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明朝魯王傳到第七任,首次出現絕嗣情況,最終是誰襲爵

由 筆寫趣史 發表于 綜藝2023-01-20
簡介同樣,楚藩也是傳到第三任就絕嗣了,第三任楚王朱季堄去世時30歲,膝下無子,爵位由弟弟朱季埱承襲

為什麼溥儀沒處死

對於古代皇室來說,傳宗接代是大事,就比如說明朝,皇帝生得多,一來不用擔心傳位的問題,二來其餘兒子可以分封到各地鎮守,自己兒子守江山,怎麼都比外人要放心。

對於宗室來說,兒子生得多,一來同樣不用擔心因絕嗣而國除的問題,二來明朝宗室都有爵位,生得越多,該宗藩能領到的生活費也就越多。因此,古代皇室都是能生則生,但即便這樣,也難以避免絕嗣的情況出現。

在明朝首封的宗藩裡面,秦藩無疑是地位最高的一支,結果秦王傳到第三任,就出現絕嗣的情況。第三任秦王朱志堩年僅20歲就去世了,膝下無子,所以爵位由其庶兄朱志均承襲。後來朱志均也無子,爵位便由另一個弟弟承襲。

同樣,楚藩也是傳到第三任就絕嗣了,第三任楚王朱季堄去世時30歲,膝下無子,爵位由弟弟朱季埱承襲。沒想到,朱季埱去世後也沒有兒子,最後爵位是由侄子承襲的。

明朝魯王傳到第七任,首次出現絕嗣情況,最終是誰襲爵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檀所代表的魯藩。明朝魯王傳到第七任,才首次出現絕嗣情況,比起秦藩和楚藩來說,已經幸運很多了。那麼魯藩此次是什麼情況,最終是誰承襲爵位,我們一起來了解。

明朝魯藩中,第四任魯莊王朱陽鑄,與第五任魯端王朱觀(火定)並非父子關係。魯莊王去世的時候,其嫡長子和嫡長孫早已先去世了,因此最後是他的曾孫承襲爵位,即魯端王。不過,好在這時候魯藩並未絕嗣。

嘉靖二十八年,魯端王去世,其長子朱頤坦承襲爵位。朱頤坦是明朝第六任魯王,他是一位賢王,愛民如子,更是多次捐慄振荒,在位期間一次次受到朝廷嘉獎。其實魯藩在此之前,都是嫡長子襲爵的情況居多,朱頤坦雖然不是嫡子,卻也是以庶長子身份襲爵的。但他去世後,卻是庶第六子朱壽鏳襲爵的,怎麼會這樣呢?

明朝魯王傳到第七任,首次出現絕嗣情況,最終是誰襲爵

據史料記載,朱頤坦是有嫡子的,其嫡長子名叫朱壽謎,於嘉靖四十四年被冊封為魯王世子。然而隆慶三年,魯世子朱壽謎就去世了。接下來史料便多年沒有記載關於魯王兒子的事情,直到萬曆八年,朝廷下旨冊封:

“魯王頤坦庶第五子壽豅為福安王。”

緊接著第二年,朝廷又下旨:

“封魯王頤坦庶第六子壽鏳為富平王,庶第七子壽鋐為常德王。”

然後是萬曆十一年,朝廷再次下旨:

“封魯王頤坦庶第八子壽鋮為寧德王,庶第九子壽鏞為泰興王。”

到了萬曆十四年,朱頤坦庶第十一子朱壽錥也到了該封爵的年齡。文章開頭已經說過,明朝宗室都有爵位,尤其親王的庶子就是郡王,歲祿也比下面等級的宗室高。如今魯王第十一子都要封爵了,皇帝就懷疑其中是否存在違制的情況,也就是說,朱頤坦是不是藉此騙取爵位,想增加魯藩的收入,於是派人去調查。

禮部經過調查後發現並沒有問題,回奏表示應當按規矩給朱壽錥封爵,史料記載:

