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對不起,有些人終將失業

由 哈囉出行 發表于 綜藝2023-01-29
簡介”與大多數修車師傅不同,李金水沒有轉行,修的也還是腳踏車,但地點從馬路邊換到了共享單車倉庫

腳踏車內胎漏氣怎麼補

上週,有一個話題衝進了微博熱搜榜

熱搜截圖

送報員、售票員、修傘師傅、修鞋匠、修車師傅,全都榜上有名。

其中一條微博最是吸人眼球:

對不起,有些人終將失業

再一看,評論也是相當精彩:

對不起,有些人終將失業

這邏輯一如前些年泡麵銷量下滑嚴重,將其歸於點外賣的人太多了。

乍一看好像沒毛病,

實則就是詭辯。

何宏: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從共享單車出現,修車的數量少了大半,幹不下去的都關門了。”這是在修車行當裡摸爬滾打了快20年的何宏(化名)的心裡話。

年輕人都喜歡用共享單車,壞了也不用管,自己的修車鋪都淪落成了中老年專屬維修中心。

每天早晚定點出攤,趕著他們騎腳踏車去菜市場才能有生意。

對不起,有些人終將失業

(何宏師傅一臉憂愁:修車生意越來越難做)

附近幾個街道的修車攤能撤的都撤了,留下的都是自家有門臉房的,畢竟誰都想不到隨著物價和租金的上漲,每月三四平米的攤位費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原本想子承父業靠著修車手藝奔小康,沒成想半路殺出個共享單車,現在的收入也就勉強糊個口。

總之,一提起共享單車,何師傅是千萬個不滿意。

王林:修腳踏車不賺錢,只有改拓新業務

“我的車胎沒氣了,師傅您看看怎麼回事?”一位騎著銀灰色電動車的快遞員把車停在路邊。

但也有人腦子轉彎兒快,沒有賺不到錢的生意,只有賺不到錢的思路。修腳踏車賺不到錢,就改拓新業務,把目光轉向了滿大街騎電動三輪車的快遞員、外賣小哥。

太陽傘、小馬紮、三輪車,邊上立個小牌子“充氣、補胎、換配件”,標準的修車師傅四件套。

補腳踏車內胎3元,電動車內胎5元;換腳踏車外胎10元,電動車外胎100元。

對不起,有些人終將失業

(王林師傅坦言,轉行修電動車後,生意越來越好了)

但旁邊顯眼處的幾摞車外胎還是暴露了王林(化名)的生意。

他跪在地上利落地取出內胎,打上氣,再把內胎放在旁邊的水盆裡,檢查漏氣點。

3歲時左手燙傷落下殘疾,五根手指無法屈伸,這個圓臉面板黝黑的中年男子少言寡語,操起工具就埋頭幹活兒。

“這兩年腳踏車確實少了,但大家出行方式也沒完全被汽車替代,電動車多了,這修車需求也不少嘛!”王師傅坦言,剛開始自己也不會修電動車,還專門買了一輛用來練手,最開始幫人修車時,還修壞過幾輛。

轉型才兩年,王師傅現在已經成了幾家快遞公司的專屬維修師,每次“出差”兩個小時能掙200多元。

李金水:共享單車確實比腳踏車好修

“以前一天修40多輛是極限,現在一天能修60多輛,掙得還多。”

與大多數修車師傅不同,李金水沒有轉行,修的也還是腳踏車,但地點從馬路邊換到了共享單車倉庫。

毋庸置疑,共享單車確實比之前的腳踏車更好修,單一個實心胎就比之前的氣胎節省了一半的維修功夫。

李金水的父親就是修車的,他從小就跟在身邊,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這門手藝的傳人。

自打20年前從父親手裡的接過攤位,他就守在這裡沒有挪過窩兒,也沒想過再從事別的行當,如今他憑藉和腳踏車的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五口。大女兒在華為上班,小女兒在浙大讀書,兒子現在讀高中。

對不起,有些人終將失業

(李金水師傅在哈囉杭州的倉庫負責維修單車)

“沒想過幹別的,這輩子就指它吃飯了”

眼看著這些年修腳踏車的人越來越少了,家人也多次勸他改行,但都被他拒絕了,轉而加入了哈囉單車的倉庫維修,每月收入也能有個好幾千。

從他身上,我看到的是共享單車對修車師傅這個職業帶來的衝擊後的重生,而非顛覆。

這讓我想起了馬薇薇的一次演講:

她說自己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個公交售票員。

對不起,有些人終將失業

長大後發現,公交車都改無人售票了。

於是,她明白了,只停在當下,不預想未來的人是沒有未來的,即便有,也會異常焦慮。

這個世界因為網際網路,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舊職業的消失,新業務的誕生,如果你不去理解這種改變,就可能會淪落為上一個時代的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尤其是在這個阿爾法狗都能3:0完勝柯潔,“魯班”都能代替設計師人工智慧輸出設計,共享單車大批量出現填補出行的最後一公里空白的時代。只有緊跟腳步的人才會活的更好!

畢竟,時代遺忘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