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此老漢自稱太監養子,珍藏一皇帝御用物,專家上門鑑定,激動萬分

由 覃仕勇講史 發表于 旅遊2023-01-30
簡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太監的養子,因生活困頓,拿出了一支玉管毛筆,私下裡找人兜售,聲稱這是皇帝御筆

皇后自稱是什麼

此老漢自稱太監養子,珍藏一皇帝御用物,專家上門鑑定,激動萬分

在封建社會,太監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

這個群體專門服務於皇家,依附於皇家而活,可以想象得到,一旦皇家覆滅,這個群體也就不復存在了。

很多人會奇怪,大清王朝說亡就亡,而且是封建王朝的終結,中國走向共和,那麼,眾多的太監,都哪兒去了?

實際上,用不著等到封建王朝結束,宮中的太監一旦年老,失去了勞動能力,也都是要按律出宮的。

不過,出宮後的太監,絕大多是在京城度過晚年生活的。

年老出宮的太監,原本是要返還原籍的,但往往會飽受原籍村民歧視。他們沒有子女,本家的親戚又不願贍養,就只好倒流回京。回京後的安身之處在哪呢?

寺廟,一些有權勢、有錢財的宮中親信太監出資修建的寺廟。

此老漢自稱太監養子,珍藏一皇帝御用物,專家上門鑑定,激動萬分

如明英宗時的太監王振修建在東城的智化寺,明景泰年間太監劉通修建在東城報房衚衕的法華寺,明英宗時太監李童修建在石景山區模式口的法海寺,明天啟年間太監魏忠賢修建在西山的碧雲寺,明萬曆年間太監谷大用修建在西郊的萬壽寺,明英宗時太監尹奉修建在西山鳳凰嶺的妙覺禪寺(明照洞瑞雲庵)等等。

不過,到了清末,大多數寺廟因各種原因不再接受太監養老,最後只剩北長街的萬壽興隆寺、鼓樓附近的宏恩寺等寥寥幾處。

說一下,萬壽興隆寺是清康熙紀念生母所重修的寺廟,其前身是明代的兵仗局佛堂,蓋因康熙生母孝惠章皇后佟佳氏出生於這個兵仗局佛堂,故康熙曾兩次重修,並特改為“萬壽”興隆寺。

在清朝末年,太監們進住萬壽興隆寺的條件非常苛刻,即要早早加入“養老義會”,定期交納銀兩,則出宮後才能進廟養老。

話說,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佈《退位詔書》,當時以袁世凱為代表,議定了優待清室條件八條:清室退位後暫居官中,日後移居頤和園;仍用皇帝尊號,每年可享用400萬兩費用、保護清宮財物等等。

此老漢自稱太監養子,珍藏一皇帝御用物,專家上門鑑定,激動萬分

這樣,宣統溥儀雖已成為退位皇帝,但仍住在紫禁城內,其用膳的奢侈,排場程度上毫不遜色從前皇帝生活,故人稱“遜清小朝廷”。

即紫禁城城內,還生活著大量太監。

1924年,馮玉祥為了徹底剷除封建制,割掉封建尾巴,無視優待條件,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歷史上稱這為“北京政變”。

經過這次“政變”,紫禁城裡的太監紛紛如鳥獸散,各逃生路。

之前的優待清室八條條件中,有保護清宮財物這一條,但馮玉祥軍卻繳去了很多宮中財物。

即亂哄哄中,溥儀也散發了一定數量的財物、寶貝給身邊的人,包括那些服侍過他的太監。

此老漢自稱太監養子,珍藏一皇帝御用物,專家上門鑑定,激動萬分

有一個曾姓太監,在遣散後,沒有入住萬壽興隆寺、宏恩寺的資格,就像一片落葉,飄回了長春故鄉。

曾太監在老家收養了一個男孩,憑著手中的財物,度過了個舒心的晚年。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太監的養子,因生活困頓,拿出了一支玉管毛筆,私下裡找人兜售,聲稱這是皇帝御筆。

曾老漢的行為引起文物部門的注意。

文物專家專門到老漢家拜訪,要一睹“皇帝御筆”的真面目。

老漢以為他們是買家,出示玉筆。

此老漢自稱太監養子,珍藏一皇帝御用物,專家上門鑑定,激動萬分

那筆筆管,為白玉所制,溫如羊脂,潤如秋水,上面還刻有“浩然硃筆”四字。

“浩然”就是溥儀的號——溥儀字耀之,號浩然。

一番鑑定後,專家們證實此筆確實是溥儀的御筆,並對其給出了90萬元的估價。

想想看,當時是八十年代,90萬元可不是小數目!

專家們非常激動,勸老漢把這支筆無償捐獻給博物館。

老漢哪裡肯?他明確表示自己還指望著這支筆換錢養家餬口、維持生計呢。

此老漢自稱太監養子,珍藏一皇帝御用物,專家上門鑑定,激動萬分

勸說無果,專家們只能悵然若失的離開了。

不久,御筆被老漢賣掉,不知道流落到哪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