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中國最後的開國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

由 太史公說歷史 發表于 綜藝2021-07-16
簡介但是有總比沒有好,在所謂的憤懣中,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後金開始進攻明朝,明朝那邊也是有意思,大家都在忙著黨爭,朝廷沒多少人關注,直到後來撫順失守,才開始重視起來,於是便組織兵力,想要畢其功於一役,便組織了四路大軍征討,這就是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清太祖是誰

中國最後的開國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

清太祖努爾哈赤

在中國歷史上,絕大多數大一統王朝都是由漢族建立的,當然了,有兩個除外,今天就來說說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建立者-清太祖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的成長比較的坎坷,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祖上曾經也闊過。努爾哈赤的祖先曾經被明成祖朱棣封授過,算是朝廷的人。在明朝,經過朱元璋設計的社會階層是比較僵化的,只要你祖上是做什麼的,基本到你這也是做什麼的,跟現在提倡的所謂職業自由是絕對的兩級。應該說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讓大家各司其職,別瞎折騰,這樣政府也省心。按照中國老百姓的性格,只要政府不是特別扯淡,基本都能過自己的小日子。

本來按照努爾哈赤祖上的職位,到他這雖說不能全盤接收祖上的遺產,但是應該也能沾點光。但是很明顯人算不如天算,由於前面有位先祖跟朝廷的關係不太好,經常給朝廷上眼藥,結果被朝廷給幹掉了。再加上滿洲那地方自古以來就比較的窮,油水太少。更重要的是,努爾哈赤的母親在他小時候就去世了。繼母對他兄弟幾個明顯不咋地。所以等到了努爾哈赤的時候,別說享清福了,吃飯都成問題。於是努爾哈赤不得不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具體表現為挖人參、採松子、摘榛子、拾蘑菇,然後到邊境集市跟漢人交易,換點其他生活必需品。

大家都知道,相比較於文藝青年,社會青年最大的特點就是早熟。畢竟進入社會早,認識的人比認識的字都多,一些門道也就很快爛熟於心。再加上努爾哈赤雖然沒有受過太好的教育,但是很愛學習,肯下功夫,不出意外的就對三國,水滸等書籍如痴如醉,更重要的是,裡面有不少軍事和政治經驗,努爾哈赤很快就變得很有謀略。

明朝中後期對東北地區的控制一直不咋地。雖說大家平常都認明朝這個大哥,但是搶劫的時候,那也就只好對不起了。再加上各個部落之間矛盾重重,明朝的地方官也比較昏庸,所以治安越來越差。直到有一天,一個叫李成梁的人來到這裡,雖說是在關內混不下去了才來的這冒險,外加上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但這明顯是他的福地。

到了這,還是老三樣,胡蘿蔔和大棒,外加不地道。聽話的就給口飯吃,不聽話的就安排你去閻王爺那吃飯,總之大家最後都會有飯吃的。但有時候哪怕你聽話了,他也下手。總之不是特別守信用。當然他也是被逼無奈。要知道那個地方,民風不是一般的彪悍,當地人對生產啥的不太感興趣,當然那地搞生產也比較的費勁。他們還不太把自己當外人,老是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於是李成梁一直不停的均衡各方勢力,讓大家始終處於一種菜鳥互啄的場面,他站在旁邊坐收漁翁之利。誰家人口太多了,他就幫忙按照到天堂再就業;誰家快揭不開鍋了,他就給上幾把米慰問慰問。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於算是掌控住了局面。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點小的誤會。

一次,李成梁去攻打一個叫阿臺的。這個阿臺不是一般人,他的妻子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的孫女,於是出自一家人的使命感,覺昌安帶人進去勸降,按說都是一家人,哪怕談不成也不會有啥意外。結果,意外還偏偏發生了。覺昌安等人在裡面勸降的時候,外面的明軍起了歪心思,沒等到裡面的會談結束,直接開始攻城。拿刀殺進去的時候也沒太注意,結果把覺昌安一行人也給幹掉了。

