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走進自殺真相,惋惜那些消失的年輕生命

由 顧亞亮心理醫生 發表于 動漫2022-12-27
簡介那麼如何能夠讓年輕群體更好地去探尋生命的意義、找到更好的自我,避免因抑鬱情緒無法緩解而萌發的自殺行為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不論是學校還是家庭,我們都需要給他們機會去自我探索,適當地給予鼓勵,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人

自殺什麼都沒有了

10月13日7時,大連理工化工學院的一個學生,在實驗室身亡,排除他殺。基於該學生的遺書,目前可能性較大的自殺原因是研究生畢業推遲。年輕生命轉瞬消失,這實在令人惋惜。

走進自殺真相,惋惜那些消失的年輕生命

大連理工化工學院研究生兩千字遺書

其實,年輕群體自殺現象早已屢見不鮮,你可知道?自殺是發生在全球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因,自殺很大程度上是情緒抑鬱無法緩解的結果。曾熱議一時的峨眉山女孩跳崖、以及鄭州近期12歲女孩跳樓都是極具代表性的事件。

走進自殺真相,惋惜那些消失的年輕生命

那麼芳華正茂的年齡,為何他們會選擇自殺,“一掛解千愁”?

青春是一面鏡子,一面是美好向上,一面是自傷自殘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想要探索,要解決的本質問題是“我是誰”的問題。在這個心與身成長不同頻的年齡段,他們會敏感、自卑,他們會脆弱、孤獨,他們想要變得與眾不同,獨一無二。

走進自殺真相,惋惜那些消失的年輕生命

我想和別人不一樣

而大多數父母和老師給他們的答案是:你要像誰一樣,你必須如何,而不是我選擇、我自願、我自己可以決定去做什麼事並變成什麼樣子,以致他們情緒變得抑鬱、焦慮,嚴重者達到無法自我開解的程度。

青春期是自傷自殘行為高發階段,當完全探索不到自我的時候,孩子心中會想:我和別人沒什麼不同,我僅僅是父母的附屬品,世界上有沒有我都一樣。然後選擇自殺來作為探索的最後行為。

遊走的空心病,尋找不到生命意義,探索不到人生價值

大學生群體在進入大學後,將面臨同樣的處境。

一方面,他們將第一次遠離父母,在新的征程中,要面對新的環境、新的社交,他們對自己抱有很好的期待,想要獲得人生價值,並努力地去實現。但是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又容易情緒化,變得抑鬱或者焦慮。

走進自殺真相,惋惜那些消失的年輕生命

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另一方面,他們不想隨大眾,但仍然在父母、學校、社會的期望中,去考公務員、進國企、讀研等,在艱難度日中迷失方向,過成別人的人生。

尋找自我意義是青年時期的重要任務,大連研究生遺書提到“就是不斷地,不斷地做無用功”“資料無意義”,在他生命的最後時期,他就是找不到生命的意義,隨著價值感喪失,他選擇自殺“一掛解千愁”,這是多麼得可惜!

那麼如何能夠讓年輕群體更好地去探尋生命的意義、找到更好的自我,避免因抑鬱情緒無法緩解而萌發的自殺行為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

,不論是學校還是家庭,我們都需要給他們機會去自我探索,適當地給予鼓勵,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取代他在父母和老師心中的位置。讓他們感覺到,他們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不是父母和學校的附屬品。

走進自殺真相,惋惜那些消失的年輕生命

對於大學生群體來說

,探索生命的意義是人生長久的一個過程,每個人尋找價值感的方式不盡相同,培養的過程也因人而異。

在情緒變得抑鬱時,除了他們自身透過自助的方法去開解以外,

在校的導師、班主任、輔導員以及心理諮詢輔導老師

,我們應儘可能地去幫助學生製造機會,去開啟更寬廣的世界,找尋和追求生命意義和價值,而不是一味的批評與指責,讓學生陷入無盡的無價值感、徒勞感甚至恥辱之中。

對父母來說,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儘量不要試圖去扭曲ta對生命意義的追求,而是在適度建議下,鼓勵他們去追求自己工作、興趣、愛情等,並在他們迷茫的時候,作為最安全的歸屬地給予他們支撐。

走進自殺真相,惋惜那些消失的年輕生命

讓人十分心酸的是,現在每2分鐘就有1個孩子自殺死亡,在抑鬱自殺行為如此頻繁的環境下,中小學及高校中的抑鬱症篩查顯得無比重要,希望社會各界能夠給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給予更多心理上的關注與支援。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會講到“抑鬱患者如何進行自助治療”,希望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