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拉克司內斯|195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作品|集合(週末好文!)

由 如意王學習室 發表于 綜藝2023-01-11
簡介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拉克斯內斯斯創作了《莎爾卡·伐爾卡》(1931—1932)、《獨立的人們》(1934—1935)和《世界之光》(1937—1940),這三部長篇小說奠定了他在文學界的地位

對生活很迷茫看什麼書

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動、史詩般的力量,使冰島原已十分優秀的敘述文學技巧更加瑰麗多姿。 ———— 獲獎理由

全文共1999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拉克司內斯|195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作品|集合(週末好文!)

赫爾多爾·奇裡揚·拉克司內斯(又譯為拉克斯內斯斯,1902—1998),原名哈爾多·格維茲永松,是一位著名的冰島作家。

拉克斯內斯斯三歲時隨父親遷居鄉村中,並開辦了拉克斯內斯斯農場,這座農場見證了拉克斯內斯斯的童年,因此拉克斯內斯斯與這一農場產生了深厚的友誼,並以此農場的名字作為他的筆名。

拉克斯內斯斯從小就富有文學天賦,7歲時就自主創作詩歌,16歲時選擇了離校進行自學,同時開始了文學之路。

拉克斯內斯斯在17歲時(191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大自然之子》,這部作品透過浪漫的氛圍和文字展示了冰島的鄉村風光和生活場景。

之後他對神學、哲學以及拉丁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進行了長時間的自學,而他自學的經歷成為了他寶貴的素材,並於1924年創作了展示他自己信仰轉變以及自我內心剖析過程的《在聖山下》。

拉克司內斯|195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作品|集合(週末好文!)

同年,由於對天主教強烈的嚮往,拉克斯內斯斯移居倫敦,並在其耶穌會進行研究工作。

次年,他遷至羅馬居住,並接受聖職,然而多種信仰、宗教、哲學思想的混雜使他的內心產生了極其強烈的矛盾感。

因此,在1927年,拉克斯內斯斯出版了一部長篇小說《來自克什米爾的偉大織工》,這部自傳性小說,透過描寫主人公在各種思想中選擇一種信仰而感到內心痛苦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他在那一階段進行的苦惱的內心鬥爭。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拉克斯內斯斯創作了《莎爾卡·伐爾卡》(1931—1932)、《獨立的人們》(1934—1935)和《世界之光》(1937—1940),這三部長篇小說奠定了他在文學界的地位。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他又創作了《冰島之鐘》(1943)、《聰明的少女》(1944)和《哥本哈根的火光》(1946),這三部歷史性小說以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冰島被丹麥王國侵佔的歷史為背景,反映了當時冰島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

除此之外,拉克斯內斯斯還創作了一系列的長篇小說,例如:1952年的《快樂的戰士》和1968年的《城堡下的快樂》,以及一些超現實主義的抒情詩等。

拉克司內斯|195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作品|集合(週末好文!)

《莎爾卡·伐爾卡》講述了在冰島的一個小漁村,有一個善良的漁家女莎爾卡·伐爾卡,她是一個私生女,從小跟隨母親西古麗娜流浪。

儘管這對母女品德高尚,甚至願意為了他人的幸福犧牲自己,然而她們並沒有得到他人的善待。

罪惡的斯泰因泊爾經常欺辱西古麗娜,同時還惦念著莎爾卡·伐爾卡,最終導致西古麗娜自殺。

而給漁村帶來社會主義的理想的阿納多爾則成為了莎爾卡·伐爾卡所追求的生存下去的光明。

小說的最後,阿納多爾離開了漁村,莎爾卡·伐爾卡卻成為了希望的傳遞者,她將漁民和工人組織起來進行鬥爭,並改變了漁村的命運。

這部作品透過塑造莎爾卡·伐爾卡這一善良果敢的形象,反映了底層人民的苦難,諷刺了社會的不平等。

拉克司內斯|195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作品|集合(週末好文!)

《莎爾卡·伐爾卡》是拉克斯內斯斯的文學創作進入成熟時期的一個標誌,表達對勞苦大眾同情的同時,還對人類社會所處的境遇進行幽默的嘲諷,這兩種對立的情感構成了他獨特的文學風格。

另外,這部作品也開了拉克斯內斯斯以冰島為背景進行文學創作的先河。拉克斯內斯斯在這部作品中並沒有過分的誇張和強烈的個人情感的表露,他客觀而寫實的講述這個故事,但故事本身卻引起讀者們的深刻思考。

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是引人同情的,與此同時,也讓人感到無奈,他們世世代代這樣痛苦的生活著,他們並不因此感到絕望,甚至感到自豪。

他們是打心底裡不認為他們的生活應該被改變,因此理想主義的阿納多爾更像是從天而降的人,然而思想上的不平等並不能使阿納多爾成為改變他們生活的人。

而來自於他們之間的莎爾卡·伐爾卡卻可以成為“改革者”,就像一個人的改變是需要主觀能動性一樣,一個群體的進步也需要來自他們心底的屬於他們自己的聲音。

拉克司內斯|195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作品|集合(週末好文!)

這令我想起之前看的一部影片《廁所英雄》,主要講述一個印度富家女因為愛情嫁到了鄉村,而在鄉村,一般人家是不在家中修建廁所的,同時並沒有公共廁所提供給女性,因此一直以來女性都是等夜幕降臨結伴去田地裡上廁所,但這並不能完全保護女性的隱私。

一開始富家女並不能理解,但是大家都在勸說她,她便“入鄉隨俗”,但是有一天她在田地裡上廁所的時候被公公撞見,這使得她再一次清醒了。

她努力為女性伸張正義但是卻遭到同村女性們的反對,她們認為她們世世代代就是這樣,也沒覺得屈辱,但是富家女爭取權益的過程卻使她們極為尷尬。

最後,富家女以及她的丈夫為鄉村爭取來了公共廁所,也開始在家中修建廁所,逐漸女性的隱私開始得到了人們的尊重。

雖然這部影片講述的是關於女性保護的問題,但是與《莎爾卡·伐爾卡》有著一個相似之處,那就是起初阻礙社會生活變得更好的恰恰是那些被不平等、不合理的社會生活“摧殘”著的人們自身。

也許,這也是拉克斯內斯斯諷刺性幽默的靈感來源吧。

拉克司內斯|195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作品|集合(週末好文!)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如意王學習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