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第二代“衛星的衛星”成功組網,陣容升級後強在哪?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動漫2022-12-10
簡介2008年~2012年,我國先後發射天鏈一號01~03星,3顆衛星實現組網執行,標誌著我國第一代資料中繼衛星系統正式建成,開創了我國天基測控和資料傳輸的新紀元

天鏈一號衛星有什麼作用

7月13日0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天鏈二號03星送入太空,衛星隨後準確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這一刻意義非凡,它標誌著我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資料中繼衛星成功組網執行,可具備滿足中低軌道航天器全球覆蓋的能力,並提供24小時無間斷通訊。

隨著天鏈二號03星的成功發射,我國中繼衛星數量增加至8顆,“中繼衛星天團”陣容再次升級。

第二代“衛星的衛星”成功組網,陣容升級後強在哪?

火箭發射瞬間。(高劍 攝)

01

又一座“太空傳話烽火臺”

自2008年4月天鏈一號01星成功發射,到2022年天鏈二號03星成功發射,我國天鏈中繼衛星系統已經形成了兩代中繼衛星相互相容、在軌協同組網工作的局面。

2008年~2012年,我國先後發射天鏈一號01~03星,3顆衛星實現組網執行,標誌著我國第一代資料中繼衛星系統正式建成,開創了我國天基測控和資料傳輸的新紀元。在後續的時間裡,天鏈一號04星、05星陸續成功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與天鏈一號01~03星實現全球組網執行。

中繼衛星是主要服務於航天器的衛星,通俗地講,就像是“衛星的衛星”。中繼衛星被放置在距離地球3。6萬公里的同步軌道高度,它可以“居高臨下”觀測在中低軌道執行的航天器,為其提供天基測控服務,或將獲得的資料回傳至地面站。

“這個軌道高度的衛星環繞地球一圈時間與地球自轉一圈時間恰好一樣,因而處於相對靜止。這樣就相當於在太空中擁有一座座‘傳話的烽火臺’,這些烽火臺之間也可以彼此通訊,只需3顆就可以實現對地球所有點全覆蓋。”天鏈二號03星總指揮介紹說。

第二代“衛星的衛星”成功組網,陣容升級後強在哪?

衛星示意圖(五院提供)

02

一次躍遷式的升級

如果說天鏈一號衛星實現了我國中繼衛星從無到有,那麼天鏈二號衛星就是我國中繼衛星從有到強的開始。

“與第一代中繼衛星相比,第二代中繼衛星是一次躍遷式的升級。”天鏈二號03星副總師介紹,天鏈二號03星與02星是“孿生兄弟”,技術狀態保持高度一致,在充分繼承天鏈二號01星研製過程中積累的成熟技術和研製經驗的同時,進行了多項技術升級和最佳化。

首先是擴大服務目標使用者數量。相比於天鏈一代衛星,天鏈二代衛星可以同時為多出幾倍的使用者提供服務,且覆蓋範圍更加廣泛,可以實現為200公里~2萬公里軌道高度以內的使用者航天器服務。同時,中繼衛星對在軌使用者的實時管控能力和接入能力也得到極大的提升。

其次是提高衛星在軌機動能力。為應對衛星多軌位變化需求,天鏈二號02星和03星由適應單區單軌位工作改進為可適用於多區多軌位工作的設計,即可以適用於軌道上現有的全部軌位,這大大提高了衛星在軌道上的機動能力。

“單星機動能力的提高,會極大地提升整個天鏈中繼衛星系統的健壯性和靈活性。”天鏈二號03星主任設計師說,“良好的軌道機動能力,可以使衛星在執行任務時具有更大的彈性,可根據需要多次進行軌道調整。”

此外,衛星平臺的適應性和相容性也有所增強。天鏈二號02星和03星啟動研製時,核心單機都已實現國產化,且產品效能穩定。同時,衛星研製團隊透過對衛星架構設計以及硬體與軟體的通用化、模組化設計等手段,使得衛星平臺的硬體裝置與主要軟體系統功能完備、適應性相容性強,達到“去任務化”的目的。

03

可滿足多樣任務需求

對於中繼衛星來說,最主要的任務是為載人飛船和載人空間站提供天基遙測和資料中繼服務,例如天地通話、太空授課、交會對接、出艙活動等重要任務就是以天鏈中繼衛星為主來完成的,以保證各飛行器的測控和天地雙向資料影象傳輸。

隨著技術的發展,中繼衛星在使用中逐漸拓展了需求。如今,中繼系列衛星還可為中低軌具有實時大資料回傳需求的航天器提供服務。

“之前,衛星發射過程中,我們都會派出遠望測量船,配合海外陸路基測控站,執行海基中繼傳輸任務,出航成本高,測控弧段有限。”天鏈二號03星副總指揮告訴記者,有了中繼衛星,它們就可以搭載天鏈衛星的中繼終端,在中低軌道執行的過程中,直接透過天鏈衛星進行測控與數傳。

當下,3。6萬公里外的太空又多了一顆中繼衛星,當它加入天鏈中繼衛星系統大家庭後,會發揮出遠超過單星力量的作用。

未來,它的應用場景會越來越多,對提高載人航天器、中低軌航天器資訊回傳時效性、在軌執行安全性和任務實施靈活性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第二代“衛星的衛星”成功組網,陣容升級後強在哪?

衛星示意圖(五院提供)

04

飛船位置捕獲能力更強

當然,天鏈二號03星想要滿足使用者更多工需求,其研發過程也必然要克服更多的技術難題。

天鏈二號03星是採用東方紅四號平臺研製的。整星的有效載荷分為天線、轉發器以及捕跟分系統,最關鍵的就是負責捕獲跟蹤的天線。

“這兩副天線提供了衛星大範圍、高精度捕獲跟蹤目標使用者和為使用者提供高速數傳的功能。該天線的效能至今仍是國際領先。”天鏈二號03星總師說。

能做到的國家少,就是因為這項技術難。

在天線結構生產環節,研製團隊嚴格篩選引數較為均衡一致的零件組裝成產品,完成組裝後還要在真空環境下進行高低溫迴圈考核,對天線在最惡劣環境下的指標狀況加以驗證。

作為一款中繼衛星,如果想要保持衛星與飛船間的通訊鏈路,就要使用高精度捕獲飛船位置的技術。這些技術難題都決定了天鏈二號03星的研製週期更長。

“像大角度轉動的試驗驗證,要在真空環境下,進行數以萬計的往復試驗,才能保證其使用壽命滿足指標要求,如此試驗對我們而言既是常態也是標準”。

文/記者 鄧雨楠 見習記者 顧航瑜

原標題:《第二代“衛星的衛星”成功組網,陣容升級後強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