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他16歲寫下這首詞,千百年無人超越其深情

由 七里河融媒 發表于 綜藝2023-01-18
簡介——元好問【癸巳五月三日北渡】這些年,他留下詩1380餘首,詞380餘首,散曲6首,散文250餘篇,小說4卷202篇,除此之外他抱著“國亡史興,己所當任”的愛國信念,以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憑著多年的奔波,他積累了相當多的金朝君臣遺言往行的資

無水不成章前一句是什麼

公元1205年,一個十六歲的讀書人開始踏上了人生的科考之路。

這是他第一次參加科考,從未離開過家門的他對一路上的景色充滿了好奇,見什麼問什麼。

一路走一路問。

這天,他在赴試途中遇到一個獵人,獵人滿臉風霜,卻面帶得意,因為就在剛剛他用彎弓將一對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隻,另一隻在空中盤旋哀鳴,確信伴侶已死,然後俯衝了下來,一頭撞死在地上。

讀書人有些不相信世間還有這樣的事情,伸長了脖子往獵人的簍子裡看了看,果然看到了兩隻已經死去的大雁,讀書人頓時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他花錢將兩隻大雁的屍體買了下來,並且將它們安葬在了一起,並且特意用了一塊木頭,立下了一塊墓碑,上面刻著“雁丘”兩個字。完事後,讀書人覺得應該讓世人知道點什麼,感慨之餘,讀書人填了一首詞。

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撲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其詞雲: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讀書人不知道,因為他的這個舉動,產生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他埋葬大雁之地,成了著名的文化景點——雁丘。

而他的這首詞,因為以雁擬人,譜寫了一曲悽惻動人的戀情悲歌,成為千百年來寫情的第一名。無數陷入愛情之中的男女老少總會對著自己的另一半一邊落淚,一邊發問“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他16歲寫下這首詞,千百年無人超越其深情

南宋 馬麟 春郊回雁圖區域性

這個十六歲的孩子,叫元好問。

這個名字不是很出色,至少沒有達到人人皆知的地步,但他的人生卻十分的出色。

他出身名門,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七歲就能寫詩,被人譽為“神童” 。他十一歲時,父親元格在冀州任職,元好問得到了翰林侍讀學士兼知登聞鼓院路擇的賞識,路擇“愛其俊爽,教之為文”。這樣好的讀書苗子,註定是要成為老師眼裡的搶手貨,十四歲時,元好問又師從著名的博士導師郝晉卿,自此“博通經史、淹貫百家”。誰都知道,這是一個讀書天才,他的未來只差一場重要的考試就可以走上人生的巔峰。

然而,命運總是捉摸不透的,當你認為十拿九穩的事情,卻偏偏,總也抓不住,比如考試,你以為靠著實力,你能拿到第一名,看了成績才知道,自己是最後一名,你會說,這次沒發揮好,下次第一名一定是我的,因為我夠努力,夠有天賦。

但現實總不是那麼讓人如願。

世上總有那麼一撥人,你看見他們沒怎麼學習,但只要考試,第一名總是他們的。但也有一撥人,他們讀書很有天賦,卻不擅長考試,很不巧,元好問就是屬於第二撥人。

公元1205年,十六歲的元好問開始走上人生的考場,因為是第一次,他並不緊張,還有些興奮,期盼著這一場考試早些結束,好給自己放一個長假,放鬆放鬆一直緊張的大腦,為此他帶著必勝的心走入了考場。

考試很順利,他是第一個上交試卷的,幾個月後,他第一個查閱了結果。

對不起,查無此人。

他落榜了。

他有些茫然地看著這個結果,很不情願地相信眼前的結果是真的,然而現實告訴他,這個比真金白銀還要真。

帶著不甘,他等了三年。

泰和八年(1208年),他十九歲,走入了長安參加府試,結果又未中。

他咬牙看了許久,才勉強接受了這個現實。

還考麼?

考,讀了這麼多年,憑什麼不考,我就不相信,我讀書第一名,考試考不過一個學渣。

帶著失落和憋屈,他再一次回到了家鄉,三年又三年的練習題堆積如山,每次他都做好了一把火燒掉的準備,然而三年後又三年,他能做的只有拍去封面的灰塵,重新開啟,重新閱讀。為了取得最佳的閱讀效果,他將這些資料搬到離祠堂幾十裡外的定襄遺山開啟了刷題模式,自己還給自己取號“遺山山人”——一個被高考遺棄的男人。

他相信,自己已經失敗來了兩次,這樣的日子,自己只要再堅持一下,屬於自己的成功一定會到來的,但蒙古人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切,再好的寧靜,再好的才華,在戰火面前,都顯得那麼的渺小,蒙古大軍突襲秀容,其兄元好古喪生,數十萬百姓為此喪失了生命,為了活命,他不得不舉家遷往河南福昌,開始走上了逃亡之路。

