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歷代名醫」陰德動天的“醫林狀元”龔廷賢

由 感知文史 發表于 綜藝2022-11-30
簡介在《敘雲林志行紀》中,徐汝陽尤其提到了龔廷賢的“純孝”,只因“父志在仁天下,即推所傳之秘集《古今醫鑑》、《種杏仙方》、《萬病回春》三書刊行於世,使人人按書而察其病,得以終天年而登壽域,大有功於天下後世”

醫林列傳是誰編寫的

「歷代名醫」陰德動天的“醫林狀元”龔廷賢

圖為浙江杭州淨慈寺。

明朝萬曆年間,江西金谿縣出了一位歷史上獨一無二的“醫林狀元”,名為龔廷賢。

龔廷賢(1522~1619),字子才,號雲林。他“少為儒”、“業舉子,飽經術”,雖科舉不第,但“雅好醫病”,“遂纘父業,精於醫”。他的父親龔信,號西園,“負才玄覽,為世儒醫”,曾任太醫院醫官,“尤為醫林所宗”。雖說父子二人皆“以醫大行於世”,但“蓋世醫雲∶餘以知西園, 故因知其子”,可見龔廷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龔廷賢能得“醫林狀元”之名,是因其治好了魯王妃的病。萬曆二十一年秋,魯王妃張氏得了鼓脹病。魯王找藩醫、訪明醫,但百藥千方都無寸效。眼見魯王妃病勢垂危,大家都倉皇無措。這時有人舉薦龔廷賢,魯王便“遣官抵大梁”,“聘至”。

龔廷賢“投一二劑,輒有奇效”;“以後藥則時時進,而恙則時時愈”。過了冬天,到春天時,魯王妃的病就不知不覺痊癒了。魯王大讚其為“天下醫之魁”,認為魯國人即使稱他“古之盧扁”也不為過,甚至“嘉之以銜,獎之以匾,題曰‘醫林狀元’”。

嘉靖三十五年,海陽莊恪王朱勤炵剛被封王。當時正值盛夏,溼熱難當,因畢恭畢敬地忙著受封之事而累倒了。他“症中痰火,頭眩喘嗽,膝趾腫痛,不能動履,四時疾作,苦楚莫禁”,其“嫡長子朝遍延諸醫,治皆罔效”,後來就落下病根,成了痼疾。

到了萬曆十四年五月,他的病又復發了,且性命危殆。其“長子晝夜驚怖,籲天身代,皇皇無措”。所幸“天假良緣”,恰逢龔廷賢那時就在開封。於是,海陽王“遂隆禮市,延生為入幕上賓”。隨後,龔廷賢“沉潛診視,植方投劑,獲效如響”。海陽王“不旬日而漸離榻,又旬日而能履地,又旬日而康復如初”,三十年的沉痾,竟然就這樣痊癒了。海陽王驚歎道:“噫!亦神矣哉!生其聖於醫者乎?”又讚道,“醫國醫民,何忝於良相乎?”

「歷代名醫」陰德動天的“醫林狀元”龔廷賢

“沉潛診視,植方投劑,獲效如響”

就在龔廷賢為海陽王治療沉痾之時,開封一帶突發“大頭瘟”。此症“至春發為瘟疫,至夏發為熱病”,因“人受不正之氣”所致,且“士民多斃其症,閭巷相染,甚至滅門”。正當其他大夫都束手無策時,龔廷賢卻研製出了一種秘方,名為“二聖救苦丸”,即“用牙皂以開關竅而發其表,大黃以瀉諸火而通其裡”,且“一服即汗, 一汗即愈”。身強力壯的人服此藥“百發百中”;即使是體質虛弱者,也可先用人參排毒,若還沒好,服下牛蒡芩連湯,即可痊癒。因當時被他救活的人不計其數,河南巡撫(後擢升為工部尚書)衷貞吉便舉薦他為太醫院吏目。

龔廷賢有醫術,亦有醫德,他懷揣著“達則為良相,不達則為良醫”的志向,行醫六十多年。他一生未中科舉,但“王侯公卿賓禮敬慕,迎候接踵,贈以詩章、旌以扁額,絡繹不絕”。不僅是王侯、公卿,諸多考取了功名的進士也都曾為其撰寫的醫書作序、作紀,以此來頌揚他的良方與德行。

海陽莊恪王為《魯府禁方》一書作序時說,“餘聞龔子所著《(古今)醫鑑》、《(萬病)回春》、《(種杏)仙方》、《(雲林)神彀》四書,盛行於世,推其心仁且厚矣。”

