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解決沙塵暴?先來“解決”科學誤區吧|時評

由 中國氣象報 發表于 動漫2023-01-10
簡介北京沙塵天氣▏中國氣象報社“時評”欄目組出品,原標題《本報時評:走出認知誤區,切莫談“沙”色變》3 月15 日一早,一場強沙塵暴席捲我國北方多地

沙塵暴是自然災害嗎

解決沙塵暴?先來“解決”科學誤區吧|時評

摘要

作為一種自然災害,沙塵暴絕非人類所能根除。我國防沙治沙、植樹造林等工作多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其主要作用是固定當地沙源,並阻擋一部分來自大氣低層的外來沙塵。只要滿足沙源、大風和不穩定的大氣層結狀態這三個基礎條件,沙塵天氣便會出現。

解決沙塵暴?先來“解決”科學誤區吧|時評

北京沙塵天氣

▏中國氣象報社“時評”欄目組出品,原標題《本報時評:走出認知誤區,切莫談“沙”色變》

3 月15 日一早,一場強沙塵暴席捲我國北方多地。從西北到華北,人們籠罩在遮天蔽日的黃沙中。面對近十年來最強的一次沙塵暴天氣過程,有人質疑,三北防護林等環境治理工作究竟是否有效;也有人表示,沙塵暴的來襲證明治理汙染依舊任重道遠;還有人認為,實現碳中和,便有望徹底告別沙塵天氣等等。

解決沙塵暴?先來“解決”科學誤區吧|時評

人民日報《黃沙正退去》相關微博下的評論

出現這些聲音,證明公眾對沙塵暴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

作為一種自然災害,沙塵暴絕非人類所能根除。

這次沙塵暴的出現,

並非我國的環境治理工作沒有取得顯著成效

原因分析

首先,就此次沙塵暴而言,它來自分佈著大片半沙漠和沙漠平原的蒙古國。隨著近期氣溫回升,強烈的蒙古氣旋攜大風捲起沙塵。3月14日,蒙古國便出現大範圍沙塵暴,並隨大風東移南下影響我國。

其次,大風裹挾的沙塵,是一股不可抗力。我國防沙治沙、植樹造林等工作多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其主要作用是固定當地沙源,並阻擋一部分來自大氣低層的外來沙塵。對於這次勢力過於強大的沙塵暴而言,森林並沒有阻擋其移動的能力。

那麼,沙塵暴未來有可能透過人為治理,徹底消失嗎?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因為只要滿足沙源、大風和不穩定的大氣層結狀態這三個基礎條件,沙塵天氣便會出現。

我國北方地區春季常乾旱少雨,這三個條件比其他季節更易滿足,也因此最常出現沙塵天氣。

沙塵暴不可能消失的原因在於:

一來,大風和大氣層結狀態不穩定,是大氣運動的正常現象,不能以人力消滅。

二來,作為沙源地的沙漠同樣是地球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防沙治沙工作以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科學治沙為要義。治沙並不是“消滅”沙漠,而是治理人為造成的沙化土地。三個條件都不能消除,根除沙塵暴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此外,沙塵天氣是一種自然現象,對環境和人來說有利有弊,以現在的科學認知,總體看是弊大於利。弊主要是沙塵汙染空氣、傷害人和動物健康;沙塵暴狂風和低能見度易造成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損毀等氣象災害和次生衍生災害。有研究者認為,沙塵也有諸如緩解酸雨、有助海洋生物生長等益處,這些觀點是有道理的,只是利的量級遠遠低於弊,或不在同一個時間尺度上。

還應該認識到,防沙治沙和植樹造林確實能減少和緩解沙塵暴天氣,

幻想消滅沙塵暴這種自然現象,既無必要,也無可能。

相反,正確認識沙塵天氣發生的規律,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儘可能減少損失,打“有準備之仗”,才是我們面對沙塵的正確態度。

此次強烈蒙古氣旋攜大風捲起沙塵導致的沙塵暴,

某種程度上屬於“偶然”。但從長遠來看,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包括大風在內的極端天氣均呈多發、頻發趨勢,沙塵天氣在未來再次到來,又是一種“必然”。

切勿談“沙”色變,。消除認知誤區,科學認識氣候變化、天氣變化規律,提高沙塵預報預警能力,精準捕捉風沙“動向”,對沙塵暴的防禦才會更加有的放矢。

延伸閱讀: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聊聊今天“千里黃雲”的預報痛點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作者:

劉釗

稽核:

張格苗 段昊書

微信編輯:

李一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