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看完這部紀錄片,原來中國汽車發展也是一部逆襲劇

由 每日汽車觀察 發表于 綜藝2023-01-26
簡介從2006年開始,長安、吉利、長城、廣汽、奇瑞、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開始陸續建立了自己的碰撞實驗室,中國車企從實驗室投資規模、到碰撞假人中國保有量、每年碰撞次數等資料都創下新高

什麼叫做紀錄片

從無到有,由弱至強,這就是中國汽車品牌的奮進之路。

文/宋雙輝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第一臺汽車是137年前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的,但是估計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第一輛馬車是由中國人發明的,而且距今已經4千多年了。

據《左傳》記載,夏禹時期,夏朝工匠奚仲創造了第一輛用馬牽引的木製車輛,是世界上最早的馬車雛形,奚仲也被稱為造車鼻祖。但是很遺憾,雖然我們擁有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和領先世界的古代科技,但是在近代汽車工業發展史上,中國曾一度毫無存在感。

汽車行業曾有個說法,“中國汽車工業落後歐美髮達國家上百年”,此話不假。1978年,中國的汽車產量不足15萬輛,而同時期美國汽車年產量達到了800萬輛,日本更是早已突破了1000萬輛。

幾十年後,格局已經被改寫,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量超過1350萬輛,首次成為全球第一,而這個紀錄至今已經被保持了13年。

看完這部紀錄片,原來中國汽車發展也是一部逆襲劇

眼下年輕人追劇都喜歡看主人公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的逆襲爽劇,如果你把中國汽車工業幾十年的發展史也當作一部劇來看,那這部逆襲大劇的精彩程度絕對會讓你驚呼:太勵志了!而讓我發出如此感慨的,正是剛剛追完的一部描繪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公益紀錄片《奮進的力量》。

從零分到高分

記得第一次出國旅遊的時候,導遊提醒我們買紀念品千萬要看看背後的標籤,別買到了“Made in China”帶回去送人鬧笑話。

“中國製造”,全球公認的“物美價廉”的代名詞,在世界上超過一半的家用電器產自中國,每三件服裝裡就有一件由中國生產,但是在汽車領域,“中國製造”卻曾經是落後、低質的代名詞。

時間回到17年前,2005年陸風汽車作為第一家試圖進入歐洲汽車市場的中國品牌,卻在Euro NCAP歐洲安全碰撞測試中以零分收場,緊隨其後試圖進入歐洲的華晨汽車也只收獲了一顆星的成績,中國汽車的歐洲征程戛然而止。

8年後的2013年,又一箇中國品牌觀致汽車再次征戰歐洲,在Euro NCAP以五星成績一戰成名,如今五星成績對中國品牌來說已成常態,今年就已經有比亞迪和長城的三款車型在Euro NCAP收穫五顆星。

其實在中國品牌發展初期,不光是征戰海外市場受挫,即便在國內市場,品質與安全性也曾是困擾中國汽車人的最大難題。汽車圈曾流行一句話“奇瑞奇瑞,修車排隊”,雖然這實際上是被誤讀的一句話,原本指的是因為奇瑞汽車銷量激增導致售後服務跟不上使用者需求,但卻反映出了在中國品牌起步之初曾遇到過的困境。

看完這部紀錄片,原來中國汽車發展也是一部逆襲劇

底子差、基礎薄弱是事實,但是不服輸的中國汽車人,硬是憑藉自己的努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山頭。奇瑞的工程師曾發現一款發動機存在燒機油的現象,經過反覆試驗最終發現問題出在一個小小的彈簧片的磨損上,最終解決了問題。

如今奇瑞的發動機在開發過程中要經歷兩萬臺時的測試,能夠實現在等效使用者行駛30萬公里的臺架試驗中,活塞、軸瓦等發動機的關鍵部件磨損不超過十分之一毫米,並敢於提供全系車型發動機終身質保。

看完這部紀錄片,原來中國汽車發展也是一部逆襲劇

權威機構的對比數字最能說明中國品牌這些年的進步,第三方資料機構J。D。 Power在2000年首次引入中國新車質量研究(IQS),當年自主品牌與國際品牌的PP100(每一分指新車質量以平均每百輛車問題數)差距高達396分,今年這個差距已經縮小到只有5分。

而曾經讓中國品牌低分收場的安全碰撞測試,如今也不再是讓中國車企頭疼的難題。從2006年開始,長安、吉利、長城、廣汽、奇瑞、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開始陸續建立了自己的碰撞實驗室,中國車企從實驗室投資規模、到碰撞假人中國保有量、每年碰撞次數等資料都創下新高。

