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由 方待夜半聽君語 發表于 綜藝2022-12-26
簡介大雄寶殿內景大雄寶殿西壁壁畫大雄寶殿外簷柱頭及補間鋪作後尾內槽轉角梁枋、斗栱內槽柱頭及補間鋪作鉤闌華版鏤空圖案叄 | 塑像薄伽教藏殿內的藻井和內槽彩畫,大都是遼代原物

太平殿的樣貌現在是什麼樣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遼金時代雖然在時間上和兩宋為同一時期,但它的建築、造像風格上承唐韻,氣態粗獷有力而不失線條的靈動變化,實為生動可愛。而華嚴寺匯聚了大量遼代遺存的建築、塑像,樣貌完整,在一千年戰亂太平的迭代中倖存至今。其在文物界的重要性和藝術成就上的高度自不用贅述,本文僅以一本80年代出版的<華嚴寺>一書中的部分舊影文字,重賞這座曾為帝都古寺的精魂。

大同是我國北方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北魏時稱平成,自道武帝在此建都起,到孝文帝南遷洛陽止,近百年間這裡一直都是北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華嚴寺在山西省大同市內的西南隅,

坐西向東

,打破了一般佛寺坐北朝南的慣例。這是遼代特有的一種佛寺建築習尚。《新五代史。四夷傳附契丹傳》記載:

“契丹好鬼而貴日,每月朔旦,東向而拜。其大會聚視國事,皆以東向為尊,四門樓屋,皆東向。”

這說明,佛寺東向,是契丹族原始居住習俗、好鬼拜日信仰與佛教形式相結合的產物。

遼代佛教主要屬於密宗系統,是佛教中的一個支派。密教遵奉毗盧遮那佛(是華嚴經十種佛中第九身性佛的其中一個功德名號。在密宗法系中身位最高,即大日如來),它是以神秘的咒術儀禮為特徵,主張即身成佛。

貳 | 寺院

華嚴寺的建立年代說法不一。有的說是“肇自李唐”,有的說是“唐尉遲敬德增修”,有人推測可上溯至北魏時,但都因缺乏確鑿的資料而難以考定。根據現存實物考察,

以建於遼興宗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的薄伽教藏殿的年代最早

。道宗清寧八年

(公元1062年)

“十二月……癸末,幸西京(即大同)”

(《遼史。道宗紀》)

“建華嚴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

(《遼史。地理志》)。這時的華嚴寺,已不僅是參禪禮拜和儲存經藏的佛教道場,而且還是遼皇室的祖廟。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殿內梁下遼代重熙七年題記

中國封建社會,每逢一次改朝換代,就要帶來一次兵連禍結的戰亂和破壞。明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寺院一度沒為官產,

“改大殿為大有倉,二十四年,即教藏,置僧綱司,復立寺”

。這裡的大殿,指

大雄寶殿

;教藏指

薄伽教藏殿

。這時均分別修治,周圍增建了一批建築物。因此,明萬曆九年

(公元1581年)

《上華嚴寺重修碑記》中,已明確標明“上寺”。

從此,華嚴寺便分成了隔路相望的兩組建築,各開山門,分別進行修建:以

大雄寶殿

為中心的一組稱

上華嚴寺

;以

薄伽教藏殿

為中心的一組稱

下華嚴寺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上下華嚴寺全景

清初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因發生姜瓖兵變,華嚴寺又罹戰火。此後,曾多次修葺附屬建築,

現存的上、下寺兩組建築,除薄伽教藏殿和大雄寶殿為遼、金故物外,其餘都是晚近重建的

,所以佈局顯得侷促,結構也趨於纖巧。清末以來,舊華嚴寺更是百孔千瘡,風雨飄搖了。

薄伽為薄伽梵之略,又作婆伽婆,梵語,譯為“世尊”,是佛的十個名號之一;教藏,指佛教的經典。薄伽教藏殿自遼中葉以來,就是華嚴寺的藏經閣。現在殿內所藏的遼代佛經雖已散佚,但藏經用的經櫥(壁藏)和天宮樓閣依然存在,它和大殿以及殿內的遼代彩塑,都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薄伽教藏殿內的壁藏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壁藏西北部銜接處結構

薄伽教藏殿採用了我國傳統的木骨與斗栱相結合的建築手法,具有簡潔、疏朗的特色,整體外觀穩固、輕巧,是國內現存遼代小型殿閣式建築的典型。殿內支柱的配列比較特殊,當心間只有兩根支柱,稱為

“金柱”

,左右次間除有前後金柱外,還有一個

“分心柱”

