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孟子》“欲平治天下,捨我其誰”,孟子為何依依不捨離開齊國?

由 小播讀書 發表于 綜藝2021-09-14
簡介孟子離開齊國,有個叫尹士的人就對別人說:“如果沒有看出來齊王,成不了商湯王和周武王,就是不明白事理

形容捨我其誰氣勢的句子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孟子》第二篇《孟子·公孫丑》,前面我們分享了《孟子·公孫丑》的上半部分,分享了王道和霸道的區別,也分享了孟子的道德觀。

《孟子》“欲平治天下,捨我其誰”,孟子為何依依不捨離開齊國?

接下來,我們來分享下半部分內容,這裡主要是孟子和齊宣王的一些故事,主要是講孟子對齊宣王已經失望,準備離開齊國。這其實是孟子第二次離開齊國。第一次是大約孟子45歲的時候,孟子帶著弟子出遊齊國,齊威王在位。到了齊國之後,孟子給齊威王宣揚“仁政無敵”的治國理念,但並不得志,就連齊威王贈送的“兼金一百鎰[yì]”都沒收下就離開了。

而第二次是孟子大約54歲的時候再次出遊齊國,當時是齊宣王在位,齊宣王很敬重孟子,把其奉為上賓,以高規格禮遇接待,但齊宣王一直也沒有敢施行孟子的“仁政”,而是想成就齊恆公和晉文公那樣成就霸業。這裡簡單說一下,當時輔佐齊恆公的正是“千古第一相”的管仲,管仲的治國理念在《管子》一書中有詳細記載,後面我們也會分享管仲的思想。

《孟子》“欲平治天下,捨我其誰”,孟子為何依依不捨離開齊國?

在這一篇裡面孟子和齊宣王有一段著名的對話。

大致意思是,齊宣王問孟子:齊桓公和晉文公的事蹟,你可以跟我講講嗎?孟子說:孔子的學生沒有談論過齊桓公和晉文公事蹟的,這裡孟子是暗示,他們並不值得稱道,所以沒有流傳到後代,我們也沒有聽說過。如果一定要我說,那就談談稱王天下的道理吧。在這一段對話裡面,其實齊宣王的意思並不想施行仁政,而是想像齊桓公和晉文公那樣成就霸業,而在儒家思想中,稱王和稱霸是完全不一樣的,前面我們講了,“王道”是儒家思想所追求的君王的治國理念;而“霸道”是法家思想所奉行的治國理念。這裡其實也看出了齊宣王和孟子的思想是有分歧的,導致了他們最後還是分道揚鑣。

孟子在齊國和齊宣王待了一段時間後,孟子自知無法說服齊宣王施行仁政,於是準備離開齊國,在《孟子·公孫丑》下篇裡面,一共用了五小結內容來講述孟子準備離開齊國的故事,其中展現了孟子不得志,又不甘心的矛盾心情,也展現了孟子壯志未酬的失落感。

《孟子》“欲平治天下,捨我其誰”,孟子為何依依不捨離開齊國?

其中有兩段對話比較有名:第一段:孟子和學生充虞的對話。說的是,有一天,孟子離開齊國,充虞在路上問孟子說:“老師似乎有點不高興的樣子。

可是以前我曾經聽老師講過:‘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責怪別人。”’,為什麼今天有點不高興呢?孟子說:“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

從歷史上來看, 每五百年就會有一位聖賢君主興起,其中必定還有名望很高的輔佐者。從周武王以來,到現在已經七百多年了。從年數來看,已經超過了五百年;從時勢來看,也應該到時候了。

大概老天不想讓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讓天下太平,在當今這個世界上,除了我還有誰做做到呢?所以,我有什麼不快樂的呢?孟子說“

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從這段對話,和孟子這句非常有氣勢的話,我們其實也能感受到,孟子的志存高遠,同時也看到了孟子對現實的無力感。

第二段對話是尹士評論孟子的。孟子離開齊國,有個叫尹士的人就對別人說:“如果沒有看出來齊王,成不了商湯王和周武王,就是不明白事理;如果都看出來了,但是還是來了,那就是想要索取國君的恩惠。行走了千里路來見齊王,得不到賞識所以又走了,在晝地住了三天才走,是真的地想長期滯留在齊國,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這種人了”,後來高子把這個話告訴了孟子。

《孟子》“欲平治天下,捨我其誰”,孟子為何依依不捨離開齊國?

孟子說:“那個尹士怎麼能知道我呢?不遠千里來見齊王,是我的願望!不得賞識而離開,並不是我希望的,我也是無可奈何。我住了三天才離開晝地,是我仍然不甘心,希望齊王能回心轉意。齊王如果改變,那他就會來找我。而我離開晝地,齊王並沒有來追趕我,我這才產生了很多回家的想法。我這樣做,並不是我希望的,這是齊王按照“足用為善”的原則,齊王如果使用我,我不會只是讓齊國的人民能安居樂業,而是會讓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樂業。我就是希望齊王能改變,我才每天盼望著。我難道象是一個目光短淺的小人嗎?

後來,尹士聽到了孟子這番話之後說:“原來我才是一個小人呀!”

孟子兩次出遊齊國,一次是齊威王,一次是齊宣王,但是兩次的結果差不多,在戰亂紛飛的戰國時期,即便是強大的齊國也不敢掉以輕心,齊宣王雖然很器重孟子,將其奉為上賓,但是最終齊宣王還是沒有選擇孟子所推崇的“仁政”,上面這兩段對話,也反應了孟子對齊國依依不捨的心情,同時又對錶達了自己壯志未酬的無奈。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小播讀書,我們下一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