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管子創輕重之術,用貿易戰助齊國成春秋第一個霸主

由 君學演義 發表于 綜藝2022-12-03
簡介管仲還對楚國商人說:“您給我販來生鹿二十頭,就給您黃金百斤

一步百計 出自哪裡

《君學演義》第五章 百年稷下

第39回 管子輕重 成於經濟

自從老子、孔子、墨子之後,學問從官家壟斷逐漸在民間興起,到了戰國中後期,呈現百家爭鳴的盛況,而“稷下學宮”則是當時百家爭鳴的一個重要場所。

稷下學宮由田齊的第三代國君田午齊桓公(非春秋時代姜氏齊桓公),在國都臨淄西門外建立,到第五代國君齊宣王時期達致鼎盛,使齊國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繼魯國、魏國之後的天下學術中心。學宮存在於公元前375——前265年,後人稱“百年稷下”,延續至末代齊王田建時期消失,與田齊政權存在時間基本一致。

田午齊桓公欲學姜氏齊桓公稱霸,所以早期稷下學者主要是整理姜齊桓公的國相管仲的學說,編著了《管子》,原為86篇,今本存76篇,內容涉及到政治、軍事、經濟等,分治國篇、牧民篇、權修篇、立政篇、八觀篇、侈靡篇和五輔篇等。

管仲(公元前723年—前645年)的祖先是姬姓的後代,與周王室同宗。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後來家道中衰,到管仲時已經很貧困。為了謀生,管仲做過當時認為是微賤的商人。他到過許多地方,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見過許多世面,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管仲曾與鮑叔牙一起做皮毛生意,兩人友情至深,這就是著名的“管鮑之交”。後來兩人從政,分別投靠不同的公子,管仲投公子糾門下,鮑叔牙投公子小白門下,公子糾被逼自殺後,鮑叔牙向公子小白也就是後來的齊桓公推薦了管仲。

後世研究者認為管仲重視變法,是法家的鼻祖。管子對齊桓公說:“不方之政,不可以為國;曲靜之言,不可以為道。節時於政,與時往矣。不動以為道,齊以為行,避世之道,不可以進取。”意思是,不正確的政治措施,不能治國;侷限於靜止的理論,不能說明事物的道理。掌握好時代與政事的關係,就可以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前進了。把不動無為看作道,把所謂“齊”的思想看作“德”,這種消極避世主義,是談不上進取的。從管子上述思想看出,管子是主張政治是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革的。

管仲擔任國相時,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被齊桓公尊稱為“仲父”。孔子評價說:“齊桓公九次主持諸侯間的盟會,沒有使用武力而制止了戰爭,這都是管仲的力量。這就是他的仁德啊!”管仲沒有“忠君”,追隨公子糾自殺,子貢因此認為其不仁,孔子說:“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還享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平定四方蠻夷,恐怕我們也要像蠻夷一樣披散著頭髮,衣襟向左開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樣恪守小節,自殺在小山溝裡,而誰也不知道呀。”

“不以兵車”而“九合諸侯”,管仲主要靠的是他提出的治國“輕重之術”。所謂輕重,即是以國家權力,應對各種情勢,進行抑、揚,興、廢的調節,以達至政治管理目標。《管子·揆度篇》說:燧人以來,未有不以輕重為天下也。《管子·輕重戍篇》載,桓公問於管子曰:“輕重安施?”管子對曰:“自理國虙戲(伏羲)以來,未有不以輕重而能成其王者也。”在管仲看來伏羲的迎陰陽,神農的樹五穀,燧人的鑽燧取火,直到夏代的疏三江,鑿五湖等等都是以輕重之術治國的體現。這樣,古代統治者所推行的一切經濟措施和治國良法,都被管仲概括在輕重理論的範圍之中。

由於有經商的經歷,管仲將“輕重之術”應用於經濟領域得心應手。《管子》指出“歲有兇穰,故谷有貴賤,令有緩急,故物有輕重”,管子利用齊國在農業、海鹽、鐵器生產的比較優勢,透過國家調節貨幣供應量、官控鹽鐵、貯備糧食等辦法,調節生產量和市場價格,使齊國農、工、商協調發展,成為諸侯國的首富。

