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走近魯迅:不恥談錢,務實謀生

由 星海泛舟食色天下 發表于 綜藝2023-01-31
簡介生計是一個不得不正視的現實,魯迅曾在信中說:“中國是古國,歷史長了,花樣也多,情形複雜,做人也特別難,我覺得別的國度裡,處世法總還要簡單,所以每個人可以有工夫做些事,在中國,則單是為生活,就要花去生命的幾乎全部

錢從哪裡來魯迅不肯說

魯迅說:“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人類有一個大缺點,就是常常要飢餓。為補救這缺點起見,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里,經濟權就見得最要緊了。”不苟活,就要肯俯下身去做些踏踏實實的事情,金錢的獨立是精神獨立的第一步。

魯迅看人生的眼光很尖銳,翻開他的書,總能發現一些特別的東西,有些話由魯迅講出來,就讓人覺得原來好多習以為常的“道理”,其實只是再虛假不過的偽裝和麻醉,這種猛然一驚的感覺在閱讀魯迅作品的時候會經常產生。比如說錢,我們還很難找到第二個人可以像魯迅那樣直截了當的講出錢的要緊,又透過吃喝拉撒的小事看得那麼深那麼遠。

魯迅的智慧常常是咄咄逼人的,逼著假的東西無地自容,逼著糊塗的人們正視人生。

走近魯迅:不恥談錢,務實謀生

魯迅是家中的長子,少年時就沒有了父親,按照中國人傳統的習慣“長兄為父”,成年以後,一家大小的吃穿用度始終是壓在魯迅肩上的一副沉重的擔子。生計是一個不得不正視的現實,魯迅曾在信中說:“中國是古國,歷史長了,花樣也多,情形複雜,做人也特別難,我覺得別的國度裡,處世法總還要簡單,所以每個人可以有工夫做些事,在中國,則單是為生活,就要花去生命的幾乎全部。”所以魯迅筆下所謂的人生是極其具體的,他常常規勸那些求教於他的青年“

天下事盡有小作為比大作為更煩難的”,如果讓一吊銅板扼住了喉嚨,那還談什麼遠大理想呢!

在北京的魯迅博物館裡有一張魯迅1920年—1926年的工作統計表,這段時間裡,魯迅一邊在教育部任職,一邊先後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黎明中學等8個大、中學校馬不停蹄的兼課,而這段時期也是魯迅創作頗豐的時期,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魯迅都要伏案寫作到天亮,在這樣常人難以想象的高密度的工作中,他寫出了《野草》、《中國小說史略》、《故事新編》、《吶喊》等重要的作品。

魯迅曾經很誠懇的承認自己是很能做的,白天做的事情未必是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可拼命賺來的薪水卻可以讓他在夜晚心無旁騖的寫作

走近魯迅:不恥談錢,務實謀生

北京魯迅博物館

面對愛做夢的青年,魯迅並不強求他們同自己一樣,魯迅對他們的夢想是愛護的,但同時也勸告他們“

醒著做的夢不免有些不真

”。曾有一個青年請求魯迅為他編的一本書寫序,而且坦率地說請他寫序是為了書可以更好賣,魯迅欣然應允了,他很希望青年能夠靠自己的能力謀得生存的資本,而不是一副眼高手低的樣子,“一說到吃,就覺得近乎鄙俗”。魯迅毫不客氣的在《娜娜走後怎樣》中說:“

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

非笑

,但我總覺得人們的議論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飯前和飯後,也往往有些差別。凡承認飯需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裡面怕總還有魚肉沒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之後,再來聽他發議論

。”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吃飯的問題大於一切。

走近魯迅:不恥談錢,務實謀生

我們大可以不必諱言要吃飯

。”這句話今天的意義恐怕並不亞於當初。儘管我們的時代稍與魯迅的時代不同,可道理是一樣的,

一切的尊嚴、夢想,事業、興趣都來自於紮實的生活保障,在把自己的生活“做大”之前,要先把生活“做穩”

。謀生的意義有多大?

