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魯迅“兩株棗樹”、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遭吐槽,但這個錯誤無人說

由 文史撰家 發表于 動漫2021-07-19
簡介易牙煮兒子給齊桓公吃,並不是給桀紂,在小說《狂人日記》裡屬於常識錯誤,為什麼專家不指出呢,是因為魯迅的地位高嗎

孔乙己那是什麼梗

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的文章經常會被“挑”毛病,比如百年來婦孺皆知的老“梗”-兩棵棗樹。“我家的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

魯迅“兩株棗樹”、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遭吐槽,但這個錯誤無人說

這是出自魯迅的文章《秋夜》。原文: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作為基礎教育紮實的中國學生來說,一眼就可看出“端倪”,魯迅先生這是寫了病句啊,後來經過老師指正,我們才知道這並非真的病句,要根據現場環境和魯迅先生所處的社會狀況,揣摩一番才能找到原因。

除了這個人人都知道的梗,魯迅還有一個讓大家理解起來“進退兩難”的句子。在小說《孔乙己》裡,文末魯迅這樣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

孔乙己之死

這是魯迅文筆頗具代表的小說《孔乙己》,原文是:

魯迅“兩株棗樹”、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遭吐槽,但這個錯誤無人說

自此以後,又長久沒有看見孔乙己。到了年關,掌櫃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中秋可是沒有說,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

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這個也明顯是詞語矛盾,理解起來就就讓讀者進退兩難含糊不清,那孔乙己到底死沒死嘛!如果硬問結果,客觀上魯迅不清楚啊,只能猜測,依據當時社會情況和背景:

19世紀末期,清朝政府腐敗,民不聊生,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仍在盛行。少數讀書人爬上統治地位,但大多數下層知識分子窮困潦倒。一朝成名天下知,如果沒有“爬”上科舉榜單,後果也可想而知,看看范進中舉和孔乙己的狀況。孔乙己就是魯迅先生筆下一個被封建社會和醜陋人性共同作用後的悲慘結局典型知識分子未能成功的形象。

魯迅“兩株棗樹”、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遭吐槽,但這個錯誤無人說

其實詞語看上去是矛盾的,但結合上下文看,並不矛盾。魯迅這樣寫也對孔乙己悲憫,同時也希望得知孔乙己的具體訊息,由於猜不透,根據當時殘酷無情的封建禮教環境可以判斷,被打殘的孔乙己想必是無飯苟活的,於是應著作者矛盾的內心只好要搖擺不定的猜測結尾;“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

其實所謂的“病句”都是作者感情的抒發或內心矛盾的真實寫照,算不得實質錯誤。但在另一部小說裡魯迅還真出現了明顯的“錯誤”。

在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裡,魯借狂人的口說:“易牙煮了自己的兒子,給桀紂吃。”而實際上易牙煮了自己的兒子給齊桓公吃,為什麼通曉歷史的魯迅犯這樣一個簡單錯誤呢?

魯迅“兩株棗樹”、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遭吐槽,但這個錯誤無人說

易牙煮子

易牙是齊國的宮廷廚師,做菜很拿手,其實易牙最專業的是調和(調料配置)能力出色,是庖廚的鼻祖,加之做飯的味道獨特,在齊國沒有人可以和他相比。不過即便做菜的味道再好,都抵不過齊桓公越來越刁鑽的胃口。

易牙慢慢覺得大王對自己做的飯越來越挑,易牙便煮自己的兒子給他吃,齊桓公吃到的肉湯味道鮮美,便喜出望外地問起來,易牙跪下來邊哭邊說他把自己兒子煮了給大王吃。

齊桓公覺得易牙對自己太好了,問管仲等管仲老了以後讓易牙接替他如何。管仲沒有正面回覆,側問齊桓公;一個連自己兒子都不愛的人,將來他如何能愛自己的君王呢?

魯迅“兩株棗樹”、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遭吐槽,但這個錯誤無人說

於是等管仲死後齊桓公把易牙攆出宮,但新廚子做的菜難入齊桓公的口,於是又把易牙請了回來,這次不僅讓他做飯,還讓他接管宮廷的事務,易牙就這樣上位了。

一年後年邁的齊桓公生病,易牙等三個奸臣各自擁戴齊桓公的兒子們爭鬥,就這樣在大家都不管的情況下活活把齊桓公餓死了。

這就是易牙煮子的故事。易牙煮兒子給齊桓公吃,並不是給桀紂,在小說《狂人日記》裡屬於常識錯誤,為什麼專家不指出呢,是因為魯迅的地位高嗎?不是的。回過頭來看一下就明白了。

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一,歷史形象上他是一代霸主,然而他的認識和行為卻是和桀紂無異的,比如;

魯迅“兩株棗樹”、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遭吐槽,但這個錯誤無人說

1,到生命垂危之時兒子們都對他置之不理,從讓他活活餓死這一點來看,齊桓公和孩子們之間是一種怎樣的感情。

2,在丞相管仲死後他把易牙趕走,換的廚子他都看不上,由於貪圖口腹之慾,他又把易牙找了回來,還讓他管理宮廷事務,直到和姦臣們聯手扳倒自己。

3,一個煮子討好國君的人,齊桓公不僅沒有為他的殘忍感到恐懼,而是覺得這樣的行為是對自己太好了,下嘴也很心安理得。

從這裡不難看出齊桓公與桀紂都是殘暴之人,透過虛假與赤裸的桀紂相比,齊桓公更甚,他偽裝出一件“聖賢”的外衣,即便隱藏2000年曆史,也難逃今人的眼睛。

魯迅“兩株棗樹”、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遭吐槽,但這個錯誤無人說

在寫《狂人日記》的時候,魯迅不僅將殘酷的現實揭露無遺,隔著遙遠的歷史時空也不對醜惡的現象妥協,正是把齊桓公的這件外衣給撕掉,讓他桀紂的形象,直接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所以,魯迅把“易牙煮子獻與齊桓公”寫成獻給桀紂並不錯,只是把齊桓公比作了桀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