管仲用“輕重之術”在國際貿易中為齊國創富的同時,還向諸侯國發起貿易戰,達到削弱諸侯國而稱霸的目的。

魯莊公十年,齊師伐魯國,曹劌論戰,在長勺以“三鼓”之計迎戰,將齊國軍隊擊敗。欲稱霸的齊桓公上臺後,必先報此仇,收服魯國這個近鄰,便向管仲問計。

管仲獻上“齊紈魯縞”之計。齊國頒佈命令,要求全國官員、百姓的衣服由穿齊國的紈布改為穿魯國的縞布,導致縞布漲價;同時禁止齊國百姓織縞布,卻對魯國開放。魯國一看織縞能大掙齊國的錢,魯國上下形成了全民織縞而放棄糧食生產。一年後,齊國下令拒絕再用魯國的縞布,而這時魯國陷入糧食短缺,齊國此時又宣佈糧食漲價。魯國不得不高價向齊國購糧,由此經濟崩潰,最終被迫簽訂不平等盟約,向齊國服軟納貢。

後來,在對付大國楚國時,管仲用了同樣的辦法,即“買鹿制楚”。

管子創輕重之術,用貿易戰助齊國成春秋第一個霸主

《管子·輕重戊第八十四》記載:桓公問管子:“楚國為強國,其人民熟悉戰鬥之道。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為之奈何?”管子對答:“我們也可用戰鬥之道對付楚國。”桓公問:“什麼意思?”管子對答:“您可以高價收購楚國的生鹿。”桓公便營建了百里鹿苑,派人到楚國購買生鹿。楚國的鹿價當時是一頭八萬錢。管仲首先讓桓公透過民間買賣貯藏了國內糧食十分之六,其次派左司馬伯公率民夫到莊山鑄幣,然後派中大夫王邑帶上二千萬錢到楚國收購生鹿。楚王得知後,向丞相說:“錢幣是誰都重視的,國家靠它維持,明主靠它賞賜功臣。禽獸,不過是一群害物,是明君所不肯要的。現在齊國高價收買我們的害獸,真是楚國的福分,上天簡直是把齊國送給楚國了。請您通告百姓儘快獵取生鹿,換取齊國的全部財寶。”楚國百姓便都放棄農耕而從事獵鹿。管仲還對楚國商人說:“您給我販來生鹿二十頭,就給您黃金百斤;加十倍,則給您黃金千斤。”這樣楚國即使不向百姓徵稅,財用也充足了。楚國的男人為獵鹿而住在野外,婦女為獵鹿而住在路上。結果是隰朋讓齊國百姓藏糧增加五倍,楚國則賣出生鹿存錢增加五倍。管仲說:“這回可以取下楚國了。”桓公問:“怎麼辦?”管仲回答:“楚存錢增加五倍,楚王將以自得的心情重新經營農業, 因為錢增五倍,總算表示他的勝利。”桓公說:“不錯。”於是令人閉關,不與楚通使。楚王果自鳴得意而生產糧食,然而糧食不可能三個月而得,楚國糧食價格高達每石四百錢。齊國便派人運糧到齊國芊邑的南部靠近楚國的邊境出賣,楚人紛紛跑到芊邑買糧,投降齊國的有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齊國用貿易戰的辦法,還收服了代國,控制了衡山國。

田午設立稷下學宮,廣攬賢士,著名的有淳于髡、鄒忌、段幹綸等,大約就是在田氏桓公晚期來到齊國。

田齊第四代齊威王剛上臺時,徹夜陶醉於酒宴,不理政事,將國事委託卿大夫。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在旦夕,身邊近臣不敢進諫。齊威王飲酒時喜好說謎語,淳于髡就用隱語勸諫說:“國中有大鳥,落在大王庭院裡,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猜這是什麼鳥?”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衝雲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縣長官來朝上奏抗敵之事,每獎賞一人,便處罰甚至誅殺一人;又發兵禦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佔的土地歸還齊國。

除接受淳于髡一鳴驚人的勸諫外,齊威王還接受了平民琴師鄒忌的進諫。鄒忌借講琴理談治國方法,齊威王拜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強大的魏國軍隊,公元前334年,齊威王和魏惠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齊國開始稱雄於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