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什麼是京派、海派、外江派?

由 早安京劇 發表于 綜藝2021-07-17
簡介這樣,就出現了“京派”(或稱“京朝派”)和“海派”(或稱“外江派”——“外江派”一般除指上海的京劇外,還兼指全國其它地區的一些京劇流派,例如遼寧的唐(韻笙)派等)的稱呼

梨園曲苑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京派、海派、外江派?

“京派”、“海派”、“外江派”的說法都是京劇向全國流佈後的產物。

乾、嘉年間,中國有兩大戲劇活動的中心,一是北京地區,一是以揚州為中心包括蘇、滬、皖、浙的廣大地區。首次進京的三慶徽班就是來自揚州的安慶徽部。道、鹹以後,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上海逐漸取代了揚州的地位而成為南方戲劇活動的中心。

京劇在北京形成以後,就開始向全國流佈。由於上海戲劇活動的繁盛,在同治年間不少京津的京劇名角被邀組班赴滬演出,很快在上海贏得了觀眾,站穩了腳跟。原在上海演出的徽、昆班社大為冷落,不得不走向京班尋求出路。於是在上海出現了徽京合流的新現象。這一方面有助於京劇在上海和南方各地的流傳,另一方面也使流傳在南方的京劇帶有更多的徽調色彩,從而帶來了與北京的京劇多少有些不同的藝術特點。更重要的,由於上海的特殊政治、經濟地位,使得當地觀眾的審美心理、藝術追求都更加傾向於求新、求變、求奇。這也使得這裡的京劇藝術在發展上呈現了與北方不同的取向。京劇中最早的時事戲、外國戲、機關佈景戲、真刀真槍戲、新連臺本戲和京劇中最早的女演員、女班社都出現在上海,這不是偶然的。上海京劇一般具有動作強烈、表演誇張、唱工花巧、劇情曲折、佈景新奇等特色。汪笑儂、潘月樵、夏氏兄弟(月珊、月潤)、周信芳等植根於南方的京劇藝術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這些特色。

南方京劇的以上特色與北京京劇界講求唱、念、做、打功夫的紮實、嚴整,追求功架、板眼的中規中矩,服飾、道具的“寧破不錯”,劇目、表演的師承有自等等,形成了很突出的差異。北京的京劇界多少形成了一種故步自封的傾向。

這樣,就出現了“京派”(或稱“京朝派”)和“海派”(或稱“外江派”——“外江派”一般除指上海的京劇外,還兼指全國其它地區的一些京劇流派,例如遼寧的唐(韻笙)派等)的稱呼。在北京的京劇界心目中,“海派”或“外江派”的稱呼往往是帶有某種輕蔑意味的。但事實上,在京劇的發展中,京派與海派的壁壘也並非堅不可破。京、海的交流是一直持續不斷的。一方面,海派京劇經常從京派名角的南下演出中汲取藝術營養、學習藝術規範、提高藝術水準;另一方面,在時代與社會的變革中又往往是海派京劇能得風氣之先,再給予京派藝術家以積極的推動,帶來京劇藝術整體的新發展。戊戌(1898)至辛亥(1911)前後出現的京劇改良運動大體就是按照這一程式展開的。

(轉自梨園曲苑BB——蘇明慈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