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尋宋江南|北固山上的鐵塔900歲了,它還是江蘇省內唯一的古鐵塔

由 揚子晚報 發表于 旅遊2023-02-03
簡介朱興莉介紹,“我們現在北固山上的鐵塔只剩下第一層和第二層是宋代鑄就的了,其餘部分都是來自不同的朝代

鐵塔山在什麼地方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些我們從小就背誦、學習的古詩所描繪的物件都是位於鎮江的北固山。沒有泰山之巍峨,亦沒有黃山之雄奇,高度僅有55米的北固山卻是文化名山,北固山峭壁如刀削一面朝著滾滾長江,水浪滔滔盡收眼底,也因此北固山被美稱為“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上老君殿、多景樓向來遊人如織,而這裡還有一座鐵塔,靜靜地在北固山上矗立了九百多年。

尋宋江南|北固山上的鐵塔900歲了,它還是江蘇省內唯一的古鐵塔

儲存完好,它是江蘇省唯一一座古鐵塔

“我國現在只儲存了六座還算完好的鐵塔,北固山的這座鐵塔就是其中一座,而且也是我們江蘇省境內唯一一座古代鐵塔。”北固山風景區朱興莉主任向記者介紹。北固山鐵塔位於北固山甘露寺東南山脊的一個平臺上,因為靠近甘露寺,所以也被稱作甘露寺鐵塔。這座鐵塔始建於唐寶曆元年,也就是公元825年,本來是一座石造塔,宋代的時候重新修建,元豐元年建成為鐵鑄塔。

尋宋江南|北固山上的鐵塔900歲了,它還是江蘇省內唯一的古鐵塔

據說塔這種建築形式是從印度傳來的,塔的用途就是存放佛祖的舍利子。在不同的朝代,塔的建築材料也有所不同,東漢至南北朝時期基本以木質塔為主,到了唐代、遼金磚石結構的塔成為主流,到了南宋北宋兩朝,隨著鑄造、冶煉技術的不斷提升,鐵鑄的塔開始出現,明清時期所建造的琉璃瓦寶塔是我們更為熟悉的寶塔建築形式。不同年代建造的塔具有迥然不同的時代風貌。朱興莉介紹,“我們現在北固山上的鐵塔只剩下第一層和第二層是宋代鑄就的了,其餘部分都是來自不同的朝代。”北固山鐵塔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還要從其風雨飄搖的這九百多年的歷史說起。

尋宋江南|北固山上的鐵塔900歲了,它還是江蘇省內唯一的古鐵塔

歷久彌新,風雨飄搖九百年

唐朝時,宰相李德裕為唐穆宗積冥福在北固山上修塔,最初名字為衛公石塔,這座木質結構的塔後來被毀。北宋年間在原址上改建為鐵塔,共有九層之高。到這裡,北固山鐵塔不斷被毀的命運才剛剛開始。

明代萬曆年間因為海嘯,鐵塔的上七層全部被毀,重新修建後塔從九層變成了七層。1842年英軍入侵鎮江,曾經企圖把整座塔偷走,但是塔身巨大無法運輸,鐵塔幸運地躲過了英軍洗劫卻沒躲過隨後的雷擊,這一次雷擊把塔的上五層全部損毀。

尋宋江南|北固山上的鐵塔900歲了,它還是江蘇省內唯一的古鐵塔

到了解放後,這座歷經風霜摧殘的鐵塔已經是殘破不堪。1960年,北固山塔再度重新修建,在這一次修繕過程中,塔基地宮被考古學家發現,這裡出土了2576件文物,還包括有金棺銀槨和舍利子。“在這一次考古中,德裕親自書寫的《重瘞禪眾寺舍利題記》最有價值。”朱興莉說。

大江東去,鐵塔依舊

現在的北固山鐵塔還有四層,高約8米,基座及一、二層是宋代所鑄,三、四兩層為原塔的五、六兩層,系明代所鑄,鐵塔呈樓閣式,八角形。塔身八面四門,每面都有形態各異的佛像和飛天造型。 第四層塔身上有銘文,鑄有“奉政大夫”、“承直郎”、“文林郎”等明代文官稱謂。在塔身上還有諸如雲水紋、游龍戲珠等圖案紋路,在塔的東南面還可以辨別出“國界安寧”等北魏體字。這些精緻的銘文和雕塑造像工藝彰顯著這座鐵塔所具有的藝術價值,而且也印證了我國古代鑄鐵技術的精湛和高超。

尋宋江南|北固山上的鐵塔900歲了,它還是江蘇省內唯一的古鐵塔

1956年,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把甘露寺鐵塔定為了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到了2013年5月3日,甘露寺鐵塔成為我國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這座塔基本上算是宋、明兩代的混合體制,這座鐵塔上集中反映了宋明兩代塔建審美的文化精髓,對於研究宋明的佛教和建築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尋宋江南|北固山上的鐵塔900歲了,它還是江蘇省內唯一的古鐵塔

正如辛棄疾詩云,“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北固山鐵塔經歷了這九百年的風雨留存至今,靜默地向我們講述著這漫長的歷史,時至今日它仍莊嚴地立在北固山上俯瞰滾滾長江,或許當年辛棄疾登上北固山遠眺長江時也曾靜靜地望著這座肅穆的鐵塔,感受著山間那徐徐的微風吧。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