,用以承接屋頂重量。這種配列方式,在保持合理承重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擴充套件了建築物內部的空間;既便於宗教禮拜活動,又節省了木料,說明九百四十年前我國民間建築匠師就已掌握了科學的結構方法。

殿內外斗栱共有八種。外簷柱頭為雙抄重栱計心造五鋪作,式樣簡單、洗煉,全無繁複、支離的弊病,尺度比例與建築本身權衡恰當。補間鋪作一律一朵,櫨鬥未放在普拍枋上,下承蜀柱,這種形制介乎唐、宋之間,與柱頭鋪作並施,顯得主次分明。轉角鋪作加了抹角栱,用以分負簷角荷重。

這種做法,既非唐代遺制,又未見之於《營造法式》,類似河北薊縣獨樂寺觀音閣上層轉角鋪作,是遼代特有的手法。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薄伽教藏殿外簷斗拱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薄伽教藏殿匾額

古代建築的權衡比例,與材栔是分不開的,這個殿經過實測,材的廣(寬)、厚(高)大體與宋《營造法式》相符,而栔的廣厚,較《法式》為大,這顯然是受到唐制的影響。因為,薄伽教藏殿建立年代,早於《營造法式》六十二年,當系受到唐代遺規的影響。遼的地域,包括燕、雲一帶,唐和五代的文化對它的影響,無疑比北宋的影響要大。直到金代疆域擴充套件到淮河流域,北宋出現的許多新手法才傳到這裡。因此,基本上可以說,遼乃唐制。

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要建築,在遼末被毀後又於金代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重建。殿內中央有大佛五尊,按照宗教的要求,需要一個相當寬敞的殿堂,以便於禮拜瞻仰,因而採用了

“減柱法”

;在中央七間大的地方共減少內槽金柱十二根,並使外槽的柱子略向裡推進。這樣,既減少了殿內柱子密度,又能合理承重,並節省了不少建築材料。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大雄寶殿近景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大雄寶殿屋頂的鴟吻

大雄寶殿瓦頂高聳、出簷深遠,簷頭高達9。5米,出跳遠至3。6米,沒有斗栱,是難以想象的。大殿的外簷斗拱,共有五種,均為五鋪作,形制碩大有力。其中當心間的兩個梢次間的補間鋪作,分別施用60°和45°兩種斜栱,富有變化,這是遼金建築的獨特風格和燕雲一帶建築的地方特色。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大雄寶殿內景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大雄寶殿西壁壁畫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大雄寶殿外簷柱頭及補間鋪作後尾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內槽轉角梁枋、斗栱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內槽柱頭及補間鋪作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鉤闌華版鏤空圖案

叄 | 塑像

薄伽教藏殿內的藻井和內槽彩畫,大都是遼代原物。如藻井和佛像背光上的網目紋,是最常見的一種遼代紋飾。平棊上的長體飛天,飄逸流動,宛如浮空。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遼代彩畫飛天

殿內這些塑像除少數是明清補塑的以外,完整地儲存了二十九尊遼代塑像。這些遼代塑像,有

“三世諸佛、十方菩薩、聲聞、羅漢、一切聖賢”

。殿內壇的中央並列著三尊如來佛,四角配置四個面目慍恂的護法天王。在三佛和護法天王間,還雜然相陳著許多弟子、菩薩和供養童子等塑像。塑像全部賦色,面部和冠上貼金。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遼代塑像全貌

這些菩薩,神情形態各不相同,它們或盤跏趺坐,或跪坐,或站立;有的合十、有的揚手,塑造技法嫻熟如出一人之手,人們走進殿堂,恍如置身在人群之中,全無一般佛殿中那種寂靜、肅穆的感覺。這些塑像兼有唐代塑像的豐滿、沉鬱,也不乏宋塑中富有生活氣息的特點,雖說是佛、菩薩的形象,但他們是人間的“神化”。菩薩大都身姿秀美,具有賢淑的女性風度。

其中有一尊塑像,上體微裸,身體自然地斜立著,側臉冥思時,雙手合十嚶笑,婉麗動人。這就是聞名的

“合掌露齒菩薩”

。不同於現在我們在寺院裡常見嚴肅呆板的神佛造像,年代久遠的遼塑完全突破了宗教造像的拘囿,而富有鮮活的生命。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菩薩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菩薩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菩薩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菩薩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合掌露齒菩薩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菩薩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菩薩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菩薩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菩薩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脅侍菩薩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迦葉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阿難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護法天王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供養童子

大同華嚴寺|遼金巨剎,巍然向紫穹

供養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