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由 金汐月 發表于 動漫2021-08-19
簡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悲劇的影子,只是那頭獅子變成了更復雜的情節

仲夏夜之夢寓意著什麼

提起莎士比亞,很多人會想到《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其中的悲劇性給人的印象頗深,相比之下,莎翁的喜劇倒沒有悲劇出名。

《仲夏夜之夢》是莎士比亞年輕時代最後一部作品,也是最出名的喜劇。

仲夏,是指夏天的第二月,按理說是六月份,但《仲夏夜之夢》故事發生的時候卻是五月份。

目前還沒有定論莎翁這樣安排的原因,反正劇情足夠精彩,至於時間,就無所謂了。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在《仲夏夜之夢》裡,愛情並不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那樣的沉重,也可以如此浪漫,雖然浪漫中不乏嘲諷,歡樂中不乏深刻,但還是讓人輕鬆愉悅,莎士比亞也將他的文字、構思天才展示得淋漓盡致。

1

古希臘雅典時期,女青年赫米婭的父親希望她嫁給男青年狄米特律斯,但赫米婭另有所愛,就是青年拉山德,為了抵抗父命,赫米婭和拉山德決定私奔。

赫米婭的閨蜜海倫娜深愛著狄米特律斯,得知赫米婭和拉山德要私奔的訊息,不惜出賣閨蜜行蹤給狄米特律斯來博得好感。

住在森林裡的仙王和仙后吵了架,仙王為了讓仙后讓步,派小精靈撲克取來一種“魔汁”,只要把這種魔汁滴在睡著的人的眼皮上,這個人就會愛上醒來第一眼看見的人或者動物。

赫米婭和拉山德逃到了這片森林睡去,小精靈把魔汁滴到了拉山德的眼皮上;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狄米特律斯和海倫娜也追到了這片森林,狄米特律斯怒斥海倫娜,讓後者不要再糾纏。

陰差陽錯中,醒來的拉山德第一眼看見的是海倫娜,於是愛上了海倫娜,不顧還在睡著的赫米婭,追著海倫娜而去。

而狄米特律斯也被滴上了魔汁,很巧,醒來後看見的第一個人也是海倫娜。

於是四個人之間鬧出了好多笑話。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另一邊,幾個手藝人來到森林裡拍戲,小精靈讓其中的一個工人變成了一頭蠢驢,而被滴了魔汁之後的仙后醒來看見的第一個事物,就是這頭蠢驢。

在經歷了一系列啼笑皆非之後,小精靈終於在仙王的命令下解除了魔力,仙后與仙王和好如初,四個青年男女也有情人終成眷屬。

2

莎士比亞幾百年前製造的戲劇衝突,在今天看來也毫不過時。

愛情最殘酷的地方在於兩個人之間的不平等,那句歌詞怎麼唱的?“被愛的有恃無恐”,而去愛人的又非常卑微。

於是在愛情裡,不同地位的轉換,是很大的看點,今天網文中很常見的套路就是屌絲主人公無意間擁有了某種技能,之前對他愛理不理的人,現在高攀不起。

這樣的愛情地位互換在海倫娜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對這個人物,觀眾可能會經歷一個好惡轉換的過程。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一開始看海倫娜為了贏得狄米特律斯的愛情,不惜出賣閨蜜的私奔計劃,很容易對她好感全無。

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才發現這個姑娘愛得卑微又清醒,在拉山德和狄米特律斯因為魔汁的作用愛上了她之後,姑娘的反應不是我終於感動了愛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而是問,你們為什麼要聯合起來追弄我?

有多少人在面對自己的夢寐以求的東西,突然到手的境遇時,是心懷擔憂、憤怒,而不是欣喜若狂?

海倫娜的理性讓人心疼。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之前,狄米特律斯為了擺脫她的糾纏,說出:

你實在太不知羞恥了(You do impeach your modesty too much)

而海倫娜卻固執而可笑地說,

你的美德就是我的保障(Your virtue is my privilege)

這簡直卑微到骨子裡了。

但陷入愛情之後,之前一切的嫌棄,在狄米特律斯那裡都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但海倫娜卻不為所動,讓人感覺這個姑娘還沒不可救藥。

在愛情裡,理性是唯一的解藥。

3

愛情是浪漫的,也是充滿諷刺的。

本來狄米特律斯和拉山德都是愛著赫米婭的,只有海倫娜苦苦單戀著狄米特律斯。

但經過“魔汁”的攪和,海倫娜和赫米婭的處境進行了互換,變成海倫娜被兩個男青年追求。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在這一轉換中,很多愛情中常有的場景被展示地淋漓盡致。

例如拉山德,在他愛著赫米婭的時候,說“我的心和你的心連成一個,所以我們的心只能說僅有一顆”(My heart unto yours is knit,so that but one heart we make of it)

而在他“愛上”了海倫娜之後,是這樣看待自己之前對赫米婭的愛:

因為年齡不足,我的理性現在才成熟(So I,being young,till now ripe not to reason)

我後悔和她一起虛度光陰(I do repent the tedious minutes I with her have spent)

還將二人比喻成鴿子和烏鴉,

誰不願意捨棄一隻烏鴉,換來一隻鴿子?(Who will not change a raven for a dove?)

