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由 壹點靈心理 發表于 動漫2023-01-17
簡介好人的上一種狀態,人在被冒犯後,第一反應還是憤怒

夢見小孩子鬼魂是什麼意思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是一個宣揚吃苦的世界裡,但世界上,卻有一種苦,被過分的宣揚。

實際上,這種苦不僅無益,甚至有害。

這種苦就是,做好人的苦。

做好人,是一種自虐

初二的時候,我坐在公交車後排座位上。

手裡拿著學校的檔案,這時候上來一個男的,一屁股坐在我旁邊。

坐下以後,他便開始肆意打量我,甚至歪著頭讀著檔案上的個人資訊。

我難受極了,但又不知該不該收起檔案。

我既不想個人資訊被看見,又覺得收起檔案顯得太不禮貌。

在這種糾結中,我度過了煎熬的20分鐘,竟一動也不動。

好不容易下了車,我內心好像有一萬隻螞蟻亂爬,我既擔心個人資訊洩露,又感覺到了一種被侵犯的感覺,渾身不適。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武志紅的一句話:

“人沒有憤怒,猶如一個國家沒有武裝。”

我突然意識到,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只有做個好人,而沒有學會憤怒。

在傳統教育中,憤怒是一種不體面的情緒,一個人當眾發火,是不大得體的。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但憤怒的核心功能,也一樣被人忽視了。

即,

自我保護功能

心理研究表明,情緒是動機系統的一個基本成分,能夠激發個體的行為。

而憤怒則可以激發自我保護,他就像一座城池的瞭望員,一有的敵人入侵,馬上讓我方士兵準備作戰。

若是這位瞭望員不被允許履行他的職能,那麼城池被攻擊時。

會處在一種茫然的,慌亂的,不知該不該反擊的狀態。

而我在公車上的糾結,茫然,正是這個原因。

但不會憤怒,還只是好人的初級狀態。

我的同學永芳,有一次去商場買衣服,她試穿了一件短袖。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但她發現,那個短袖領口太大,只要一彎腰,胸部就會暴露出來。

她有些擔心的問店員:“這個衣服,彎腰會不會走光呀?”

沒想到,店員打量了下永芳的胸部,不屑一顧的說:“你這個平胸,誰看呀!”

永芳怒火中燒,但她覺得不能發火,甚至為了粉飾太平。

她反而點了點頭,說了句:“那倒也是”,最後,永芳竟然買下了那件衣服。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但回到家,永芳一整週都悶悶不樂,胸口鬱結了一口氣。

她試圖忽視這種感受,但發現沒有用,這種感覺依然存在。

其實,在這件事裡,她遭受了三次傷害。

第一次是店員的人身攻擊。

第二次是壓抑憤怒帶來的憋屈感。

第三次是認同店員,買下衣服的自我扭曲感。

第三次看似難以理解,實則是一種反向形成的防禦機制。

永芳用認同買衣服,來掩蓋憤怒。精神分析表示,當“本我”產生強烈的憤怒,不被“超我”肯定時。

往往會把這種衝動轉化為強烈的反向作用,以獲得“超我”的允許。

但這種壓抑,會帶來一種自我扭曲感,這是行為背叛了感受,是一種強烈的內在衝突。

防禦機制是一種無意識的心理保護。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它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但強烈的內心衝突必然帶來巨大的痛苦。

如果說,壓抑攻擊性是好人之苦的初級狀態。那麼反向形成就是好人之苦的進階狀態

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朋友意意,閨蜜在背後說她情商太低,她知道後,第一反應不是生氣,而是反思自己哪裡做錯了。

用最難聽的話,把自己數落了一頓。

然後,發給閨蜜了一個長長的道歉簡訊,希望對方能原諒自己。

這是最痛苦的一種好人。

好人的上一種狀態,人在被冒犯後,第一反應還是憤怒。

而在這種狀態中,遭受傷害時,第一反應不是憤怒,而是自我攻擊。

這種痛苦,源自於無法分清“我”和“你”。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當敵人來攻打“我”,“我”第一反應是加入敵人的陣營,攻擊自己。

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一個媽媽輕輕打了一下女兒,但3歲的女兒不僅不生氣,竟然把最心愛的積木遞給媽媽。

這讓媽媽十分震驚,原來小孩子無法區分“我”與“你”的概念時,會用迎合對方來求生存。

而意意也是如此,沒能形成一個健康的邊界。

對於意意而言,世界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任何人的攻擊,對她來說都是無可避免的傷害。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而這種模式,不僅會讓意意痛苦不堪,長此以往,更是有可能形成神經症。

以上三種好人模式,雖然形式不同。

但都給人痛苦,更讓人遺憾的是,這種痛苦毫無意義。

做好人讓人失去生命力

同事娟姐,出了名的好脾氣,遇到再糟心的事,從沒見過她和誰急眼。

有一次,她的方案得到了客戶的誇獎。

同事們都在恭喜她。

沒想到,她誠惶誠恐的感謝了所有人,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我只是隨口給了娟姐一個建議,辛苦付出的是娟姐。

被她這麼感謝,我一邊詫異,覺得完全沒必要。

另一邊, 我又從娟姐誠惶誠恐的,冒著汗的表情中,看到了一絲恐懼。

彷彿娟姐在對自己說:你不感謝同事,你就是自私,像個小偷!