一個敢於對生活提要求的人,首先應該是能養活自己的人

。看看易卜生筆下的娜拉,娜拉不肯做家庭的玩偶,果敢的走出家門了,這是一個讓人揚眉吐氣的結果,可魯迅卻認為這個故事到此並沒有結束,他把這個故事繼續下去了,他問:

娜拉出走後怎麼辦?“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因為“

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

”。30年代的張愛玲也曾經討論過同樣的問題,她做了一篇《走,走到樓上去》,靠人供養的姨太太們,一吵了架,最常用的一個辦法就是走,然而走到哪裡去呢?沒有錢和養活自己的本事,就只好一甩頭走到樓上去,狠狠的把房門摔上。等到吃飯的招呼聲響起,又只好忍辱負重的走到樓下。正如魯迅所說,沒有人能夠提著自己的辮子離開地球,人活在世上總要有所依託,人不能依靠“漂亮話”活著。

走近魯迅:不恥談錢,務實謀生

曾有一次,魯迅的學生李秉中在當時國民政府的軍隊裡吃官俸,因為嫌棄這份差事與自己的理想相悖,於是打算辭去職務,做些更符合自己性情喜好的事情。魯迅卻寫信勸他:“兄職業我以為不可改,非為救國,為吃飯也。人不能不吃飯,因此即不能不做事。但居今之世,事與願違者往往而有,所以也只能做一件事,算是活命之手段,倘有餘暇,可研究自己所願意之東西耳。自然,強所不欲,亦一苦差事。然而飯碗一失,其苦更大。我看中國謀生,將日難一日也。所以只得混混。”這一句“只得混混”,聽來多少讓人有些意外,魯迅當然不是混日子的人,不過在生計的現實問題面前,魯迅也不得不低頭。

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

!”魯迅是不恥於謀生的,不僅不會覺得羞恥,而且還要理直氣壯地謀生。魯迅骨子裡有一種平民化的樸實,他毫不掩飾自己為謀生活所付出的辛苦,甚至連他的寫作,他也毫不避諱的說“也有為賣錢所做的”,他不會像一些作家一樣把寫作誇張成多麼神乎其神的過程,他說自己寫作不是像噴泉一樣噴出來的,而是擠出來的,為了生活,“這是吃飯所必須,無法停止也”。魯迅曾說:“豈但讀書要‘資本’嗎?連聊天也得要‘資本’呀!一個黃包車伕,如果他沒有預備好今天晚上的口糧,他就沒有可能坐到黃埔公園旁邊,悠悠然聊天呀!這社會,離開‘資本’,任何人都一籌莫展呀!”就是那些吟詩作對的隱士,也得“朝砍柴,晝耕田,晚澆菜,夜織履”,陶淵明“也還略略有些生財之道在,要不然,他老人家不但沒有酒喝,而且沒有飯吃,早已在東籬旁邊餓死了。”

離開了錢,人生是很難有詩意的,所以,錢這個字大可不必避諱

走近魯迅:不恥談錢,務實謀生

某種意義上,人生智慧就體現在如何掙錢、如何花錢上。金錢是人與外部世界打交道的最主要的紐帶,透過它,可以看到人生百態。魯迅談論金錢問題的文章和談話很多,從零碎的片段裡,我們大致可以勾勒出魯迅對於金錢的態度:

不恥於談錢,也不被金錢拖累

。人生的追求是有先後次序的,人總要先吃飯再做夢,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魯迅說:“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還沒有吃飽肚子就要自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人們常覺得自由很神聖,吃飯就沒那麼神聖了,所以也很少有人有耐心去做看上去無意義的事情。每當有青年來向魯迅傾訴現實的無聊時,魯迅常常給他們這樣的回答“天下事盡有小作為比大作為更煩難的”。正視貧窮,正視金錢對人生的拘束,然後再談人生裡的其他事情,畢竟人生的意義在於創造,而不在於忍耐。

面對金錢,人常常會走進兩個誤區,要麼死抱著夢想不放,不肯放下架子來和錢打打交道;要麼像驢子一樣圍著錢團團轉,整個人成了金錢的奴隸。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現實條件,不可強求,然而不論對誰都必須面對魯迅列出了三件大事——生存、溫飽、發展。

如果一個人能夠生存而不努力求溫飽,能夠溫飽而不努力求發展,就走入了人生的誤區

。魯迅並不認為節衣縮食是對付生活的最有效辦法,把自己的生活壓迫到無法喘息的地步,只為了錢而生活是很壓抑的事情。生活的財富還在於創造,而不是降低人生的追求來自欺欺人。

走近魯迅:不恥談錢,務實謀生

魯迅在金錢面前始終是坦然的,他面對金錢的心態很健康,從沒有遮遮掩掩的羞澀,在他看來,錢就是錢,用自己的本事謀取更好的生活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他很坦然的承認自己離了金錢寸步難行,所以不管別人如何譏笑,魯迅仍然做了好幾年的教育部的小官,但他的做法和別人是不同的,別的官員下了班打麻將,魯迅用工資買書、養家、幫助朋友。在相近的經濟條件下,他與那些人卻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這是一個人在庸碌的人生裡面應當具備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