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與小朋友談《小石潭記》

由 酷扯兒 發表于 綜藝2021-08-29
簡介在這一點上,《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就大不一樣了:柳宗元先生在小石潭這裡是“不可久居”

嵁怎麼讀小石潭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若杯酒笑談詩,ID:xueshuai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與小朋友談《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是唐代柳宗元先生的一篇山水遊記,為《永州八記》之一。這是初中必背的一篇文言文。

如今,小學生們都開始提前接觸國學,《小石潭記》也正是屬於入選其中的一篇。在這裡,就與家中的小朋友一起談談這篇小品文吧。

與小朋友談《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未見其形,先聞其聲,此處是有些先聲奪人的意味。

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場景過渡環節。因為,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之中,前面三篇依次是《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然後到了第四篇,自然就是要從小丘繼續再往西走了。

“聞水聲,如鳴佩環”,這是一種什麼感覺呢?剛好小朋友在以前熟讀過吳均的《與朱元思書》,裡面的那句“泉水激石,泠泠作響”,應該剛好就是最適合的解讀吧。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底是全石,一塊完整的大石頭。石頭再大,也不過是幾丈方圓。這更加說明此處只是一個小潭。近岸卷石,形態各異,堪堪成圍。再外層,便是“青樹翠蔓”。岩石靜,樹蔓動,一靜一動,這正是世間各物的自然本性。一讀之下,“瞻言見貌”。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雖然古諺語云“水至清則無魚”,但是在這個“水尤清冽”的小石潭裡,卻仍然有著上百條魚在遊動,而且是“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如此清澈的潭水,用《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那句“游魚細石,直視無礙”來解釋,還真是比較恰當的了。不過,此處是“全石”,而非“細石”或者“碎石”;此處潭水甚淺,而《與朱元思書》一文中則是“水皆縹碧,千丈見底”。也還是頗有所不同。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先生的前面幾篇遊記,從西山,到鈷鉧潭,再到小丘,再到此處的小石潭,基本上都是一路向西的。到了這裡,他也還是習慣性地繼續向西。只是西南而望的結果並不是那麼樂觀,那就是“不可知其源”。而且,柳宗元先生在此之後,就沒有再繼續西行了。

反觀陶淵明先生的《桃花源記》一文中,武陵漁人在遇到類似情況之時,其反應卻是截然不同的:“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而且在發現“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之後,他毅然“便舍船,從口入”,竟孤身一人,前行復前行,也不管前面是不是龍潭虎穴,蛇蠍毒窩!比柳宗元先生的膽量可大得多了。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先生在小石潭這裡,只是稍坐了一會兒,便即離去。在這一點上,《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就大不一樣了:柳宗元先生在小石潭這裡是“不可久居”;漁人在進入桃花源之後,卻是“停數日,辭去”。不過,出來之後的舉動倒是一致的:柳宗元先生是“記之而去”;漁人是“處處志之”。

當然了,畢竟他們所遇到的環境也是非常的不同:此處是“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呆坐著可能確實沒有什麼意思;而桃花源中則是“雞犬相聞”、“往來種作”,更有人“設酒殺雞作食”,自然是應該要多盤桓幾日了。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

同遊者之一是作者的弟弟柳宗玄。這應該只是一位同宗族的兄弟,因為柳宗元其實並沒有親兄弟,只有兩個姊妹。不過藉此可以看出古人取名還是很講究的。宗元、宗玄,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宗端、宗權、宗冠之類的。

這讓我想起了柳宗元的另一位同志、朋友和知己劉禹錫。劉氏宗族的取名也很有特色。劉禹錫這個名字中,最後一個“錫”字是一種金屬。而他同宗族的一位堂兄,名字裡的最後一個字則是另一種金屬“銅”,全名劉禹銅——這正是白居易的詩《問劉十九》中邀請來一起喝酒的那位朋友: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銅比錫更貴重,排名也靠前。

果然,劉禹銅排行第十九,而劉禹錫排行第二十八。

【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的姐夫崔簡還派了兩個年輕的隨從一路伺候,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這很像是大戶人家或者書香門第給兩個家丁所取的名字,其中似乎大有深意,蘊含著對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寄寓與追求。

“恕己”,源出於“慈心於物,恕己及人”;“奉壹”,則是不忘初心,始終如一。乃是有志之人的高尚操行。

相較之下,這可比“華安”、“9527”這種家丁名字的境界高出太多了啊。

求榮不在公門下

靜心長覓遠林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