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這十年·追光者|陳立群:“宏志”之路 濱江起航

由 濱江釋出 發表于 綜藝2022-12-23
簡介他們或為曾經伸出援手的華水芳、高小榮等濱江愛心人士的幫助所感動,或為長河高中老師們對愛與責任的堅守而鼓舞,或被高新區(濱江)的現代化城市所吸引,他們都在新的職業場域中傳承著“宏志精神”

縣級局長是什麼級別幹部

十年砥礪奮進,奮鬥成就永恆。向上的力量蘊藏在每一位濱江奮鬥者身上。即日起,區融媒體中心推出特別報道《這十年·追光者》,讓我們跟隨他們的故事,感受高新區(濱江)的非凡十年。

圖片

圖片

圖片

我為教育而生,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人,教好書。

——陳立群

1999年,我來到位於濱江的長河高階中學擔任校長,那時候的濱江更接近於鄉村。

圖片

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

因家境困難一度輟學,後來遇上改革開放,知識改變了命運,考上大學,人生軌跡得以改寫,所以總想為寒門學子施以援手。

因為我知道,那些孩子和當年的我一樣,他們只是缺少了一個機會。

抱著這樣的願景,2001年,我們在浙江省內首創“宏志班”,招收家庭貧困但學業優良的孩子。

不過,宏志班成立之初招生很不順利。

我記得,第一屆宏志班學生招生是從臨安、蕭山、濱江、桐廬、建德以及淳安等地的困難家庭入手。第一步家訪,我和老師們挨家挨戶上門,勸孩子走出去讀書,告訴他們學費可以全免,並額外補助生活費。但有些家長似乎不“領情”:有的擔心孩子的安全,一個人在外不放心,還有的誤以為我們是騙子。

經過多次走訪,功夫不負有心人。漸漸地,許多村民知道了長河高中有個宏志班。一個、兩個、三個……報讀宏志班的學生越來越多,這個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首批宏志班學子參加高考,就造就了當年杭州教育界轟動的新聞——全班51人中,45個上了一本線,第一名被清華大學錄取。

這在濱江、杭州乃至全省掀起了一股“宏志熱”。招生範圍,也從杭州的區、縣(市)擴大到浙江省內欠發達地區。同時,我們組成研究團隊,沿著“創辦宏志班——提煉宏志精神——宏志精神的遷移——精神教育”這一脈絡一路前行。

我在長河高中擔任校長13年,感受到了學校與濱江的同步快速發展。

圖片

在濱江區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學校異地遷建,有了標準化的嶄新校園。“宏志精神”也發展到“高遠的志向、高昂的志氣、高雅的志趣”新內涵,更多學生從中受益。在我手上,宏志班共招生12屆,951名貧困家庭孩子都考上了大學,不少學生還考上了北大、清華、浙大等名校。

長河高中的校門外現在還寫著一句話:“人類道德的基點是愛心和責任感。”體現我的教育理念:人生而平等。一個人的成功,就是父母生予的先天潛能,能夠得到正能量的最大化發揮。在學生走向成功的過程中,老師有給予幫助的責任和義務。

離開長河高中後,我與濱江的故事仍在續寫。

圖片

從1999年到現在,我一直住在濱江,可以說濱江是我的故鄉之一。貴州臺江縣、甘肅舟曲縣、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這十年,每次都是從濱江出發,奔赴其他地方支教,從這片土地上萌發的“

宏志精神

”也被帶到了各地。

而當初播撒下的愛的種子,如今已如蒲公英一樣傳遞。

像周鹿、陳凌群、邵增傑等一大批宏志生大學畢業後都選擇回到了濱江工作。他們或為曾經伸出援手的華水芳、高小榮等濱江愛心人士的幫助所感動,或為長河高中老師們對愛與責任的堅守而鼓舞,或被高新區(濱江)的現代化城市所吸引,他們都在新的職業場域中傳承著“

宏志精神

”。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未來,我想以濱江為起點,奔赴西部各省的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持續開展教育幫扶工作。

文字/吳瑾熠

製圖/嵇思蘊

編輯/韓蓉蓉

一審/史申

二審/劉姿吟

終審/季斌凱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