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家訪的方法

由 使用者春風化雨11 發表于 綜藝2021-09-08
簡介但不管以什麼形式進行家訪,班主任都要根據家長的認知能力,不同層面的談一些班級管理上的打算,有目的宣傳自己的工作意圖、管理方式,併力爭以此為基礎找到對孩子實施教育的共同點,建立起與家長相互信任的情感基礎,以便使班級管理工作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援

家訪的形式怎麼填

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家訪的方法

在學生住地相對離學校比較近的情況下,家訪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

家訪的好處在於,班主任與家長空間距離的拉近,便於相互瞭解,同時也易於情感交流,也有利於溝通對學生成長的目的要求,也可使學生感覺到班主任對他的關心,建立師生相互信任的情感基礎。還可以瞭解到家庭的經濟狀況,學生的學習條件等等。雖說班主任需要佔用一些休息時間,但對班級管理還是很有利的。家訪時間的投入,可使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省心不少,而且相對講效果也會更好一些。但家訪也有個方法問題,如果家訪方式方法內容不對,也可能收到相反的效果,所以也需要點策略。

家訪的策略在於為了避免學生對家訪產生反感或誤解。

1、學生進步時的家訪。

家訪一般講,放在學生進步的過程中進行比較合適,這時家訪,家長高興,孩子也高興,能給家庭帶來好的氣氛。從而會引發學生進一步做好的慾望。而對於學生需要改進的問題,可在家訪後從鼓勵的角度跟學生談,學生這時往往很願意接受班主任的批評。而家庭中因孩子的進步而帶來的愉快的氣氛,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

2、學生退步時的家訪。

如果學生處於退步階段,家訪前就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家長能理性的教育孩子,可在提出問題後,與家長一同探討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如果家長是簡單粗暴型的,那一定要注意到家訪所談內容尺度上的把握,同時還需要將班主任幫助教育學生的方法意圖告知家長,以期望家長的積極配合。學生處於退步階段,家訪不可多,一般講一次就夠了。家訪後,學生沒有變化,那最好再選擇其他的方式、方法。如果是兩次以上,很容易走向家訪意圖的反面。學生反感,家長也會反感。因為班主任可能是一片好心,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講,也是班主任無能的表現,班主任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信任度便可能下降,從而使工作更加被動。

3、對差生的家訪。

如果是學習差的學生,一般就不要直接到學生的家裡去,而是需要給學生一個心理準備過程,或者採用很隨意的方式。比如讓這名學生先領著到其他學生家裡去,途中與學生聊天中,問及家住的地方,然後跟他商量能不能到你家去看看,一般來講,學生會很痛快的答應的,因為他看得出班主任沒有告狀的意思。其實,差生也喜歡班主任到家裡去,只是不喜歡班主任一去就告狀。

家訪又可分為突擊性家訪、階段性家訪、零散性家訪、隨意性家訪、告狀式家訪幾種形式。

1、突擊性家訪。

突擊性家訪,是指班主任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對學生進行家訪的一種形式。

目的在於一方面儘快的瞭解家長方面的有關情況,同時使家長儘快的瞭解班級管理意圖,達到家長與班主任相互瞭解的目的,以取得家長對班級管理工作的理解支援;另一方面儘快的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的情感基礎,以取得學生對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支援。這種家訪需在接任新班級後,馬上進行,突出班主任的責任感、責任心,可為班級管理打下較好的基礎。

2、階段性家訪。

階段性家訪,主要是指班主任在期中、期末、寒暑假分階段的集中對學生家訪的一種形式。

階段性家訪與突擊性家訪相比,側重點不同。突擊性家訪,側重相互瞭解,為班級管理奠定基礎。階段性家訪,目的在於側重同家長溝通學生在校情況,對如何幫助孩子繼續進步,提出自己的打算、希望和要求。應該注意到的是,對孩子所存在的不足,要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提出來,是以希望的方式,鼓勵孩子克服自己的缺點,以取得更大的進步。階段性家訪帶有總結性質,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班主任需要心中有數。階段性家訪可形成規律性,如果班主任帶班時間較長,一年、二年甚至一帶就是三年,如果每個假期班主任都去家訪,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會有心理上的準備,這很有利於家訪效果的取得,有利於班級管理。

