一所學校裡的學生。透過網際網路,每個學生得以見到許許多多真實的職業人,見識各種各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或許從某個人的故事中,會讓學生得到啟發和鼓勵,看到未來的可能性,產生“有一天,我也可以成為像他一樣的人”的想法和動力。

如今,“途夢”已匯聚800多名“夢享家”,透過一塊屏、一根網線,連線網路那一端成千上萬個孩子的激情與夢想。那些寶貴的人生經驗像是發掘不盡的寶藏:他們中有分享“你有沒有想過放棄”的特警,有講述“形體美的重要性”的演員,有“樂享飛行”的乘務長,還有熊貓護士、考古專家、演算法工程師、聯合國顧問……只要滿足“熱愛自己的職業、有表達能力、有公益之心”這3個條件,都有機會成為“途夢”的“夢享家”。

從事快遞行業15年、保持零投訴的金牌快遞員廖大哥,也成為分享者,出現在許多教室的大螢幕裡。起初有的學校表示懷疑,覺得應該讓學生聽點高大上的職業,沒想到互動提問環節異常精彩。

一名學生站起來提問,“您幹了這麼多年還是快遞員?您自己沒有讀太多的書,為什麼還鼓勵我們要努力學習?”這位快遞員回答:“我當初沒你們現在的條件,沒機會多讀書。因為沒有別的選擇,我當了快遞員。讓你們多讀書,是希望你們將來能比我多一些選擇的機會。”

夢想在這裡與現實拉得更近了。一名二年級小學生寫信說,聽了“途夢”課,我決心好好學習,長大當一名火車司機。“途夢”的年輕小夥伴們便想盡辦法邀請來一名火車司機,給孩子一個觸控夢想的機會。

在即將到來的3月8日國際婦女節,“途夢”請來很多孩子心中的偶像楊瀾女士,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楊瀾已經提交了演講稿,她想告訴孩子們,要珍惜自己的中學時代,“中學時選擇的成長方式,就是你未來人生的模樣。”

在幫助孩子點亮夢想的同時,很多人因“途夢”也成就了自己的夢。王建鵬在學校發起成立途夢校園團隊,一群有志於公益事業的青年學生匯聚起來,為“途夢”注入青春力量。

“有時候我們為打磨一場優質的分享,爭論持續五六個小時;我們因與異國分享嘉賓的時差而深夜修改講稿;我們因直播影片的黑屏而向技術夥伴刨根問底……”校園團隊的首屆負責人、碩士研究生臧慧琳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放棄。”機器人控制、旅遊管理、英美文學、精算學、環境科學、動物學等專業的博士研究生也相繼走進直播間。在講授和傾聽之間,夢想在心與心之間碰撞、傳遞。

如今,“途夢”正在探索一條自我造血和“網際網路+”的道路。讓楊雪芹們欣喜的是,不少經濟發達地區、有付費能力的學校願意購買“途夢”的職業生涯課程。他們開始探索透過優質服務實現階梯式差異化的收費模式。“一些經濟發達城市的學校也需要職業生涯的課程,我們根據具體情況收取一定費用,用於補貼我們開展公益活動的經費。”楊雪芹清楚,只有實現造血,才能留住和吸引更多人才,把產品做得更加精緻,品質更高。

一個個追夢者的故事匯聚於此、延伸出去,像是通向未來的條條大道,每個學生都能從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中看到自己的明天。

透過螢幕,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渡馬鎮中學學生周瓊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那些“夢享家”讓她有了追夢的勇氣,她在本子上寫下:我會帶著這份勇氣,朝著夢想的遠方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