明朝進士劉自強在《古今醫鑑》序中說,“龔生以是道舉而措之天下,鹹躋於仁壽之域”;“遂書之以著其用心之仁”。

曾任順天府治中的劉巡在《古今醫鑑》序中說,“龔子之心之仁,成是書而公於天下,又有大過人者。”

明朝進士茅坤為《萬病回春》一書作序時說,“金溪雲林龔君用醫術世其家,間行遊大梁,值疫甚,合境諸醫俯首而出其下”;“茲按龔君所撰次,與其功施大梁,固國醫也”。

萬曆年間的刑部尚書舒化在《萬病回春》序中讚歎道,“仁哉!孝哉!龔生之用心也”;“生雖不顯遇,而博濟仁澤”;“溯厥衣缽,蓋成乃父之志,而廣其仁。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龔生之謂哉!”

對於龔廷賢的秉性、為人,浙江布政使司參政徐汝陽在《敘雲林志行紀》中記錄得更詳細。在他看來,龔廷賢“生而岐嶷,仁孝天畀,襟度汪洋,卓乎為昭代人豪”;其“賦性廉介,樂於施濟而不責報”;遇到有人“酬以金幣而不可卻”時,他“雖受之,亦不私己,遺歸以賑宗族鄉黨之貧困者”。

在《敘雲林志行紀》中,徐汝陽尤其提到了龔廷賢的“純孝”,只因“父志在仁天下,即推所傳之秘集《古今醫鑑》、《種杏仙方》、《萬病回春》三書刊行於世,使人人按書而察其病,得以終天年而登壽域,大有功於天下後世”;又因“父志在鍾愛庶母所生二幼子”,於是他“以其所愛者而加愛焉,視之猶父然也。凡家業悉推讓之,又且另贈之以田,使安享其逸以承父歡”。此外,他還“讓祖產於叔父,貽濃資於仲弟,建祠堂以承先,立家訓以啟後,創大門以華宗,置義田以贍族”。

「歷代名醫」陰德動天的“醫林狀元”龔廷賢

良方與德行

龔廷賢不僅對自家族人恪守仁義,對他人、對世人也抱著一顆仁心。他曾“輸谷粟、賑饑民,而不忍其顛連;施棺木、瘞旅襯,而不忍其暴露;解衣裘、救寒士,而不望其後償;崇禮節、友賢良,而不爽其信行;還鬻女、返賣僮,而不索其聘財;憐鰥寡、恤孤獨,而不吝其濃費”。

在徐汝陽看來,龔廷賢“陰德動天,天心福善”,必定會“胤祚永昌,食濃報於無窮”。

除了治病的良方,“有補於世道”的龔廷賢還配出了一劑“勸善良方”。此方被記載於《古今醫鑑》中。他寫道,“為人大要,不過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者而已”,於是“擇二十四味良藥,著立一方,名‘千金不易丹’”。有趣的是,此丹中的“二十四味良藥”竟有一語雙關之妙:

為父要梔子 為子要香附 為母要蓮子 為子要知母

為兄要地榆 為弟要撫芎 為臣要鍾乳 為官要荊芥

夫妻要合歡 媳婦要慈菇 朋友莫阿膠 妯娌莫辛夷

為人要君子 待人要枳實 存心要濃樸 貽謀要遠志

鄉鄰要李仁 貧窮要甘遂 為富莫野狼毒 臨財莫枸杞

義理要決明 讀書要官桂 往事要蓯蓉 遇事要蜀葵

龔廷賢叮囑說,“日服一劑,每服用屋漏水、新良姜同煎,其味深長最宜詳玩。”

這位“王侯公卿賓禮敬慕”的名醫早年很欣賞這樣兩句話:一為“張子西銘”,即“天下疲癃生理殘障,皆吾兄弟”;一為韓子原之語,即“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從醫多年後,他依然不忘醫道之本。他在《雲林暇筆(凡十二條)》中寫道,“醫道,古稱仙道也。原為活人,今世之醫,多不知此義”;若“於富者用心,貧者忽略,此非醫者之恆情,殆非仁術也”;“醫乃生死所寄,責任匪輕”,“當以太上好生之德為心,慎勿論貧富。均是活人,是亦陰功也”。

作為謹守醫道、恪守仁孝的一代名醫,龔廷賢為後世所留下的不僅是藥到病除的良方和出神入化的醫術,更是從醫者本該擁有的志向、胸懷、操守與德行。@*#

參考資料:

《金谿縣誌》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萬病回春》敘雲林志行紀 徐汝陽

《萬病回春》序

《萬病回春》雲林暇筆(凡十二條)

《古今醫鑑》序

《魯府禁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