壓抑攻擊性的人,會把對外的攻擊性轉為對自身。

而且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自己,用這種惡意脅迫自己做個好人。

而此刻的娟姐,在我眼裡,像一個牽線木偶。

堅持著虛弱的正確,卻毫無生命力。

電影《鬼媽媽》中,有這麼一段情節,小女孩不喜歡她的媽媽。

因為媽媽忙於工作,無法照顧自己,有一天,女孩兒意外發現了家中的另一個世界。

那個世界裡,有一個完美媽媽,她溫柔耐心。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為女孩兒做好吃的飯菜,漂亮的衣服,這讓女孩兒內心得到了巨大的滿足。

於是,女孩兒每天來找完美媽媽,有一天,完美媽媽送女孩兒一副紐扣,要求女孩兒縫合雙眼,變成一個玩偶。

原來,完美媽媽不是人,她是一個靠孩子續命的鬼魂。

這個電影是一個有趣的隱喻,完美媽媽,活得像一個“正確答案”,但卻沒有真實的生命。

武志紅說:“人格萎縮,必然造成真誠流失,讓人只能活在虛假的世界中”

而攻擊性,正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一個女僕,初入一個富貴人家。

她溫順淳樸,深受主人喜愛。

但視角一轉,其實,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賊,從小就擅長偷盜,這次應徵女僕,也是為了偷主人的東西。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當她在賊窩,與同伴商量騙局的時候,她的眼睛變得很亮,很靈動,與她做女僕,低眉順眼的樣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而這種反差,正是在充分允許“壞”,允許“攻擊性”的時候,釋放出來的。

因為這種壞,讓一個人釋放出巨大的生命力,那種快樂是無與倫比的。

回顧我從小到大的友情,現在想起來:

最讓我快樂的友情,居然是在關係中,我可以肆意“壞”的友情。

有一次,我對閨蜜說:“我發現我同桌喜歡你!”

閨蜜聽了第一反應是不信,我一本正經的說:“我還能騙你啊”

他現在上課,課都聽不進去,不信你看這個。

我拿出同桌的數學課本,翻出最後一頁,上面寫了滿滿一整頁閨蜜的名字。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閨蜜看了有些詫異,又有些忍不住的開心。

我差點崩不住笑出來,兩天後我告訴閨蜜,那名字是我寫的。

然後被閨蜜追著滿操場的跑,現在想想那種純粹的快樂。

正是允許“壞”,允許“攻擊性”存在。

如何允許“壞”?

01 宣洩你的憤怒

憤怒它是一種情緒,沒有好壞之分。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首先,承認憤怒的正當性,允許憤怒的存在。

其次,當你感到憤怒的時候,不要壓抑它,而是把這種情緒宣洩出來。

自由書寫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把憤怒情緒,一股腦的寫在紙上,寫完後,你會發現,憤怒的情緒,被疏通了,被宣洩了。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02 做一件事,保護感受

前面我們說,要學會釋放自己的攻擊性。

可能有人會問了,憤怒情緒被宣洩了,還怎麼釋放攻擊性?

其實憤怒不等於攻擊性,它只是一個訊號,一個邊界被入侵的訊號。

它說明,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做一件事,保護自我的感受。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例如,開頭我在公交車上的案例,我就可以收起檔案,換個座位,來保護我的感受。

在與陌生人之間,比起保護對方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才是第一位的。

例如,當朋友講話讓你不適,找她聊聊你的不適。

在朋友之間,在宣洩過憤怒後,找朋友表達你的不滿。

重點是,你的感受是正當的,合理的,值得被呵護的,比起外界,永遠是你的第一順位。

03 識別不健康的心理模式

若你被人冒犯後,卻更加熱情的對待對方。

很可能是反向形成的防禦機制。

這種防禦機制內在的衝突,會給人巨大的痛苦。學會識別它,覺察它。

下一次試著表達憤怒,建立邊界。

例如,當意意被店員冒犯的時候,意意可以直接說:

“你這樣說話,我很不舒服”,如果店員依然我行我素,那麼意意可以奪門而出。

當你的行為忠於你的感受時,你會感到一種快感。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那是一種一掃憤懣的快樂,同時還有一種自我統一的舒暢感。

寫在最後

昨天晚上,夢見一個神奇的夢。

我夢見我的頭上長出來一條蛇,我嚇得直冒冷汗,趕緊拿斧頭,準備砍掉那條蛇。

但突然意識到,那蛇,也是我的一部分。

隨即明白,學會接納那條蛇。

那個攻擊性的自我,那個憤怒的自己,我才是真正的我。

太好的人,容易抑鬱

作者:碳水化合物

圖源:pexels

首發:壹點靈心理

專注心理成長,溫暖而有力地愛著你