因為覺昌安是李成梁的朋友,所以李成梁很傷心,但更傷心的是努爾哈赤,因為死去的人裡面,有他的祖父覺昌安和他的父親塔克世。而且,他一家人一直是明軍的盟友,現在出了這事,努爾哈赤很憤怒。李成梁也覺得有點內疚,於是便開始照顧努爾哈赤。幫他做點生意,給他找點事情做,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李成梁開始扶持努爾哈赤做自己的代理人,畢竟天天親自上馬打仗太累,還是讓他們年輕人幹合適。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努爾哈赤一天天壯大。努爾哈赤在隨後的日子裡,先是解決了自己的根據地問題,然後解決祖父和父親被害的元兇,接著便是無休止的東征西戰,終於在5年後統一了建州女真。接下來。他的目標是統一整個女真,首要對手便是海西女真。

在統一海西女真的過程中,努爾哈赤展現了自己作為李成梁學生的潛質,該拉攏的拉攏,該打壓的打壓,該聯姻的聯姻。其他各部紛紛投降昂,只有目前只有那個老對手還在死命對抗,那就是慈禧太后的孃家-葉赫部。

在擴大自己實力的時候,努爾哈赤的對外工作也沒放鬆,對於自己的老上級-明朝,他也照顧的十分周到。該稱臣就稱臣,該拍馬屁拍馬屁,該送禮就送禮,於是整個大明朝都被麻痺了,無視努爾哈赤一天天的壯大。直到1616年,努爾哈赤正式建國稱汗,明朝還懵然不知。

隨後的日子裡,努爾哈赤一方面加緊戰備,一方面在苦思冥想,因為女真他已經基本統一了,總不能自己人搶自己人吧。於是,需要把槍口對外。但是需要一個藉口,一個所謂的動員令,才好師出有名,畢竟立個牌坊辦事就方便多了。於是焦頭爛額兩年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戰爭的藉口。嚴格來說,是七個。努爾哈赤釋出七大恨,起兵攻明。

其實雖說是七大恨,但細究起來沒啥正經事,最要緊也是最值得一說的就是明軍害死了他的父親和祖父。但這事明軍明顯不是故意的。再說了都給你補償了,要職位有職位,要實際的有實際的,夠給你面子了。其他的事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女朋友和你吵架的原因差不多。

但是有總比沒有好,在所謂的憤懣中,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後金開始進攻明朝,明朝那邊也是有意思,大家都在忙著黨爭,朝廷沒多少人關注,直到後來撫順失守,才開始重視起來,於是便組織兵力,想要畢其功於一役,便組織了四路大軍征討,這就是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征討大軍的名義上的領導叫楊鎬,但是手底下四路人馬卻都有來頭,大家都不熟悉,外加領導是個文人,各路的軍官卻都是武將出身,彼此很難說看著順眼,所以一開始戰事就埋下了隱患。

雖然明軍號稱47萬大軍,但努爾哈赤明顯沒有被嚇倒,他的辦法也簡單:任你幾路來,我就一路去。就是俗話說的老太太吃麻花,一口一口來唄。集中優勢兵力,一路一路慢慢打,在正確的戰略方針的指導下,外加是本地人地形熟,而且薩爾滸之戰發生的時間是冬季,明軍明顯不適應當地的天氣,所以四路大軍除了少數敗逃,其餘基本全軍覆沒。

努爾哈赤大獲全勝,不僅壯了聲勢,還繳獲了無數的物資,可謂收穫滿滿。稍作休整,便回身把最後的海西女真解決了,由於手段太過殘忍,以至於葉赫首領指天為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歷史已經證明了無數次,仇恨比愛更有生命力。這個誓言在兩百多年後被驗證,實現的那個人叫葉赫那拉氏,人稱慈禧太后。

薩爾滸之戰後,明軍在關外的據點紛紛丟失,努爾哈赤昂首闊步的前進,直到來到人生的終點-寧遠。寧遠之戰根據數學模型計算的話其實明軍必敗,內無太多糧草,外無援軍,明軍自己的戰鬥力一般,只能躲在城牆上,面對的還是戰無不勝的努爾哈赤,怎麼算都是輸,結果那個炮彈飛向了努爾哈赤的大營,還能說什麼呢?認命吧。

按說努爾哈赤一生征戰,受傷流血是家常便飯。結果這次卻再也沒能完全恢復。傷病還好說,更多的是心理作用吧,畢竟被一個無名之輩打敗,還受了傷,確實不體面,換我我也咽不下這口氣,於是經過七個月的掙扎,努爾哈赤再也頂不住了,帶著無盡的遺憾和憤懣,結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