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公園裡的“寶藏”

由 向著太陽成長 發表于 綜藝2023-01-24
簡介第三個階段:知道動物的生活習性我們把前兩個階段已經玩得很熟了,甚至不需要我問任何問題,兒子就把所有他知道的都說了出來:“青蛙(的)畫畫,圓形井蓋,呱呱呱

小青蛙住在哪裡

我家附近有個紅花嶺公園,裡面有一大塊陽光草坪,除此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兒童娛樂設施。第一次去,我覺得這個公園沒什麼可玩的。可是,兒子卻很喜歡,因為這裡有太多他感興趣的東西。

如今,我們幾乎每天都去這個公園,慢慢地,我也發現了這個公園裡的“寶藏”。

公園裡的井蓋很有特色,幾乎每個井蓋都畫了一個小動物:河馬、蜜蜂、鯨魚、青蛙、貓……

兒子看了一次這些井蓋就迷上了。

閉娃一旦迷上某種事物,便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有時候去公園,他看了一圈井蓋就回家。

公園裡的“寶藏”

每個星媽都知道,想要立即改掉閉娃的刻板行為幾乎是不可能的。與其強行改變孩子,還不如改變自己陪伴孩子的方式。

而這個方式應隨著孩子的認知提升而變化。

第一階段:基礎認知

我跟在兒子後面看井蓋,告訴他井蓋上畫的是什麼。

沒幾天,他就會指著井蓋看著我說“河馬(的)畫畫”“青蛙(的)畫畫”“蜜蜂(的)畫畫”……

這個時候我就知道,他已經完全認識了井蓋上的動物。

但教閉娃,我們不能止步於“是什麼”。

公園裡的“寶藏”

第二階段:認識形狀

兒子認識一些基本的形狀,我開始問他:“這是什麼形狀的井蓋?”

兒子剛開始沒有回答我,我知道他沒有理解我問的問題。

於是我旁白說:“圓形/正方形。”

兒子跟著我仿說:“圓形/正方形。”

他懂得之後,我開始經常性地問他:“這個井蓋是什麼形狀的?”

“圓形。”兒子回答得很響亮,且沒有遲疑。

兒子知道如何回答後,我提升了問題的難度:

“圓形的井蓋上畫了什麼?”

兒子沒回答,我又給他旁白:“鯨魚/青蛙/河馬/蜜蜂……”

幾個回合之後,兒子已經能夠準確回答“圓形/正方形的井蓋上畫了什麼”這個問題。

至此,我們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公園裡的“寶藏”

第三個階段:知道動物的生活習性

我們把前兩個階段已經玩得很熟了,甚至不需要我問任何問題,兒子就把所有他知道的都說了出來:

“青蛙(的)畫畫,圓形井蓋,呱呱呱。”

“貓(的)畫畫,正方形,喵——”

……

特教的老師跟我反饋孩子現在能說很多話,只要是他知道的都會說出來。

可是孩子的刻板行為依然存在,他依然喜歡看公園裡的井蓋。

在我看來,與其關注這個刻板行為本身,還不如充分利用這個行為給孩子提升認知。

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給孩子增加知識。

幸好,我又找到了方法。

我跟兒子旁白的語言多了關於動物生活習性的內容:

“青蛙生活在池塘裡,青蛙的家在池塘裡,青蛙喜歡吃蒼蠅。”

“蜜蜂的家在蜂巢,蜜蜂住在蜂巢裡,蜜蜂喜歡吃花蜜。”

“鯨魚/海龜生活在大海里,鯨魚/海龜的家在大海里,鯨魚/海龜喜歡吃魚。”

“貓喜歡吃魚,貓會抓老鼠。”

……

旁白幾次之後,我又開始提問。

“青蛙住在哪裡?”

答:“池塘裡。”

“貓愛吃什麼?”

答:“愛吃魚。”

“鯨魚生活在哪裡?”

答:“大海里。”

“鯨魚愛吃什麼?”

答:“愛吃魚。”

……

幾個回合之後,兒子看到井蓋上的畫就主動把自己知道的都說了出來:“圓形井蓋,鯨魚愛吃魚,大海里……”

公園裡的“寶藏”

第四階段:提升說話的邏輯性

兒子雖然能夠把自己學到的用詞語“拼湊”出來,但是缺乏一定的邏輯性。

為了提高兒子說話的邏輯性,我開始跟他說完整的短句子,如:

“圓形的井蓋上畫了一隻鯨魚。”

“鯨魚生活在大海里,它愛吃魚。”

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孩子當前的刻板行為,那就好好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發現生活的樂趣,發現普通事物裡蘊藏的“寶藏”。

很多星媽跟我說教閉娃太難了,感覺什麼都灌輸不進去。

在我看來,不是孩子難教,而是家長沒有找到知識的輸入口。

知識的輸入口在哪裡?

孩子的關注點就是知識的輸入口。

每一個用心的星媽,都可以隨時隨地給閉娃做干預。

一個普通的井蓋,不僅可以教孩子認識形狀、認識動物動物,還能幫助閉娃瞭解動物的習性。

這一切看似在教,其實只是在玩的過程中悄咪咪地完成了。

公園裡的“寶藏”

我很贊同申克·阿倫斯說的那句話:“我們停止制訂計劃之時,就是開始學習之時。”

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計劃,孩子沒有任何學習負擔。這正體現了“無快樂不干預”的理念。

關注孩子,不要為了完成計劃而強迫孩子學習,這才是高效干預的關鍵。

只要家長們願意思考,就一定會有教不完的知識。孩子的認知也會隨著高質量的陪伴時長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