他16歲寫下這首詞,千百年無人超越其深情

金 楊微 二駿圖區域性 圖源:菊齋高畫質書畫庫

這樣的日子,他過了四年,一直到公元 (1212年),他從戰火裡走了出來,第一時間步入了考場。這是他人生的第三次參加考試,前前後後用了七年時間,七年裡,他從沒有放棄過讀書,刷題,哪怕是高考的試題每年都在變,他都沒放棄過。

他始終相信,自己應該是有才華的,屬於自己的那場勝利一定會到來。

這次一定會高中。

他默默地告訴自己,然而上天還是殘忍的拒絕了他。

考試再一次失敗。

還來麼?

還來。

為了減輕諸位的心理壓力,這裡直接說結果,兩年後,元好問再一次名落孫山。

不能不說,有些人,還真就沒那個考試的命。

但這次和前三次的失敗相比,有那麼點不同,透過這次考試,他獲得了不少好友、權要如趙秉文、楊雲翼、雷淵、李晏等,文學創作上更是碩果累累。

有人說,一個人的詩詞好不好,不是看他春風得意的時候,而是人生最失落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他們心思更細膩,嗅覺更銘感,眼光更深邃,情感更豐富、才華更卓越,寫的詩詞更具有歷史厚度感。

應該說這句話是對的。

失落的這段日子裡,元好問的詩寫得那叫一個好,除了文章開頭的那首,他還留下了《箕山》《元魯縣琴臺》等經典名作,據說當時的禮部尚書趙秉文對這兩篇文字就十分的喜歡,公開場合裡除了給他點贊之外,還留下了一句評語“你小子就是地地道道的才子。”

有這樣的文化大咖點贊,“元才子”的大名不脛而走,各種培訓班紛紛給他投來了橄欖枝,給出的報酬大得嚇人。

人生的轉變很多時候就在那麼一轉眼的功夫,一直考高失敗的元好問,終於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場勝利。

儘管在此之前,他人生的第五次考試,依舊是榜上無名。但第六次紅色的榜單上寫上了他的大名。

公元1221年,元好問高中,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他整整奮鬥了十六年。然後歷史再一次與他開了一個小玩笑,這一年他三十二歲,而錄取他的正是賞識他的禮部尚書趙秉文,

這下算是捅了馬蜂窩,儘管他靠的是硬實力,但這個結果,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是走後門,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選擇了最直接、也是最沒有後路的一條路,他撕毀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大不了我三年後再來,我已經考了六次,不差這一次。

有才的人總是任性的,偏偏他有任性的底氣。

三年後,三十五歲的元好問第七次走入考場,他很幸運,強大的硬實力讓他再一次獲得了高中。

這一次他沒有猶豫,直接去報到了,沒多久他被任為權國史院編修,留官汴京,這只是一個八品史官,俸祿並不高,生活在繁華的汴京,生活的壓力可想而知了。

但他沒有抱怨,路是他自己選的,再苦也要自己走完。

不久,他下鄉了,短短几年的功夫,他去了鎮平、內鄉、南陽,做過幕僚、幹過編輯,這些頻繁而瑣碎的工作非但沒有消磨他的銳志,反而給了他工作的經驗。

在南陽做縣長期間,他在任上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成績斐然。河南志書稱他“知南陽縣,善政尤著”。《南陽縣誌》記載:“南陽大縣,兵民十餘萬,(元好問)帥府令鎮撫,甚存威惠”。

這一波操作,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這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這是一個肯用心做事的人,這是一個能力特別出眾的人,這是一個能吃苦的人,這樣的人不該浪費。

在認識到元好問的能力和人品後,朝廷以火箭的速度提拔了這個在基層工作了數年的官員,幾個月後,元好問調任尚書省令史,移家汴京,此後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轉任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官至翰林知制誥 。堅持了多年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回報,元好問似乎看到了多年堅持考試的自己。

好的生活似乎在招手,人生似乎要逆轉。

鹹魚要翻身了。

這是元好問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然而一切的一切只是想法,很快就被現實無情的摧毀了。

因為戰爭來了。

公元1233年,蒙古軍圍汴京,元好問被圍城中。金哀宗逃出京城,兵敗衛州後逃往歸德府,在經過了最初的恐慌後,元好問隨著大軍投降做了一名俘虜。

眼看著人生就要徹底淪為鹹魚,在臭水溝裡打滾。命運卻選擇伸出了援手。

因為文字功夫好,他被當朝宰相耶律楚才看重,這位宰相大人本是金國人,在金仕至左右司員外郎。蒙古軍攻佔金中都時,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為臣。耶律楚材先後輔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餘年,擔任中書令十四年之久 ,提出以儒家治國之道並制定了各種施政方略,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耶律楚才自幼學習漢籍,精通漢文,年紀輕輕就已“博及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著”了。這樣的人很清楚,一個剛剛建立的龐大帝國最需要的不是一波接著一波的戰功,而是少之又少的人才。

