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想讓孩子優秀,父母先需做好這個......|《阿虎開竅了》之啟示

由 小船兒輕輕 發表于 綜藝2021-08-25
簡介阿虎的父母用等待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自尊,阿虎才得以沒有自卑,後來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青蛙學飛這個故事得到了什麼啟示

文/米妮

想讓孩子優秀,父母先需做好這個......|《阿虎開竅了》之啟示

這本書告訴我們:想要孩子優秀,父母先要做到兩個字“等待”。

《阿虎開竅了》是羅勃·卡魯斯的一部作品,這位生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繪本大師用他智慧的構思和幽默的文字講述了一個晚慧孩子的成長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阿虎是一個晚慧的小老虎,當別的小朋友都會讀書、寫字、畫畫的時候,他什麼也不會,他的爸爸非常著急,媽媽卻非常鎮定並認為阿虎只是開竅晚。

爸爸還是不放心,便偷偷關注阿虎,可是阿虎一直沒有開竅。直到有一天,阿虎突然開竅了,什麼都會了,而且比別的小朋友做得好。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兒子生病住院的病房裡。北方的冬天,窗外是陰沉沉的霧霾,室內瀰漫著混合多種氣味的空氣,看著兒子燒得通紅的小臉,我的眼淚禁不住流下來。

我為什麼喜歡這本書?

從兒子出生起,我就是一個焦慮的媽媽。晚婚晚育,兒子是我生命中一份最最珍貴的禮物。我曾也像大多數媽媽一樣,想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把這個世界所有美好的東西都給予他,他的一笑一哭都曾牽動我脆弱的神經。我的存在幾乎成為空氣,感覺不到,他的存在才是我生命的全部。

在這種心態下,儘管我是教育學專業出身,但是,任何理論都無濟於事,兒子的教育過程從來都沒有一帆風順。

直到我讀了《阿虎開竅了》,它溫暖並慰藉了我疲憊的心靈,阿虎的父母用“等待”保護了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也換來了一個不一樣的優秀的阿虎。我明白了也許“等待”就是最好的愛。在以後的日子裡,等待讓我見證了兒子的成長,更讓我遇見了美好的自己。

想讓孩子優秀,父母先需做好這個......|《阿虎開竅了》之啟示

那麼,父母為什麼要先做到“等待”?

1.“等待”符合人的發展規律。

根據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人的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階段性、差異性、不均衡性、整體性等特點。其中,差異性就是指不同個體身心發展存在個別差異,主要表現在身心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兩個方面。因此,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舉個例子:在語言發展方面,不同的孩子發展速度不同。兒子一歲的時候只能說單個詞語,同齡的一個小姑娘就可以說很長的句子。但是兩歲之後,這個差異就不顯著了。

記得兒子兩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給外地的姥姥打電話說:“公交車,長又長,帶著朋友去遠方。”一首兒歌上的句子,幾乎讓我和先生震驚了,從說單個詞語到一個句子,就是在一剎那間。

還有很多方面,比如什麼時候會走路、什麼時候撤掉紙尿褲、什麼時候能夠獨立吃飯……這些都有個體差異。

經常聽到大家交流育兒經驗:“我的孩子幾個月會幹啥,你們還不會,趕快訓練啊?”“誰的孩子都會啥了,咱們咋還不會?”……

我想說養孩子必經不是工廠生產產品,難道非要有一個標準的時間和流程嗎?或者我們非要像訓練小狗小貓那樣訓練孩子嗎?還是藉以“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等的誤用而盲目干預嗎?

我想起了紀伯倫的幾句詩:“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於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卻並非因你而來。”很好地詮釋了愛和自由的關係,養育也是一場修行。

想讓孩子優秀,父母先需做好這個......|《阿虎開竅了》之啟示

2.“等待”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讓孩子內心更有力量。

一提起自尊,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些爭強好勝,事事要第一,失敗了就受不了的孩子。這是好勝心,不是自尊心。

自尊是尊重自己,不向別人卑躬屈節,也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具有自尊心的孩子能夠客觀正確的評估、肯定自己和對方,包括對內認識自己和對外認識別人兩個方面,不是上文中的對自己絕對肯定。

大家不要覺得孩子小就可以肆意踐踏孩子的自尊,對於再小的孩子,自尊都是重要的。它是孩子對自我的肯定和認同,只有童年形成良好的自尊,只有自己肯定自己,內心才會有力量,成年後才能堅定地迎接外面世界的風風雨雨。

阿虎的父母用等待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自尊,阿虎才得以沒有自卑,後來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當孩子笨拙地畫了一副只有直線的畫,可能這個時候我們的一句不屑或者取笑就足以打擊他正在成長的一點點自尊,此後也許他一生都走不出自卑的陰影。

但是,當我們不是空洞地說“你真棒”,而是用欣賞的眼光看這幅畫,並詢問或者和他探討畫的是什麼,結果就完全不一樣。

我小的時候就被人取笑過唱歌跑調,因此,直到現在我都不會唱一首不跑調的歌。

兒子4歲之前一直畫直線,突然有一天,他畫了一個大圓套了一個小圓,小圓裡有三個小圓圈,大圓上有兩根長長的線環繞著。他拿給我看,我根本不明白他畫的是什麼。

於是試著和他探討,他反倒侃侃而談,原來畫的是一個肚子裡有寶寶的農婦在走路。小圓和裡面的三個小圓圈是農婦的頭,外面的大圓是有寶寶的肚子,兩根長長的線是胳膊。

在嘗試了分享和被欣賞的快樂之後,兒子一口氣畫了九副畫,有揹著筐的農夫、吃東西的大象、一隻青蛙假裝蚯蚓用尾巴捲了一個球,一隻學飛的小鳥,旋轉衣架……其實,每幅畫都不是我們慣常思維的優秀兒童畫,但是,我和他的探討讓他敢於向成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3.“等待”可以撫慰父母焦慮的心。

很多人會說,“等待”只會更焦慮。我想問一下,你有沒有思考過你為什麼焦慮?是孩子做得不好還是他的不好讓你感覺到外在壓力,你因這個壓力而焦慮。

誠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願。從孩子出生起,我們就竭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百家爭鳴的育兒理念到百花爭妍的培訓班,從朋友圈的曬娃到茶餘飯後的閒聊,在每個父母的人生中,讓孩子優秀一直在路上。

也許微信朋友圈真的加劇了群體化的焦慮。以前是面對面的對比孩子,現在朋友圈一張圖就足以讓千里之外的父母寢食難安。

誰的的孩子四歲開始彈鋼琴了、誰的孩子3歲開始學英語了、誰的孩子畫畫得獎了……

當我們焦慮的時候,可以告誡自己安靜下來,那是鄰家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需要像阿虎的父母那樣,可以默默關注孩子,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焦慮和失望,給他一個自由的環境,讓他像阿虎一樣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收穫的不僅是知識和能力,還有內心的力量。

阿虎的父母也可以選擇人為干預,這樣的話,我們可能就看不到後面不一樣的優秀的阿虎,看到的是一個和同伴一樣優秀的阿虎。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教知識、技能,但是教不了內心的力量,這個需要孩子自己慢慢形成,我們需要的也許只是“等待”,讓自己不焦慮。

-end-

原創不易,轉載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