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別鬧了

由 柏拉圖和食鐵獸 發表于 綜藝2021-10-31
簡介哲學介於神學和哲學之間,一方面它像科學一樣屬於理論思維,另一方面又如宗教探討的是人類的終極問題,是很難透過理性去把握和解答的,因此哲學的過程和結果是很矛盾的,最終導致哲學要麼陷入無休止的懷疑論之中,要麼就不可避免地產生獨斷論

科學邊界真的存在嗎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別鬧了

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說法: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當科學家們爬到山頂時才發現,神學家們已經在那裡恭候多時。”……

科學真的如此不堪,神學又真的如此玄奧嗎?

今天我試著聊聊這個話題。

大多數堅信這種觀點的人,在與之辯駁時首先都要祭出牛頓和愛因斯坦兩尊大神:

牛頓雖然發現了力學三大定律,但在晚年卻轉向了鍊金術和神學研究;

愛因斯坦到了晚年,也開始轉向研究神學,甚至連“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至理名言,也是愛因斯坦所說。

然而,事情真是這樣嗎?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別鬧了

愛因斯坦: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

沒有任何資料證明愛因斯坦說過“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

,而且愛因斯坦也並非向人們所想的那樣晚年開始轉向神學。他曾在給一位工程師的回信中提到:“你所讀到的關於我篤信宗教的說法當然是一個謊言,一個被有系統地重複著的謊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

愛因斯坦所信奉的“上帝”並非神學上人格化的“神”,而是斯賓諾莎式的自然神,一種神即自然的統一體。

甚至他說到:“對我來說,‘上帝’一詞不過是人類自身脆弱性的表現和產物,《聖經》不過是一本可敬但仍然幼稚的原始傳說集。沒有任何一種解讀,不管它多麼奧妙,能改變這一點……”

由此可見,愛因斯坦絕非虔誠的信奉上帝,反而對於這種人格化的神充滿了鄙夷和敵視。

再來說說牛頓。

牛頓:上帝是第一推動力

牛頓不只是晚年才轉向神學,縱觀其一生都是在為神學所服務,其偉大的力學三大定律也是為上帝存在尋找科學上的依據。

因為牛頓生活在17世紀,當時科學尚不興隆,人們尚未從宗教的思想束縛中完全解放出來,在當時信奉上帝還是主流。

因此很多的科學研究、哲學觀點,都是出於維護宗教的目的,或者說在彼時,神學、哲學和科學,尚未如今日這般涇渭分明。

比如笛卡爾、萊布尼茨、伽利略、哥白尼等皆是如此,牛頓也不例外。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別鬧了

牛頓在提出了力學三大定律之後,世間萬物的執行變化都被統御其中,然而這三大定律固然強大,卻始終不能解釋一個終極問題,即

第一推動力問題

根據牛頓定律,我們發現整個宇宙都是按照一個普遍統一的規律去執行,然而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原因,如,蘋果落下是由於引力的原因,那麼引力的原因是什麼呢?

牛頓將這個最本源的第一推動力歸於上帝

,是上帝創造了宇宙,創造了世間一切定律,整個宇宙猶如鐘錶一樣,嚴格按照上帝制定的規則執行變化,因此他的觀點也被稱為機械宇宙觀。

從以上資訊中,或許我們真的能夠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然而,別忘了,牛頓生活的可是17世紀上帝佔統治地位的時期。牛頓在最後將上帝歸為第一因,一方面以當時的科學發現確實無法給出更合理的解釋,另一方面牛頓的三大定律提出目的就是為上帝存在做辯護。

隨著科學水平的不斷髮展,現在我們知道宇宙的萬事萬物第一推動因都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大爆炸產生了時間、空間、日月星辰、各種物理定律。

奇點代替了上帝,科學取代了神學。

缺失之神

在其他領域,科學的進步也開始動搖甚至是取代原有上帝所存在的位置,達爾文的進化論證明了人類是由猿猴歷經千百萬年進化而來,而非上帝創造;地球經過了46億年的滄桑鉅變,並非基督教神學宣揚的那樣只有6000年,等等。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別鬧了

丹。布朗在《本源》一書中,將“神”比喻為

缺位之神。

人們一開始不明白為什麼天空電閃雷鳴,於是創造了“雷神”;不明白疾病因何而求,於是創造了“瘟疫之神”,用神靈代替科學的缺位。

然而隨著時代進步,科學發展,這些超出人類認知的現象都有了比天神地祇更合理的解釋。

可以預見,隨著科學呈指數級變化,科學將會進一步壓縮神學存在的空間,正如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所說的那樣:“

黑暗宗教即將離場,甜美科學終將為王。

那麼是不是神學就一無是處了呢?