元好問卓越的才華讓耶律楚才欣喜若狂,明確表示這個人就是自己要保護的物件,任何的高官任他選,然而面對耶律楚才丟擲的橄欖枝,已經五十歲的元好問直接說出了No。理由是,自己無心做官,但出於好意,他給耶律楚材留下了一份長達五十四個中原秀士的名單,這些人都是大才,只要設法保護好都可以重用。

事實證明,這份名單的含金量很足,五十四個人,沒有一個是水平差的,這些人也為後來元朝在中原的建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而他自己則痛心金國的淪亡,併為了以詩存史,勤奮編輯金國已故君臣詩詞總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則寓有緬懷故國和以金為正統的深意。儘管有些不合時宜,但這份亮瞎眼的成績單,讓整個大元對元好問都十分的重視,幾乎所有人都那麼認為;這是一個有著出色才華,有著卓越眼光,還有一顆忠心的文化人,這樣的人應該被我們大元重用。

正是這個好印象給了他面見忽必烈的機會,公元1252年,已經六十二歲的元好問覲見“駐桓、撫間”的忽必烈,其目的是說服忽必烈尊信儒學,並請他為“儒教大宗師”,促使其任用儒士治國。

其實他大可不必如此,但現實告訴他,人活著總得做點什麼,看著那些和自己一樣的讀書人,卻因為國籍不同而遭受到各種刁難,讓他痛苦不堪,出於保護,他才拉下臉皮來要這個什麼“儒教大宗師”。只可惜結果並不理想。

曾經多少次不想看到的局面,竟一天天的在自己的眼前上演,而自己偏偏無能為力。

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好比一把鋼針,深深刺入了他的心中,讓他疼痛不已。

既無力改變,那唯有記錄。

他開始學習誦讀杜甫,走上了一條“以詩存史”的創作道路,於是那幾年,我們常常能讀到這樣的詩句。

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歧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

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

從誰細向蒼蒼問,爭遣蚩尤作五兵。

——元好問【歧陽】

其一

道傍僵臥滿累囚,過去旃車似水流。

紅粉哭隨回鶻馬,為誰一步一回頭。

其二

隨營木佛賤於柴,大樂編鐘滿市排。

虜掠幾何君莫問,大船渾載汴京來

其三

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

只知河朔生靈盡,破屋疏煙卻數家。

——元好問【癸巳五月三日北渡】

這些年,他留下詩1380餘首,詞380餘首,散曲6首,散文250餘篇,小說4卷202篇,除此之外他抱著“國亡史興,己所當任”的愛國信念,以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憑著多年的奔波,他積累了相當多的金朝君臣遺言往行的資料上百萬字,將其作整理成《中州集》,一舉填補了中國文學史空白。

他用三個月的時間查閱抄錄了《金實錄》上的有關內容,可著手《金史》的著述時,他的一個朋友卻從中作梗,未能得在蒙古萬戶、漢軍首領張柔處見到《金實錄》,以致功虧一簣,使他抱恨以歿。他生前雖然未能實現自己修成金史的願望,但他所收集的這些資料,卻為元代修宋、遼、金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特別是為脩金史奠定了基礎。

他愛書而藏書,建書屋為“野史亭”,藏書著述其中。

他能做的一切都做了。

元代文學家李冶贊他是二李(李白、李邕)後身,有人說他是杜甫再世。

清代趙翼說他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正是山河的破碎,詩人的憂患,才造就了這些曠世之作。

他留給世人頭銜很多,有人說他是歷史學家,有人則說他是小說家,更有人說是詞人、收藏家、儒家大師、文學理論家,比起這些讓人眼紅的稱號,他更在意的是詩人這個稱號。

對於自己的詩才,他極為自信,有著與杜甫相提並論的傲氣,有過“詩狂他日笑遺山,飯顆不妨嘲杜甫”的詩句。在他看來,詩人才是一個國家應該記錄的符號。

他願意做這樣的符號。

公元1257年,帶著一身的悲傷,六十八歲的元好問在獲鹿寓舍離開了人世,臨終前他囑咐後人在他的墓碑上只題七個字“詩人元好問之墓”,從生到死,他將自己活成了一道符號,永遠地刻在了歷史之中,再也抹不去。

任憑時間再久……

任憑歲月再長……

任憑風浪再大……

屬於他的符號,就那麼靜悄悄地屹立在那兒, 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許久才輕輕地喊上一句:“你好,我是元好問,是一個詩人。”

作者:景志祥

菊齋

(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