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婦女”為什麼被汙名化了?

由 下某說 發表于 動漫2021-06-08
簡介那麼“婦女”緣何被汙名化,使得大部分女性寧願過女生、女神節,將自己放在光環裡,而忽視了節日爭取婦女權益的本質呢

八婆是什麼意思

“婦女”為什麼被汙名化了?

婦女節,也是勞動婦女權益日,是世界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節日。

這些被大多數人拋之腦後,隨之而來的是被商家吹得天花亂墜的“女神節”,而在之前的3月7日,還有一個在大學校園裡流行的“女生節”,體現了男同學對婦女前夕的女生的關愛。

被關愛的感覺,很好,但是這個節日背後的惡臭,遠比“婦女”二字更加讓人感到不適,箇中滋味就不展開了。

那麼“婦女”緣何被汙名化,使得大部分女性寧願過女生、女神節,將自己放在光環裡,而忽視了節日爭取婦女權益的本質呢?

從“三八”說起

在大家印象裡,女性喜歡聚在一起聊八卦,說閒話,這種現象在農村尤為常見。大家閒事聚在村口,對過往的行人評頭論足,東家短西家長扯個沒完。

除了閒聊,一個婦人在有了一定社會積累之後,不像未出閣的姑娘一樣羞答答,反而豁得出去,為自己爭論,罵街潑婦也深入人心。

一個人,無論男女,對一個女人極度厭惡的時候,都很容易將“si三八”、“八婆”罵出口。這就導致“3·8”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也使“婦女”與斤斤計較、嘴碎聯絡在一起。

而這些形象,又與“婦人”、“母親”緊密聯絡,導致越來越多的女性將自己摘離“婦女”這是非之地。做備受關愛的女生,做萬人敬仰的女神,享受這來之不易的讚美。

而婦女的定義,實際上是14歲以上的成熟女性,而不是已婚已育婦女的專屬名詞。

男性凝視

女生、女神以及其他各種大大小小的節日,都離不開商家的營銷,而營銷的目的,就是消費。所以鑼鼓齊鳴歌頌女神、愛護女生的本質,就是刺激你消費。

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女生和女神都是男性對女性的凝視,說難聽點是性幻想物件,是性資源。

John Berger在《ways of seeing》這本書開頭寫道:“Seeing comes before words。 The child looks and recognizes before it can speak。“

很多時候,社會規範暗示著:“男人的存在是由他的行為構成,而女人的存在是由別人如何看待她(的行為)構成。”

女性時刻都活在注視之下,或者說總有人在女性身上獲得窺視快感,這是父權社會所決定的,男性有著主宰絕大數話語權的優越感。不管哪個階層,男性目光作為一種性別化的觀看力,從絕大部分情況來說,這種“Male Gaze“(男性凝視)便可以作為集體共同規範或是集體認同。

John Berger寫道:“ 女人看自己被看的樣子。 這不僅決定了大多數男人和女的關係, 也決定了女人和自己的關係。”

女生節、女神節消費主義大行其道,便是順從男性凝視的表現。

白、幼、瘦的焦慮

在日常中我們常聽到“一白遮百醜”、“世界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少女感”等等讓人產生年齡焦慮、容貌焦慮、身材焦慮的話語。

在男性凝視下的女人,容易對白、幼、瘦趨之如騖。而“婦女”往往更讓人容易聯想起黃臉婆,所以女性們花大量的時間、金錢去保養,一部分出於讓自己好看,取悅自己,一部分原因是能在這個男性凝視的社會里過得更從容。

在網路與現實社會中,經常能看到對胖點的女人進行“坦克”羞辱的行為,與唐朝以肥為美不同,當今社會的女性活得不夠開放,擰巴著生活。

沒有白皙的面板,沒有滿滿的少女感,沒有弱柳扶風的腰肢,不是女神的女性,就不能因為勞動而感到光榮,就不能因為不公而爭取平等了嗎?就該被淹沒在婦女節的營銷活動裡了嗎?

這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女神節、女生節本來就是悅己行為?

“婦女”為什麼被汙名化了?

上圖或許讓你有種“女神”促進消費的錯覺,但無論是不是三八,女性的悅己消費都在提高,房地產領域尤甚。58同城、安居客近日釋出的《2021年女性置業報告》顯示,超八成的女性有5年內購房計劃,且在“買房聽誰的”這個問題上,八成女性選擇將買房決策權把握在自己手中,有近六成女性表示房產證要有雙方名字。同時,在置業選擇上,有三分之二的女性傾向在工作城市購房。

近幾年來,女性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傳統觀念裡,女性沒有給自己購買房產的意思,大部分父母也沒有給女子準備房產的壓力。計劃生育確實讓中國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在這制度下被墮胎的女嬰依然是父權社會最直接的受害者,據一些文章裡提到的資料,中國有3000萬女嬰死於墮胎。一部分女人有了話語權,另一部分失去了出生的機會,中國女性的地位,正負相抵,幾乎毫無長進。

成功存活下來的女嬰,部分長大後參加了工作,在認識到靠父母、靠婚姻無法給自己安全感的時候,開始走向自立自強的道路,自己攢錢買房。

這是悅己嗎?當然是悅己。是“女神”促進的消費嗎?不盡然,實際上是社會、制度的不公帶來的不安全感造成的,讓越來越多的女性意識到不平等,意識到只有掌握主動權,才不至於在生活、在婚姻中那麼被動。

結語

每到三月八日,“女神節”的字眼鋪天蓋地襲來,光鮮與自我感動的呼喊就像一塊遮羞布,遮住了這個社會女性的不平等、不清醒的事實。

希望你明天醒來不要哀嘆世界給你的機會不多,會哭才有奶吃,會爭取,才能得到平等的權益。否則你永遠是一個依附於男權偉大形象下的第二性,一個被凝視、觀看的物件。

想要別人尊重你,看到你的訴求,你首先要尊重自己,知道自己的處境。坦然接受14歲以上成熟女性“婦女”之稱呼,敬畏先輩女性爭取來的權益,而不是任由“婦女”汙名化,一味討好男性,在父權不平等的審美下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