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甲骨文南字,並不表示方向,而是一種樂器

由 栗子說國學 發表于 綜藝2021-06-03
簡介指南針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根據《古礦錄》記載,在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利用天然的磁鐵礦石製作指南針,當時稱之為“司南”

古時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甲骨文南字,並不表示方向,而是一種樂器

今天咱們續上之前講東西的那期節目,咱們來說說南這個字。

之前我們說東西兩個字是兩種打包的形式,我們現在理解的東邊和西邊,只是漢字意義上的假借。其實南這個字,也是使用了假借的概念,那麼南字借的什麼呢?

我們從甲骨文裡找找答案。甲骨文的南,上面是一個繩結,下面是個鑼鼓狀的結構,合起來表示懸掛在繩結上的鑼鼓。傳到金文,在原有的結構上,添加了一根打擊鑼鼓的棒子,此時的字形,已經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南字,很接近了。到了篆書進一步規範,結合了篆書古拙多變的特點,但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文字的識別性。到了隸書,拋去篆書多變的特點,化繁為簡,橫平豎直。

甲骨文南字,並不表示方向,而是一種樂器

那古人為什麼把一面鑼鼓代表南方呢?難道鑼鼓是由一位著名的南方音樂家發明的嗎?答案當然不會這麼簡單。要知道,中國是一個極為注重禮儀的國家,古代朝堂坐北朝南,舉行儀式的時候,天子背北面南,而儀式中的禮樂隊,在天子的對面,站在南邊。而鑼鼓又在當時樂隊中,處於主導的地位。所以就用鑼鼓來代表樂隊,代表南邊了。

甲骨文南字,並不表示方向,而是一種樂器

同時在五行裡,南方又代表火、代表紅色。這和生長在古中國南方的楚文化息息相關。身處在南方的楚文化,崇拜烈火,崇拜太陽、尊崇的神獸是鳳凰,所以鳳凰也有火鳳的別稱。

甲骨文南字,並不表示方向,而是一種樂器

荊楚風光

南字的本意是一種樂器,但是在漫長的歷史演變裡,幾乎讀nan這個音的時候,只有方向的這層含義了。這裡就引出了一個好玩的話題,為什麼指著北方的指北針,要被叫做指南針呢?】

這裡面有兩種說法:

原因一:

甲骨文南字,並不表示方向,而是一種樂器

指南針的前身是司南,而司南是指向南方的,所以就延續南的叫法。

指南針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根據《古礦錄》記載,在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利用天然的磁鐵礦石製作指南針,當時稱之為“司南”。

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採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古人已經能夠把硬度在5~7度的玉石打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所以硬度在5。5~6。5度的天然磁石,古人自然可以製成司南。

甲骨文南字,並不表示方向,而是一種樂器

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制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原因二

中國文化裡,以南為陽,北為陰。

在中國古代文化裡,南為陽,北為陰,而且有“南面為王、北面為朝”的說法,就是說面朝南方的稱帝王,面朝北方的則是朝拜君王的臣子。正屋的門窗都開向南方,所以指示方向也以南為主。所以叫著叫著,大家就以習慣用法,稱指北針,為指南針了。當然在國外和一些軍事領域裡,還是叫它指北針。

甲骨文南字,並不表示方向,而是一種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