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孩子不愛收拾?如何提升孩子積極性,增強孩子的內因引導

由 七七聊育兒 發表于 綜藝2021-08-26
簡介對於家長們來說,為人父母后其實是一次重新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想要培養出什麼樣品格的孩子,自己最好首先要做到,言傳不如身教,因此在收拾玩具這件事上,孩子的習慣很可能也會受到父母影響

思維散漫怎麼改善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自從小寶開始玩起了玩具,家裡客廳沒有一天不是亂的,就算辛辛苦苦整理好了,第二天還是一樣混亂不堪,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都感到束手無策,孩子玩玩具的時候熱情高漲。

但要他收拾玩具就開始拖拖拉拉,看不下去的家長們忍不住也會一邊幫忙收拾,嘴裡一邊忍不住數落孩子,但這樣做其實才是助長孩子不收拾玩具壞習慣的原因。

孩子不愛收拾玩具可能是內因引起的,但不當的外部影響可能會加劇孩子不收拾的壞習慣。比如以上說的,家長動手幫孩子收拾,這樣會給孩子產生誤導,反正最後媽媽都會幫我,於是就養成了拖拉的習慣,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平時該怎麼做呢?

孩子不愛收拾?如何提升孩子積極性,增強孩子的內因引導

孩子不愛收拾可能的原因

首先來說說內部原因,簡簡單單一個字“懶”。但其實往深了說,孩子玩玩具的時候把一個個小玩具都拿出來不嫌麻煩,收拾的過程其實也很容易,為什麼“興趣”上的差別這麼大呢?

大多數人對收拾玩具這事都很難抱以“熱情”,原因在於收拾玩具並不被認為是“玩”的過程,更多地看做是玩耍之外的額外負擔,因此就算收拾不難,甚至比玩的時候還簡單,孩子們也會傾向於不這麼做。

如何改善這種情況,引導孩子形成一種整體思維,收拾玩具也是玩玩具的一部分,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孩子的自覺性,拿出來,弄亂的東西要收拾會原地。把收拾玩具當成是玩耍的一部分,這樣情況會有所好轉。

外部原因比較多,其中很大的可能是父母行為的負面影響。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在父母身上,孩子們能學到很多,包括習慣用語,行為習慣,深層次的性格影響,人生觀價值觀影響等等。

對於家長們來說,為人父母后其實是一次重新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想要培養出什麼樣品格的孩子,自己最好首先要做到,言傳不如身教,因此在收拾玩具這件事上,孩子的習慣很可能也會受到父母影響。

孩子不愛收拾?如何提升孩子積極性,增強孩子的內因引導

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家長在看電視、刷手機的時候,要求孩子老老實實做作業,這時候孩子心中難免會心有不服,憑什麼你們都在玩都在刷手機,就只會要求我讀書讀書讀書。

雖然在某些方面家長和孩子沒有可比性,但“以身作則”四個字家長們應該謹記,為什麼書香門第有沿傳閱讀傳統的能力,原因就在於此,父母有廣泛閱讀的興趣,這份行為以及思想上的影響會傳遞給下一代。

收拾玩具這件事,一些家長可能就不愛收拾,這也會影響到孩子。比如一天下班回家,身心疲憊的家長什麼都不想幹,東西隨便丟,躺在沙發上一癱,家裡亂糟糟的也不管,這樣的散漫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如果父母因為孩子不收拾玩具而訓斥,其實孩子內心也不會服氣,“你自己都懶得收拾,憑什麼說我?”。為更好地教導孩子,言行一致,強化自己在孩子眼中的正面積極形象有其必要性。

孩子不愛收拾?如何提升孩子積極性,增強孩子的內因引導

如何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遊戲激發

以上提到的內部原因,一個“懶”字概括了大多數人懶得動,不收拾的真相,大人小孩都不例外。但收拾玩具不是老大難的問題,克服人本身的惰性需要有動力驅動。

因此可以嘗試著透過遊戲的方式來激發。比如以上提到了,讓收拾玩具成為遊戲的一部分,這樣孩子就不會只顧著玩,到收拾的時候就拖拉、逃避。

具體的,給日常的收拾整理等行為制定一個分數系統,完成的點積分,沒做到的地方進行扣分。分數節點可以設定獎勵或懲罰,家長也可以參加到積分“競賽”中,和孩子一起行動,計分,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方法可以很多,家長們抓住“驅動”二字即可,不要讓懶惰成為阻礙。

孩子不愛收拾?如何提升孩子積極性,增強孩子的內因引導

加強自覺性

加強自覺性是要讓孩子從內心自發的認為,我應該這樣做,不這樣就是不對的。放在收拾玩具這件事上,如果家長每次看孩子拖拉都忍不住幫忙收拾,久而久之孩子內心會形成錯誤觀念,反正有人“兜底”,於是孩子學會了耍無賴,習慣性地和父母對耗。這種想法一旦在孩子腦海中紮根是很危險的。

自覺性其實和責任有關,要讓孩子知道有些事必須做,比如玩玩具之後就必須收拾好。適當表現強硬,讓孩子丟掉僥倖心理,很多事只會有0次和無數次,不要以為是小事就縱容。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自覺習慣,可以透過內部和外部兩方面來施加影響,內部而言是責任教育,強調事務的原則性。

選擇了某個因就必須承擔果,並且要明確爸爸媽媽不會幫你,自己做的事,要自己承擔後果。外部影響就是以上提到的,言傳身教,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責任教育。

孩子不愛收拾?如何提升孩子積極性,增強孩子的內因引導

習慣的力量

擺脫惰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形成習慣的力量,對於不運動的人來說,偶爾一次運動會全身痠痛,但對於習慣運動的人來說,運動流感不是累,而是一種享受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習慣可以很好地克服惰性,透過習慣,一些困難的障礙也會減小。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微習慣的概念,斯蒂芬·蓋斯提出:如果我們的任務非常小,那麼前額皮層只需要一點點精力和意志力,就可以指揮我們完成任務大腦,不會覺得疲憊,基底神經節可以輕鬆的讓我們重複任務,最終形成習慣。

習慣可以讓困難減小,而家長在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時,不要一下把要求設定在太高,以微小的改變作為要求徐徐圖之,慢慢的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不管是習慣養成上,在學習等追求更高層次的事情中都可以借鑑微習慣的養成。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