同樣,海倫娜和狄米特律斯之間的地位也進行了互換,追變成倒追,狄米特律斯對著海倫娜大獻殷勤。

之前狄米特律斯嫌棄追來的海倫娜,

我看見你就不舒服(For I am sick when I do look on you),

而海倫娜卻卑(好)微(笑)地說,

我看不見你就不舒服(And I am sick when I look not on you)

“愛”上了海倫娜之後,狄米特律斯則對拉山德說,“拉山德,留著你的赫米婭,我不想要”“我對赫米婭的感情只像做客天涯,而對海倫娜的愛才是浪子回家”。

讀到這裡令人發笑,然而現實生活裡的愛情甚至比劇本更現實。不信,看多少人在知道另一半的真實家境之後的反應就知道了。

4

當然,停留在情話boy和對愛情的呈現與諷刺階段,莎士比亞就不是莎士比亞了。

《仲夏夜之夢》在戲劇形式方面做出了顛覆性的嘗試。

西方的戲劇傳統,一直遵循亞里士多德的戲劇理論,認為戲劇是模仿的藝術,特別是悲劇,亞里士多德闡釋更多,

悲劇是對於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為的模仿——亞里士多德《詩學》

而對這種行為的模仿,則要透過情節,“情節是行為的模仿,性格是品質的決定因素,思想證明論點或講述真理的話”。

也就是說,戲劇中的人物要透過行為表現性格,在今天強調戲劇的結構、情節,突出人物性格等要求,都可以在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中追溯到影子。

沿著這個理論,戲劇是要反映現實世界,並讓觀眾得到淨化。

出於這個目的,亞里士多德對戲劇情節的統一性提出了要求,由此發展成後來西方戲劇界很長一段時間奉為圭臬的“三一律”,即要求故事發生在一個地方,一天內完成一個故事,只有一個故事線索,簡稱為“一個事件,一個整天,一個地點”。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曹禺的《雷雨》就是遵循這種三一律創作的嘗試。

然而莎士比亞卻沒有遵循三一律,他的戲劇情節無時間限制,地點也在轉移。

在《仲夏夜之夢》裡就出現了幾次地點轉移,情節線索也是多條線的,有四個青年的愛情,有仙王仙后的吵架,有手藝人們的排練。

情節之間相互交錯,由仙王仙后的矛盾與四個青年人之間交錯,仙王仙后與手藝人拍戲之間的交錯等等。

更為超前的是,莎士比亞在劇裡還採用了現代先鋒戲劇常見的“元戲劇”的嘗試。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元戲劇”就是一邊在戲劇中講故事,一邊告訴觀眾“這只是個故事”。

莎士比亞透過一眾手藝人拍戲這個情節,呈現了劇中劇的結構。

這些手藝人拍的戲是皮拉摩斯和提斯柏的愛情悲劇。

這個故事的原型在奧維德《變形記》裡面,是中世紀非常流行的一個悲劇故事。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皮拉摩斯與提斯柏是巴比倫城中的一對戀人,因為父母反對,二人只能透過牆壁互訴衷腸。

一次私奔約會中,提斯柏先到了約會地點,看見一頭獅子咬死了一隻牛,受了驚嚇的提斯柏驚慌離去,落下了一件外衣。

獅子撲到這件外衣上,沾染了血跡,皮拉摩斯發現了提斯柏的外衣,以為提斯柏命喪獅子之口,悲痛之下拔劍自盡,等到提斯柏返回後看見皮拉摩斯的屍體,心痛不已,也自盡殉情。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悲劇的影子,只是那頭獅子變成了更復雜的情節。

5

莎士比亞對英語運用也非常天才。

手藝人演出的時候,有一段開場白:

“我們不是存著壞心有意冒犯,而是來顯擺一下淺薄的伎倆。才是我們的本意。”

“我們真的目的就是讓你們開心,如果沒能滿足大家,就讓你們白來了一趟,後悔觀看。”

That you should think,we come not to offend,

Butwith good will。To show our simple skill ,

That is the true beginning of our end。

Consider then we come but in despite 。

We do not come as minding to content you,

Our true intent is ,All for your delight,

We are not here。That you should here repent you。

這裡莎士比亞將標點改動了一些地方,斷句方式的變化改變了英語從句的語義,這就讓開場白變成了:

“如果你們認為我們是就是來冒犯的,那正是我們的好意,我們真正的目的不是來討好各位,如果你們都開心,那來的一定不是我們,你們一定會後悔。”

莎士比亞的語言才能在這部劇中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用的語言非常貼合人物身份。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例如這部由手藝人排練的愛情悲劇中,飾演提斯柏和皮拉摩斯的演員互相傾訴著:“像海倫,到死也絕不變心”,這類的情話。

然而卻由於手藝人的文化水平所限,用錯了名字,在希臘神話裡,海倫可並不是一個“忠貞”的愛情歌頌物件。這種好笑的反諷,又增加了劇中劇的喜劇效果。

在排練的過程中,有很多好笑的對話,充滿了深意。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例如補鍋匠說,“太太們不會怕那頭獅子嗎?”還有擔心“皮拉摩斯拔刀自刎,太太們會受不了。”

然後導演要求,明白告訴太太們,扮演獅子的是木匠,明白告訴觀眾我們在演戲,可以說一邊建構戲劇,又一邊進行解構,讓觀眾在觀看戲劇的時候時不時跳出戲劇。

這幾乎是現代的先鋒戲劇的必備元素了,在很多電影中也經常用到。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幽默與諷刺

在60年代有個禁片《魔法聖嬰》,電影的最震撼的地方莫過於結尾,讓熒幕前的觀眾驚覺自己也是參與的一員,還記得第一次看到的時候驚為天人,此時再跟莎士比亞的戲劇對照來看,才發現莎士比亞的偉大。

再有由演員飾演的“牆”,還有臺詞獨白等元素,還有樹,都被莎士比亞賦予了臺詞,整部戲劇充滿了歡樂的氣氛,也給現代的改變提供了無限空間。

莎士比亞自己也在劇中藉由人物的口告訴大家,這場戲就是個夢,“如果有人想解釋這個夢,他便是個蠢驢”,然而遇見這樣精良歡樂的文字,做頭蠢驢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