“禮部題:查得魯王第十一子壽錥系次妃張氏所出,第九子壽鏞系壽錥同母,已於萬曆十一年遣官冊封為泰興王。今壽錥既經查明,別無違礙,例應一體準封。上以該府庶封甚多,令撫按查明具奏。”

明朝魯王傳到第七任,首次出現絕嗣情況,最終是誰襲爵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到,關於朱頤坦兒子的記載,除了嫡長子以外,就直接跳到庶第五子了,說明前面幾個兒子,都沒能順利活到封爵的年齡。而庶第十子也沒有提到,說明也夭折了。也就是說,這時候朱頤坦還在世的兒子中,最為年長的是庶第五子朱壽豅。

然而萬曆二十一年七月,福安王朱壽豅也去世了,同年十一月,朝廷下旨賜諡“憲惠”。所以這時候,庶第六子朱壽鏳成為實際上的長子。萬曆二十二年七月,魯王朱頤坦去世,庶第六子朱壽鏳便在此時,以“長子”的身份承襲爵位。

萬曆二十五年,經過三年孝期的朱壽鏳,正式襲封魯王。可惜的是,朱壽鏳僅在位三年,便去世了,諡號曰“敬”。朱壽鏳膝下無子,就這樣,明朝魯王傳到第七任朱壽鏳這裡,首次出現絕嗣情況。不過前面我們也看到了,朱頤坦庶子很多,因此也不擔心爵位無人承襲。

朱壽鏳去世後,他的弟弟朱壽鋐,也就是朱頤坦庶第七子承襲爵位。朱壽鋐也是一位賢王,他在位期間屢屢捐祿救荒,多次受到朝廷表彰。崇禎九年,朱壽鋐去世,諡號曰“憲”。誰也沒有想到,在位三十五年之久的朱壽鋐,去世時竟然膝下無子。

明朝魯王傳到第七任,首次出現絕嗣情況,最終是誰襲爵

說來也是巧,秦藩、楚藩和魯藩都是一出現絕嗣情況,就接連兩任親王都絕嗣,哥哥沒兒子,弟弟也沒兒子,最後只能接著讓他們另外的弟弟繼續襲爵。因此朱壽鋐去世後,便由弟弟朱壽鏞承襲爵位。朱壽鏞是朱頤坦庶第九子,說明此時庶第八子也去世了。

與秦藩、楚藩一樣,經過兩次兄終弟及,到了朱壽鏞這裡,總算有兒子了。朱壽鏞在位三年,去世後,庶三子朱以派承襲爵位。但朱以派在位的時候,明朝已經搖搖欲墜。崇禎十五年,清軍攻破兗州府,身為魯王的朱以派,最終選擇自縊殉國。

朱以派自縊後,他的長子以及四弟朱以洐、五弟朱以江一併殉難。而他的六弟朱以海,當時躲進死人堆裡,才僥倖逃過清軍的屠殺。死裡逃生的朱以海,於崇禎十七年襲封魯王。只是他襲爵僅一個月時間,李自成就帶著起義軍攻佔北京城,朱以海不得不南逃,寓居浙江台州。

至於朱以海南逃以後的事,筆者以前已經詳細介紹過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

他是明朝最後一任魯王,也是肩負重任的“番薯王”,其結局如何

明朝魯王傳到第七任,首次出現絕嗣情況,最終是誰襲爵

而透過本文我們能夠了解的是,魯恭王朱頤坦的兒子雖多,但夭折、早逝的也多。活下來的兒子也不容易,朱壽鏳、朱壽鋐、朱壽鏞雖然都承襲了爵位,但都是因為前兩位沒有子嗣。細想一下,這一支還是令人唏噓,尤其是後幾任魯王都十分賢德,便更加顯得可惜了。

(參考文獻《明實錄》《兗州明代魯王府》《明朝魯王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