看完這部紀錄片,原來中國汽車發展也是一部逆襲劇

以長安汽車為例,在長安的碰撞實驗室每一輛新車誕生之初就要進行碰撞試驗,每年測試撞毀的新車在450輛到600輛左右,相當於一天撞毀一輛半。而在聲聲撞擊和一次又一次的碰撞試驗中,中國汽車人積累下了寶貴的汽車安全經驗,中國汽車也成為了安全的代名詞。

除了質量、安全這些基本素質過硬,在曾經制約中國品牌汽車的傳統汽車“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方面,中國品牌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看完這部紀錄片,原來中國汽車發展也是一部逆襲劇

長安耗時6年自主研發的藍鯨NE系列發動機,核心的3C零部件全部自主生產,擁有平衡軸技術、排氣渦輪增壓、DVVT、高壓直噴等相關組合發明專利,打破了外企的技術壟斷,彌補了自身2。0L及以上增壓直噴發動機在熱效率提升方面的空白。

從追趕到領跑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從市場份額來看,中國品牌一直都不是主角,但是今年9月,這個格局已經被改寫了。根據乘聯會公佈的資料,9月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達到50。4%,首次真正意義上佔據中國車市半壁江山。

自主品牌超越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功不可沒。9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61。1萬輛,同比增長82。9%,滲透率達到了31。8%,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超過55%。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起步晚、底子弱這些客觀因素制約了中國品牌的發展,但是我們卻早早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的機遇。1999年,當時還在德國奧迪任職的萬鋼率領一個德國汽車工業的博士工程師代表團到中國考察汽車工業,提出了“開發清潔能源汽車”的建議,正是這條建議,讓彼時嚴重依賴外國技術的中國汽車產業第一次看到了“換道超車”的曙光。

自2009年起,中央財政開始大力支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國家開始從頂層設計上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3萬輛,到了2021年已經達到352萬輛,年均增長超過86%,今年更有望突破650萬輛。

短短十年間,中國汽車從追趕者成為了新能源領域的領導者,並在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不僅誕生了比亞迪這樣的全球新能源市場冠軍,還有“蔚小理”等一批造車新勢力。

看完這部紀錄片,原來中國汽車發展也是一部逆襲劇

曾經特斯拉都沒有走通的電動車換電模式,如今已經被蔚來汽車發揚光大,甚至已經引入了歐洲市場。在2020年,蔚來還憑藉BaaS(電池租用服務)商業模式入選福布斯“2020年改變世界的公司”榜單。而當初為了攻克換電的技術難關,蔚來的工程師們費盡心思,甚至一個小小的螺栓就擁有22項專利。

與電動化相輔相成的智慧化,如今也是中國品牌的優勢所在。曾經提到車機,能播放CD就已經是很高階的配置了,如今中國使用者的新車中,螢幕越來越大越來越多,語音識別、AI助手已逐漸成為標配。

看完這部紀錄片,原來中國汽車發展也是一部逆襲劇

即便是晶片這個一度被外國企業高度壟斷的市場,中國企業也開始擁有一席之地。比如地平線推出的征程5晶片,就可以滿足高達16顆攝像頭、鐳射雷達、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的接入和處理能力,完成從高階輔助駕駛到整車智慧互動的全鏈條智慧化計算的需求。

在自動駕駛這一未來汽車發展的主賽道之一,依然能夠看到眾多中國企業的身影。傳統車企中,率先提出全棧自研的長城汽車已深耕自動駕駛技術22年,新造車中的代表”蔚小理“、科技巨頭華為、百度等企業也都走出了各自的優勢。

看完這部紀錄片,原來中國汽車發展也是一部逆襲劇

如今不僅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和武漢、重慶、長沙、無錫這些新一線城市,即便是德清、滄州、衡陽這樣的三四線城市的街道上,都能看到自動駕駛測試車的身影。中國的自動駕駛行業正隨著智慧汽車產業的發展而飛速奔跑。

編輯手記

可以說,面對外國品牌強者林立,中國品牌選擇了一條壯烈的奮進之路,一路走來歷經了無數的起伏波折和酸甜苦辣。如今,雙碳目標、雙迴圈格局正在引領產業重構,汽車技術創新不斷湧現,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蓬勃發展,汽車產業創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充滿活力,而汽車產業也進入到了最令人期待、最具有無限想象的中國時刻。

看完這部紀錄片,原來中國汽車發展也是一部逆襲劇

這一路走來,每一位一線的工程師、每一位消費者,我們都是中國汽車工業逆襲之路上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最有發言權的,而這部《奮進的力量》紀錄片所選取的,也正是每一位普通人的視角和聲音。我們常說,紀錄片因真實而珍貴,《奮進的力量》正是這樣一部片子。

目前,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指導,懂車帝、新華網、中國汽車報聯合釋出的《奮進的力量》紀錄片已正式上線,不管你和我一樣,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參與者,還是普通的消費者,相信這部《奮進的力量》都會讓你有所收穫。#中國如何換道超車成為汽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