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方寸說遍天下事,墨色寫盡中華情

由 不規則圖形 發表于 綜藝2021-05-17
簡介因此,我們可以說,筆墨紙硯不僅是文人的個人生活,也曾經包羅永珍地說遍了華夏大地上的大小事,抒寫過種種隱秘的、複雜的、使人感動的情愫,為我們描繪了古代生活的生動圖景,讓我們能夠有機會去一探自己的文化之根,找尋那汩汩流淌於我們血液卻不能真實觸碰

方寸天下是什麼意思

方寸說遍天下事,墨色寫盡中華情

工筆畫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至今已傳承了五千年之久。在文化的繁衍生息過程中,文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承擔了傳遞思想的責任,而它們的載體又是我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對於這四寶,古代文人都有著十分深刻的感情。唐代才女薛濤《四友贊》有云:磨潤色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煤而黯黯,入文畝而休休。必得觀察細緻才能寫出如此生動跳脫的文字,筆墨紙硯受喜愛的程度可見一斑。不只薛濤,其他文人墨客也曾歌詠過筆墨紙硯。宋代書法家米芾雲:象管細軸映瑞錦,玉麟棐幾鋪雲肪,極言筆的精巧細緻,紙的瑩潤細膩。楊萬里曾書:急磨玄圭染霜紙,撼落花須浮硯水,這墨色經硯臺研磨,變得那麼地生動,濃淡有致。

時代在變遷,現代人已經漸漸接受了科技的饋贈,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用電腦和鍵盤打字,那一縷墨香彷彿已經漸漸飄遠,筆墨紙硯不再是人們手邊物,而逐漸成為小眾愛好,或成為藝術品。誠然,筆墨紙硯的精妙當得起藝術品的身份,但既已居廟堂,就總讓人覺得似乎染不得塵埃,不免心生惋惜。可回望歷史,筆墨紙硯之下誕生的並不只有“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繁華,也有“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的幽靜,更有“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的野趣。

因此,我們可以說,筆墨紙硯不僅是文人的個人生活,也曾經包羅永珍地說遍了華夏大地上的大小事,抒寫過種種隱秘的、複雜的、使人感動的情愫,為我們描繪了古代生活的生動圖景,讓我們能夠有機會去一探自己的文化之根,找尋那汩汩流淌於我們血液卻不能真實觸碰到的中華魂。何以為根?何以為中華文化之根?文字的堆砌、嚴肅的說教、冰冷的斷壁殘垣不能直接傳達文化。文化是一種感情,思想,一種氣魄,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文化更是與我的同胞共同繼承的歷史,是一群人無需言語也能猜透的默契,是精神的基因和密碼,子子孫孫地烙印在靈魂深處。

筆端有風月,也有山野。寫不盡、書不完的不只有古人詩情,更有今人的傳承。儘管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但我們作為中國人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方式,我們的文化背景和精神核心或許依然保留在內心深處。厭倦鍵盤“啪、啪”的噪音時,意欲拿起手機消磨時光時,或許我們該放一放焦躁的心情,不妨重拾筆墨紙硯的雅趣,讓那一絲墨香滌盪我們的精神,用一抹墨色漂淨生活的雜質,讓中華文化塑造我們的情志,薰陶我們的審美,昇華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