3、零散性家訪。

零散性家訪,是指班主任每學期有目的的有計劃的針對個別學生進行家訪的一種形式。

班主任在家訪時間的選擇上,可以有較大的機動性,但家訪時目的要明確,計劃要周到,要解決什麼問題,談什麼內容,怎樣談,心中一定要有數。

4、隨意性家訪。

隨意性家訪,是指家訪的時間帶有很大的偶然性的一種家訪形式。

這種家訪常常發生在偶然間。偶然與家長在途中相遇,到家中坐一坐。到同事、朋友家去,恰巧學生家是鄰居,也應該過去看一看。到一個學生家家訪,恰巧另一個學生是這個學生的鄰居,順便過去看一看等等。家訪時班主任最好是同家長聊點家常話,如果家長問到孩子在校的表現,應該注意到一點,一定說好不說壞。說好家長不會產生不快情緒,也不會說班主任對工作不負責。如果藉機說學生的不足,家長便會認為班主任不負責任,家長可能這樣想,要不是遇到了,班主任是不會主動告訴自己的,班主任心裡沒有自己的孩子。因為班主任事前沒有準備,說話一定需要注意分寸。因為這不僅是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問題,更是涉及到學生成長的問題。

家長都希望班主任老師能對自己的孩子有所關照,不管是負責任的家長,還是不負責任的家長,基本上說來都是如此。家訪使家長與班主任間有了相互的瞭解與溝通的機會,在這種瞭解與溝通的過程中,家長意識中便多了些對班主任工作支援的成分。

但不管以什麼形式進行家訪,班主任都要根據家長的認知能力,不同層面的談一些班級管理上的打算,有目的宣傳自己的工作意圖、管理方式,併力爭以此為基礎找到對孩子實施教育的共同點,建立起與家長相互信任的情感基礎,以便使班級管理工作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援。

(5)告狀式家訪。

告狀式家訪,是指班主任以向家長告狀為目的的一種家訪形式。告狀式家訪是一種不可取的家訪形式。

其一,告狀式家訪,是班主任對自己管理能力的一種否定,是對自己責任的一種放棄。

在班級管理中,就學生教育的長期性而言,家長對孩子實施的教育,只能是構成班主任教育的基礎,而不能替代班主任的教育。因此,告狀式家訪雖然可以收到一時之效,但很難長久的解決問題,往往是越告收效越小,而學生的逆反心理越強,最後的結局常常是班主任管不了,家長也無能為力。原因便在於家長有家長的責任,班主任有班主任的責任。告狀式家訪,恰恰在於以這樣一種看似對學生負責的方式,放棄了班主任的責任,

其二,家庭環境的和諧是學生成長所必須的,班主任的告狀則打破了這種平靜。

一次告狀影響還不太大,有個兩次三次的,家庭的氛圍就會發生變化。當沉悶的壓抑的不快的空氣瀰漫於整個家庭後,學生的教育便很難再進行下去。有時學生在學校呆不下去,家裡又找不到平靜,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到社會上去。對於這些還不成熟的學生來講,社會可不是理想可待的地方,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心情不好的學生很容易迷失自我。

本來學生在校不愉快的心情,往往在家裡可以有個緩衝,也就是有一個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反思的背景。當然這種反思,可以是有意進行的。也可以是下意識進行的。這就如同,一個問題想不開,不去想它了,換個環境出去走走,便可能在這一過程中,突然有所悟,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作為班主任千萬不要破壞了學生的避風港。假如班主任確實需要取得家長的幫助,就應該考慮好以怎樣的一種方式與家長溝通,既不破壞家庭的和諧環境,又有利於學生改正錯誤。千萬不能圖一時之快,把問題交給家長,一推了之,那樣做很可能不是在幫助一個學生,而是在毀掉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