也並非如此,我們不能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神學:為信仰保留地盤

神學自人類文明誕生之日起,便伴隨人而生,並一直髮展到了現在,必有其存在的合理之處。

早期的人類出於對大自然的好奇和恐懼,將大自然的種種現象擬人化為各種神靈,就像上面我提到的雷神、海神、瘟疫之神,我將這些神稱之為

自然神

(自然現象擬人化,不同於斯賓諾莎的自然神)

。希臘羅馬神話、北歐神話、中國古代神話等都屬於這種。

這種自然神是一種有形體、有狀態、可感可知的存在,具有人性和人型,可以看做是人在智力和體力上的放大版。

這些自然神往往多神混雜,沒有一套成形的神學體系和哲學思想為指導,所以並未形成一種較為系統嚴格的宗教和神學體系。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別鬧了

另一種神學的誕生源於人們對現實苦難世界的絕望,意欲尋求一種精神上的解脫和安慰,將希望寄託於超越現實世界的彼岸,這種神學我稱之為

形而上的神

。泛亞伯拉罕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以及佛教均屬此類。這種形而上的神往往都是一種無形體、不可感知,完全超越人類理性的存在。

第一類自然神是一種“缺位之神”,是科學不顯之時對世界永珍的一種解釋,這種神學很容易被科學理性所取代。

而第二種形而上的神,

它的存在更多的源於一種人類對幸福、道德、人生、真理的終極關懷,它探討的是超越理性和現實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是科學無論如何都回答不了的,因此便為信仰留下了地盤。

科學在早期會以絕對的優勢擠壓神學在人們心中的位置,然而那些終極的問題始終是科學無法染指的,因為這些問題是無法被證實或證偽的,只能以神學的信仰獨斷式地給出某種合乎情理的解釋。

因此,科學與神學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

科學會逐漸擠壓神學涉足理性的空間,但始終會為信仰留下地盤。

哲學: 科學之科學

接下來我們探討下另外一門學問——哲學。

在上面,我們提到了在近代以前,科學與哲學和神學並沒有明顯的邊界。

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家,既在某一科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也是名揚千古的哲學家,同時還是虔誠的信仰者。這並不矛盾,我們不能以現在的眼光去衡量彼時的情況。

狹隘意義上的哲學起源於古希臘,根據亞里士多德的看法,

哲學源於對世界的驚奇。

當人們面對無法理解的事物,一部分人選擇了神學和宗教,一部分人則選擇了哲學和思辨。

哲學的誕生時間稍晚於神學,它是對神學的反思和批判。當人類的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理性思考開始代替原始的信仰,便不再滿足於將事物的本源、發展和消亡盲從地歸於神靈,便嘗試用理性去探討原本屬於神靈所掌管的領域,於是哲學便誕生。

哲學與神學的根本區別在於,

神學依靠信仰,哲學注重思辨

,運用理性的工具去探討解決問題。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別鬧了

畢達哥拉斯

因此哲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是與科學、數學等學科不分彼此的,比如我們熟悉的畢達哥拉斯除了提出著名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外,還是畢達哥拉斯哲學學派創始人;亞里士多德既是著名哲學家,在政治學、生物學、物理學、邏輯學等學科也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笛卡爾是解析幾何的創始人,同時也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學觀點,開創了近代西方哲學的先河;萊布尼茨與牛頓同時提出了微積分概念,也是西方唯理論的代表人物,提出單子論的哲學觀點;羅素是當代著名的數學家,同時也是分析哲學的創始人……

由此可見,哲學和科學、數學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大的共性。一方面在於哲學與科學一樣也是透過理性去追尋事物的本質;另一方面在於早期的科學並無今日這般細分和深入,所以便被囊括在哲學這個大學問之下。

在近代科學興起之前,哲學與科學並無明顯分野,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看,往往是哲學推動科學的進步,即便是到了近代科學興隆之後,哲學家也在致力於將

哲學打造為科學之科學

然而與神學遭遇一樣,隨著科學的爆發式增長,哲學對科學的指導意義也日漸減弱,開始從本體論、認識論形而上的研究轉向對語言學、倫理學、政治學和個人存在的探討。

甚至在一些終究問題,科學開始反哺倒推著哲學的發展,如相對論、量子力學、宇宙大爆炸等理論的提出和發現,對許多哲學觀點都造成了強烈的衝擊。

科學、哲學和神學

最後再討論下科學、哲學和神學三者之間的關係。

神學

是產生與人類精神的終極關懷,探討的是宇宙的真實存在和終極奧秘以及包括人自身的所有存在物的來源、歸宿、實在性的關懷和牽掛,它的物件是超驗的存在,不可能透過認識來把握,只能歸於信仰。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別鬧了

科學

是我們認識世界或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是人們不斷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推翻假設、修正假設的過程。科學沒有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它只是適用於人類目前所能觀察到的世界,隨著技術的進步,有可能會被證偽,從而推動新的科學理論的誕生。因此,

科學始終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永遠不會有盡頭,因此也不會存在“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謬論。

哲學

介於神學和哲學之間,一方面它像科學一樣屬於理論思維,另一方面又如宗教探討的是人類的終極問題,是很難透過理性去把握和解答的,因此哲學的過程和結果是很矛盾的,最終導致哲學要麼陷入無休止的懷疑論之中,要麼就不可避免地產生獨斷論。

用周國平老師的話來說,神學使用超驗的手段去解答超驗的問題,它直接給人以信仰;哲學以理性的思維去解答超驗的問題,讓每個人自己尋找信仰;而科學是用經驗的手段去解答經驗的問題,不斷推到信仰。

如果簡單來說三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

科學起源於哲學,哲學脫胎於神學

,三者所探討問題和領域側重點不同但也有交錯重疊之處,導致三者關係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很難辨別,因此造成人們對三種學問產生種種誤解也再所難免。

注:本文僅針對網上一些謬論進行反駁和探討,對三種學問並無任何厚此薄彼之意,若有任何不當之處,歡迎指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